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探究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感情”,在这句社会性口头禅中,我们将解读到多少信息?作为语文教师,我把焦点集中在学生的情感倾向上,孩子的这种消极情感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把“情感”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文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谈情说爱,让学生自由地表情达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安然、快乐地度过这个花季。
  一、亲其师而安其学,让学生热爱语文
  1、以爱获取学生的心。爱你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不因他们过激或错误的行为而鄙视、讥讽;宽待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友,让学生在爱的芳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你,亲近你。
  2、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你的课堂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笑声不断;你的声音如鸟语莺歌,举手投足是风情韵味;你的讲解热情生动,深入浅出……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是一盏明亮的指航灯,你智慧的光芒不可阻挡的吸引了学生。
  3、以美丽的人格折服学生。你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着想。你正直、善良、坚强、诚恳、高尚的人格在点点小事中熠熠生辉。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学生,也许将潜移默化他的一生。学生喜爱,亲近这样的老师;打心底里佩服,爱戴这样的老师。师生情意相投,彼此亲近,对语文的热爱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唤醒学生的情感
  现实生活诸多的复杂因素导致了孩子的消极情感占了上风,甚至形成习惯自然,积极的情感却日益静默、沉睡。因此,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唤醒情感、激发情感。
  从教学实际出发,营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触动、引起或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如教学《观舞记》,学生找出有关印度舞特点的语句后,我和着音乐做了几个与文本吻合的舞蹈动作,课堂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不少同学也跟着扭腰、送臀,课后还意犹未尽。我把抽象的语言文学还原成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把两者有机结合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场景,提供了可感可知的表象。在视觉、听觉上给他们以强烈而新鲜的刺激,触发他们对异国舞蹈的喜爱,对身体美、神态美、音乐美的赞叹。
  情境的创设有多种,其目的在于感染、铺陈后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应的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从而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唤醒心中沉睡的情感。如果说情感是深埋的种子,情境就是随处可入的春风。当春风吹拂时,种子自然舒醒,破土而出。要想成就一片生命的绿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而且要拓展教材(如古今中外名著,报刊杂志的优秀文章等),通过作品开启学生心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中获得勇敢和坚强,感激和宽容……
  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陶冶学生情感
  情感的小苗要茁壮成长,必有一块沃土,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
  要想真正进入文本的情感,需“读书百遍”并“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情感体验)方可行。熟读文章后就自然了声音上的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变化,即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能有情感的朗读,就是体验到了文本的情感。著名的语言大师索绪尔曾说:“词语的声音变化本质是属于心理的,心理的变化是由情感引起的。”《礼记•乐记》也说:“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教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这就告诉我们,声音的不同来自内心情感的变化。如朱自清的《春》,用较快的语速朗读“盼望着,盼望着”,那是学生体验到作者对春天的引颈张望;用亲切的语气朗读“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是体验到了作者对春来临的狂喜;用渐趋高昂的声调朗读第二自然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那是体验到了放眼拥抱自然后的心潮起伏;用轻柔的声音读“春草图”,那是用纯真自然的眼光感受到春的新鲜烂漫。在有情的朗读声中,陶养学生对春天、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当然,没有深切的内心体验,学生是无法用这样的声音来展现作者的情感世界,而这样的声音就来自“读书百遍”。
  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让学生抒发情感
  情感之树郁郁葱葱了,我们便期望它开花结果,满身满心的花香、果香,悦人悦已。当心中的情感涌动、澎湃时,借助语言、文字、形为等,使学生的情感言语化、实践化,即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迁移外化。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借助口头言语抒发读者体验的内心情感,简而言之,就是谈情说爱。说,是情的输出,是情感的物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是一种明显的情感活动。作为情感表达方式之一,主要是学生在理解文章后整体性的交流评述。主要形式有:诵读,独白,对谈,论辨。如《斑羚飞渡》想象老年斑羚、小斑羚、镰刀头羊的心理各自发表见解。讨论: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你是狩猎队员,你会如何做?朗读感人的语句、段落等等,通过多种口头表达形式表现斑羚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团队协作精神,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阅读中形成涌动的内心情感,借助“谈、说”使内在的情感得以外显和释放,没有饱满的热情,那来生动的语言。被情感浸润的语言一经表达,学生的情感就得以记忆、巩固和深化,还在同学间得以交流、补充、印证和丰富。这种表达其理性色彩、个性色彩更加浓郁。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初中地理教学浅探
    浅析小学语文多种识字法教学
    中职金融专业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论如何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
    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浅谈
    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微见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指导初中生写议论文的几点做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多维视野中的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初中英语课堂阅读策略的运用与阅读能力的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