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旭波 陈小娥 余辉 袁高峰
论文关键词:导师制 研究性 实验 教学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施“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展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能力,但这一体系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1],人才的培养需要突出个性化培养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新形势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实验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止,也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中很大一部分缺乏可移植性,从而影响综合效益的发挥。我校于2007年开始尝试实施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1.导师制的起源与我校开展“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条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制度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在我国长期以来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了班主任或辅导员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部分高校开始在本科生的教育中实行导师制试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率先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全国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起到引领作用。目前,我校教师中有许多毕业于浙江大学,他们对浙江大学导师制比较熟悉,这对我校“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开展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2.实施“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我校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实验教学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验仪器和设备较为落后,由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食品科学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不断涌现,原有的仪器设备难以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需求;(2)单列的实验课较少,实行学分制后,相同学时的实验课其学分低于理论课,这容易使学生形成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3)实验课程上课时间难以安排,部分实验课程由于周期较长,往往会与部分学生所选理论课程上课时间发生冲突,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4)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由于近些年来高校发展迅猛,生源大幅扩招,由此导致实验室管理任务繁重,实验室资源得不到合理和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客观上阻碍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是解决我校培养研究型创新性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3.实施“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内涵和意义
“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双选,原则上每个导师不超过5人。在导师指导下,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并最终上交一份研究报告与试验记录本。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与思考能力,而且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验管理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高[3]。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下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的实验,类似于新苗计划、创新性科研项目,其实验内容丰富、自主创新性强。
“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自主性的教学,以探索性为主体的主动性学习,它可以将学生把所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知识运用于科研实践中,从而与所在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有机地结合。“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精神,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了解自己兴趣能力所在,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和创造力,对其今后在研究方向选择和职业去向方面将会大有帮助。
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培养食品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能够从事食品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该专业尤其注重实用性,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相关学科交叉和资源共享的优势,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开展“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已具备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素养,学生要求动手训练的兴趣和愿望强烈,开展“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高校培养人才的规律,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
4.“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国内高校已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这对我们开展“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总结国内外各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
4.1实验内容的确定和实验指导书的编制
按照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导师研究领域,编制成类似研究课题的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相对独立、完整,实验难度适宜,确保学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在确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编制出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应详细、明了、规范。
4.2师生互选
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书,定期发布实验课题,按照双向选择原则,每个学生选择一名教师作为导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每个实验课题。
4.3实验课题的完成
导师从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讲解和指导,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操作,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分析到课题报告撰写等整个研究流程进行学习和锻炼。实验过程中,导师的指导和监管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验室还需配备一位专职老师,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试剂管理以及实验室卫生与安全监督,并可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记录与评价。
4.4实验课题完成效果和“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实验考核相结合方法,建立灵活、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课题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在对单个实验课题完成情况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不定期组织督导与实验员查访各实验项目的进展情况,聘请同行及专家评阅实验项目研究报告,学生网评等方式,对“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整个体系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实现“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需有一系列相关的保障措施,近年来我们对这一教学体系运行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
5.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构建良好的实验平台
通过积极成功申请省级实验建设项目,围绕“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内容,购入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创造良好实验条件。
5.2通过人才引进与联合培养,建成一批业务精、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为“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5.3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方面对现有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制定适于“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要求的各项制度,保障实验教学运行的有效性。实验室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内容包括实验室开放条件、申请与审批程序、实验员、导师与学生职责等,并有完备的安全措施,保证开放实验室的顺利开展。
5.4构建适应“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服务平台
一方面,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化技术手段,在校园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网上预约系统,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开发和建立《网络教学园地》,建设实验室资源数据库及相关软件,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实现导师对学生实时指导与互动,为“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6.结语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施“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施“导师制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验能力,但这一体系的实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以完善和提高这一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文,王益,罗学林,等.高等农林院校食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2,5:80.
[2]周保垒,马雷.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1(2):71-74.
[3]魏安静.工科院校实施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123-125.
[4]李云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6(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