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知识渊博的教师,能引起兴趣;加强情感交流,能保持兴趣;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发展兴趣。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可往往论述过于简单,缺乏指导性意义;或者是实例缺少,显得较枯燥。
  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趣。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往往得心应手,乐此不疲,兴趣似船上的风帆,学习和工作缺少了它,就缺少了动力;兴趣似琴上的弦,学习和工作缺少了它,就缺少了奏鸣器。
  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先导和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科学家法朗士认为:兴趣、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居里夫人对镭这种放射性物质发生了巨大兴趣,对之进行了终身的研究,终于获得了可喜的收获,曾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达尔文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有着极大的兴趣,经数十年的实地考察,写出了《物种起源》等著作,奠定了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古今中外源于兴趣爱好产生的人才数不胜数。可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被动接收知识的录音机和书袋,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致力于如何教懂学生,因而采取注入式、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教和学相互脱节。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语文不但不会产生兴趣,而且还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造成被动的学习局面。理学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生的不学、厌学及学习的惰性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是我们没有把握他们的心理,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发挥不出他们乐学的巨大内在潜力。即便学生愿意学,在那种只把学生当书橱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下,仅通过有限的几本书,有限的几节课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呢?况且他们要学的知识是无限的,重要的是发展潜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和学的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因此说激发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愿学、勤学、乐学语文呢?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一、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能引起兴趣②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教师多方面的技能,很多的时候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背诵课文是令学生头疼的。笔者在讲授《赵普》时,首先一字不差地背给学生听,这时同学们主动背诵,都想与教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由此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教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会佩服教师的功底,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教师、喜爱教师,也自然喜欢语文,就很自然地产生了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崇高的思想水平也能启发学生的兴趣。“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时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一个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如“神六”飞天时,笔者给大家了介绍一些科技知识,激发大家的自豪感,一时间,在班里掀起一股学习科技之风。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备一桶水。这就是说绝不能仅有语文知识,还要有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新知识。这样学生被引入五彩缤纷的广阔世界,从而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二、加强情感交流,能保持兴趣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认知信息的交流同时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把握好情感交流,师生的心就会贴近,就会碰撞出教育的火花,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交流,在《最后一课》③中韩麦尔先生身上得了生动而又感人的体现。韩麦尔先生正是以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既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也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教学效果;原来喧闹的课堂变得安静、肃穆了;教室里除了学生还引来了“好些镇上的人”。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学生:语法课上完了又上习字课,习字课上完了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新班级拼读。学生们在他强烈的情感熏陶下,也完全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讨厌的书本变成了“舍不得跟它们分手的老朋友”,“厌学”变为“恋学”;“分心”变为“专心”,“连小孩子”也不例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使韩麦尔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严厉粗暴变为通情达理,权威主义的命令式教育变为平等的、温和的谈心式教育,对小弗郎士的迟到由指责变为关怀,而且还带着“不能再等候他”的歉意,让他自己去领悟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和学习时间的宝贵。韩麦尔先生在小弗郎士的心目中也由可怕而变得可敬可爱甚至“可怜”起来。
  感情交流还激发了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也改变着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以小弗郎士才会感到“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这表明韩麦尔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撒播了情感的种子,培养了他们学习情感的良好品质。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如果没有对学习的起码热情,即使教学方法再好,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很难办到的。
  韩麦尔先生不但向我们表明了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展示了他非凡的课堂交往艺术及其对学生所产生的远大影响。他的成功在于他在课堂交往中遵循了理解与尊重的基本原则,既让学生充分了解他,同时又表明他对学生的理解,这就消除了师生交往中客观存在的地位差异和心理障碍,便于形成平等共识的交往关系。在交往的形式上,他又将非语言交往(包括体态语)同言语交往密切配合,加强交往的效果。比如他庄重的服装,严肃的表情,温和的声调,悲痛的目光,惨白的脸色,“哽住了”的语势,在黑板上写“法兰西万岁”的力量和最后呆在那儿靠着墙壁的姿态,以及“散学了——你们走吧”的手势等。这一切都表明他是以全部的热情和真诚同学生交往,从而也就大大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受其术。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三、高超的授课艺术,能提高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培养者的学识、才华、教艺和语言,而且主要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刘勰曾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披文入情,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在教学中要善于沟通作者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彼此灵犀相通,引起感情的共鸣,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激发情感的手段和方法,如饱含情感的诵读、巧妙的语言点化、相机诱导、随机点拨等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根据文章的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引导,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最佳学习气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导语的重要作用。上课之始,一段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用心专一。
  导语应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来进行设计,或由复习以前的知识导入,或介绍作者背景导入,或创设情境导入。总之,导语的设计要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如:笔者在给学生上《背影》时,曾设计过这样的导入,当堂口头作文《奶奶的白发》。三分钟内有两个学生发言,其中一个学生缓缓地提到她的奶奶生前对她的关爱,及奶奶逝世时白发给她自己留下的印象,全堂静默。
笔者接着说:“白发是特定情景下给人留下的印象,它象征了奶奶对后辈的关怀爱护,而朱自清先生则用背影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深情。”学生所述真实亲切,其他学生虽没出声,但也沉浸在这一气氛之中,而教师又马上引入正题,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艺术质疑,诱发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主动性,能够积极完成自主学习。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课堂提问的艺术能充分激起学生高度的热情,使之兴趣倍增。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中反复斟酌,结合学生的特点及课文的教学难点提出富于艺术技巧的问题,会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些问题要曲问、活问,就能够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使学生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来。
