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工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分析

  化学工业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业领域。现代化学工业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征,因而对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就是为了适应新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而设置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大化工专业。为了更好地发挥设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有的作用,应该弄清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和任务,以便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培养出具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毕业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及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由于化学工业的相关领域极为广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就非常多样化,各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亦不尽相同。我校近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工业发展的需求趋势,兄弟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专业优势,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了适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2008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其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社会反馈积极.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中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统一的规范,又有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和业务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较宽的化工应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从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公共课、基础课除外)应由基础化学课、工程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3部分组成。基础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专业方向课:可根据具体方向选择专业化学课,如电化学工程方向可选理论电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学、电解工程和电镀工程等。精细化工方向可选择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另外实践性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提高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
  
  就专业方向而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是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该是培养具有较扎实及宽广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总体设计中要体现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重视实验、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利用广西及学校的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注重社会需求基础上。据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方向设定为:电化学工程与精细化工。
  电化学工程方向:结合广西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但目前广西从事有色金属资源加工和利用的专业人才还相当匮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广西北部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对从事有色金属资源加工和利用的专业人才需求将会迅速增长。因此,电化学工程方向主要定位在化学能源、有色金属电解冶金和深加工、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等行业。专业特色:突出、强化在有色金属冶金和深加工、金属材料表面处理、化学能源和材料制备加工等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精细化工方向:结合广西具有丰富的植物、药物资源,考虑与材化系现有专业的配套性,师资队伍状况等因素,因此开设了精细化工方向。这样实现了专业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增加应用性的专业选修课,开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并做到专业课与基础课并重,体现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把专业发展重点放在交叉学科,前沿学科。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职业院校《中药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关于美国高等院校安全管理的思考及启示
    天津市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
    高职院校提升成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实践探…
    教育督导视角下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状态
    农林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
    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涵建设与教育信息资源共…
    综合艺术院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论大工程观理念下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
    将地方音乐融入当地普通本科院校歌曲写作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学生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