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建构
论文摘要:从理论到实践概括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的整体建构,即夯实培养创新的基础,改革培养创新的机制,完善培养创新实践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是兼具基础性研究特点的应用学科,培养的是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补充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队伍的专门人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领导岗位,参与政府决策。研究其培养创新模式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当代传播的质量,影响到我国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对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影响。较强的创新能力使其学科的后备人才百脉俱开,其研究与实践既彰显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深层皈依,又焕发出时代风采,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反映和时代要求的回应。可是,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差距很大。课题组近期对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调查表明:
  对于读研期间创新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这一问题,只有l3.3%的学生选择了有大幅提高,还有9.5%认为完全没有提高,22.7%选择有小幅提高,54.5%选择有提高;在创新能力对就业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上,竞有13.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另有13.3%认为说不清楚,55.2%的学生选择有影响,只有18.2%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仅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就很容易看出,研究生整体上对创新并不重视,并且读研期间对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如何从根本上转变这种局面,本文就此作进一步探讨。
  一、夯实培养创新的基础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夯实培养创新的基础,而加强学科建设是其重要方面。
  1.创新学科建设
  创新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要始终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课程结构与其他学科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各个高校开设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据统计,目前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多达600个,课程设置有较大的随意性,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这显然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整体塑造。有关部门应努力改变这种局面,搭建培养创新基础理论平台。
  其次,要突出建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选择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方向,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建设具有学校特色或区域特色的学科方向。如航海类专业是特色专业,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准备进入港航企事业单位工作,学校根据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学科方向并制定特殊的培养方案,直接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效果较好。
  最后,强化学科队伍建设。既要培养充足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也要建立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学术视野,更要善于把握学术前沿,具有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究时代命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科带头人的创新意识影响到梯队导师的创新意识,而导师的创新意识又影响到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保持合理的学术梯队结构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培育出大批创新型人才。
  2.创新课程设置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应加大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既有厚重扎实的基础,又有纵深创新的高度。
  首先,课程设置特色化。例如,不同研究方向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划分要有依据,三者之间自然衔接;增加不同行业定向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专门研究等,课程结构要合理。编著具有权威性和时代感的教材,教材陈旧、学术性差都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课程设置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验证和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学科发展的需要,更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理论教育时代化。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根本属性,因此,研究生的培养要能够体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如社会贫富差距、房价飞涨、食品安全、失地农民、环境保护等焦点问题,可以在“研讨课”或“案例分析”中专题讨论,不仅可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分析能力,还可以更加深对社会现状的认识,更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更有助于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课程内容是实现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重要载体,应增加全球普适性学科内容,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另外,国外尽管不完全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称,但确有类似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并且积累了诸多先进的经验,对我国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作相应安排以拓展研究生理论视野的同时,增强其中外比较研究意识,有利于对国际敏感问题的把握,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二、改革培养创新的机制
  1.创新日常培养机制
  快速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需要在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不断调动其积极性,不断为其设定新的目标,不断对其进行考核鉴定。一般来说,有三个特殊时期需要特别指导。
  (1)入学启蒙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就灌输创新意识,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可采用座谈会等形式与初入学的研究生交流思想,也可让往届的研究生参与座谈,介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感受与经验教训,帮助新生厘清思路,设定规划,尽快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去。
  (2)注重开题创新。开题是硕士研究生阶段一项很重要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开题创新必须洞悉学科前沿,论文选题应及早进行,而且,最好的选题是在不断地确定一否定一再确定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对多个预选课题的验证过程有助于硕士研究生提高理论认知和分析能力,也最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3)毕业论文创新。一是研究内容的创新,即研究内容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对某一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加以研究;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即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新颖的,具有有效性与实用性的优势;三是研究结果的创新,即研究所得到的与前人不同但是经过验证的结果,或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论构想与操作模式。其中,研究结果的创新更有理论或实践上的价值和意义。
  2.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读研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文凭,提高工作起点或者暂时逃避就业压力,而不是为了追求学术进步,使得以“科研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报考者多是因为相对好考,而不是有志于这项事业。学校要利用各种形式为研究生创设利于开展创新竞争的环境氛围,激励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构建培养创新资助保障机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构建以研究生科研专项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为主,特殊奖学金、各类助学金、特困补助和国家助学贷款为辅的奖助学金资助保障机制,从而为其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4.设立双导师与复合导师责任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创新培养,导师的职责比以往更重,传统的“个人指导制”已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因此,应实施“双导师制”或“集体指导的复合导师责任制”。
  “双导师制”是指根据本学科特点,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机构中聘请有学术成就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担任研究生导师。校内导师为学术导师,校外专家为职业导师,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互相配合,共同制订指导学生的培养方案,共同探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等,更有利于研究生拓展知识面,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双导师制”可以实现高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共享,还能促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更有利于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

  “复合导师制”,指建立学科专业导师指导小组,在以主导师指导为主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导师组在培养方案调整、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集体指导的优势,集众家之长,以利于研究生获得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这种制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5.坚持科学研究创新
  科研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导师除了抓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外,更要培养研究生树立和强化进行自主创新的观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导师应吸收研究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让其从一些基础环节开始熟悉科研的流程,如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新的研究视角的发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研究结论的获得、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步骤和规则。在研究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让其独立承担一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科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完善培养创新实践的路径
  1.实施研究生助教制度
  助教在西方大学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知名院校中,教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及指导研究生方面,很多本科生的课程实际上是由助教担任的。助教通常是由全日制的优秀研究生担任。研究生助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首先可以丰富其实践经历,锻炼实践能力,其次还可以获得一定的酬金来补贴生活开销。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助教工作始于2008年l0月,既有效地发挥研究生助教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促进相关学科的教学效果,并且给硕士研究生提供校内实践的机会,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助教研究生细致入微地答疑解惑,或进行小范围的辅导,既“助教”也“助学”,还提高了办学效益。今后导师还要加强助教工作中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助教既达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又不失时宜地进行理论创新或实践创新。
  2.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
  学术的生命在于交流,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创新实践的主要方式。首先是校内本专业内部学术交流,通过导师论坛和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专题探讨和观念交流;还可以参加校内其他学科尤其是相邻专业的学术交流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能为研究生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视角。其次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加国内本学科相关会议,了解学科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二是到国内相关院校进行调研,通常安排学生到学科发展较好、具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院校去,通过参与其相关课程的学习或名师讲坛等方式“取经”。还可以参加国际交流,了解学科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热点研究领域。
  3.丰富社会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社会实践是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发展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代研究生教育已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已把“社会实践”列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纳入教学计划并计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应重视社会实践,鼓励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研究生的社会实践不能仅停留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认识层面,要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导向,有助于研究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除了社会实践课程,还应鼓励研究生在学习与科研活动之余,力所能及地从事社会兼职活动,进行角色体验。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20世纪,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渊博的学识,审时度势,与受教育者息息相通,勇于承担较大的理论风险。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生的常态中进发出非凡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模式涉及多个层面,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于不断发展与完善。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网络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
    试论兴国山歌的音乐特征
    试论如何实现住宅建筑造价降低
    试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实施策略
    试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传播学的…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马克思生产劳动问题浅析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