  一堂好的授课是由一串高质量的问题组成的,而授课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教师宜善用启发式,点燃学生的求知的火花,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各种分法,笔者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大家展开争论,不急于统一意见,让学生在讨论中实现思维交锋。通过讨论式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要依据教材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苏轼《明月几时有》一词,可先通过语言描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故事发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节,都城东京城中,城内月光如水,月亮洁白晶莹,到处是欢声笑语,苏轼一人在月光下舞姿翩翩,他在干什么呢?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图片,接着用《明月几时有》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课本和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获得知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演创设情景是21世纪的课堂,应当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地让学生说、演。画面、音乐可以创设情境,学习影视文学也可创设情境。比如九年级课本的戏剧单元,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笔者就先让他们欣赏了《陈毅市长》电影,《威尼斯商人》电影,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大增。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取得视觉效果,通过主题音乐及配乐诗朗诵来创设情境,这样创设出浓郁的情景就能使学生自主地调动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训练智能。
  4.引入时代的活水,才能激活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④
  语文课的人文性特点使得语文教师必须面对时代的挑战,引入时代的活水,培养学生独立搜索、加工、处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在召唤着你。联系生活学习语文,因为语文本身就是由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组成的,符合语文反映生活的规律;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新鲜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储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社会,让学生了解生活、熟悉生活。那种从书本上才学到语文的认识是陈旧的、落后的。适应时代,引入时代的活水,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师生必须同时以主角的身份参与教与学的活动。教材中虽有体现当代社会生活的时文,但与信息社会迅捷、广阔的信息空间相比,还是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语文课堂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激活并扩充语文课文中蕴含的艺术生命力。
  四、精心设计练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也能发展兴趣
  1.在性质上,学习兴趣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假如追求成功的结果屡遭失败,学习兴趣自然不能维持。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均有获得成功的经验,以期其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在提问时都应以“跳一跳,够得着”作为标准,让语文成绩差的同学回答一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当众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在批阅作业时也把个人进步作为评定指标,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作品的兴趣
        “功在课外。”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必须让学生从憋闷狭小的一隅返回到语文广阔的天地中去,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调动学生博览群书的积极性,应从广阔的视野上看待语文学习。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多读课外读物,读时文、美文,读经典原著,让他们“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大纲语),文学名著中包含有人类许多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多种情感形式,可供学生学习和借鉴,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而其中进步的文化哲学思想,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坚持让学生自编手抄报,自编自排、自己设计,报上内容一半是出自他们自己的手笔,调动学生广泛阅读、搜集材料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阅读健康有益的文学读物,规定每天至少20分钟的课外阅读,订阅《语文周报》、《格言》、《读者》……慢慢地,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语言材料,提高了阅读能力。
  3.积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知识、能力、智慧的综合体现
  让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不足,从而触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每天进行课前三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采取轮流进行的方式,可讲一个故事或讲一则新闻,或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话题进行评议,或赏析文章等等。同时,把语文课文后的说话训练充分利用起来,进行堂上训练。这样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材料的整合,如此一来,学生在反复进行的说话训练过程中,锻炼了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语文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还可以开展如采访、演讲比赛、辩论、口头作文、诗歌朗诵、办黑板报、编辑班级优秀作文等活动,既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自己编排课本剧,自己表演,然后再讨论评析,他们在准备过程中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深刻印象。
  4.开展竞赛,引入竞争机制
  比如讲自读课文时,让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结合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将学生分成两组,互相提问质疑,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归纳出结果,最后评出优胜者。学生常讨论得热火朝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在积极有益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书本知识印象深,知识掌握牢。
  采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乐在其中、受益匪浅,真正把被动学习语文变为主动求知,学好语文。
  五、以学为重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保持兴趣
  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和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课文教学为例,具体做法为:学生先阅读教科书,接着同桌或邻桌学生相互议论,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然后做必要练习。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解惑,总结。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作文教学和其他语文活动(如演讲会、讨论会等)。就拿作文评改来说,教师可先规定评定标准,然后将学生分组(一般为四人),由学生先在小组内通读自己的作文,谈自己的构思设想,后由小组成员发言评定,最后由评定组长执笔评语。教师只在小组间巡回指导,适当点拨。这样不仅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如利用语文早读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和辩论会,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评判,定期汇总评出名次,以资鼓励。教师在此活动中,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长此以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都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并非朝夕之事,方法也并非以上几种,事实证明,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深化旧知识、学会学习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并非教师的单边活动,而应具有教与学的双边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教堂过程是教法和学法相碰撞、适应、启迪乃至融为一个整体的过程。毫无疑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旦把握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质疑、去钻研、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古代的圣人孔子寓教于乐,当代的魏书生、于漪、胡明道等优秀教师无一不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辉煌的教学成果而全国瞩目。大量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方法多样,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只要我们想办法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动人情景与氛围,使课堂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么定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自主学习起来。
  
注释:
①出自《心理学》北师大版
②选自王君《讲语文》13页
③出自苏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
④选自王君《讲语文》42页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中华教育纵横[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模具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浅析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如何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
    英语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主要途径的探索
    浅谈农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