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诵读古诗 乐在其中

摘要: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高中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进一步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对文学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诵读古诗;悟诗情;品诗境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朗朗的诵读声,是一年来我们年级的语文老师大力开展的经典诗词诵读活动的一个缩影。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高中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进一步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对文学的审美情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诵读积累古诗的好处。
        笔者爱诗,特别喜欢朗诵诗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课堂课外诵读赏析、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多种方式,把笔者对古诗的这种热爱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身上。于是,笔者在这一级高二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尝试开展了古诗词诵读的课题研究。一年以来,笔者坚持“以诗文辅德,塑造人格美;以诗文践行,引导行为美;以诗文益智,渗透智慧美;以诗文陶情,欣赏艺术美”的主旨,努力探索古诗词诵读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新形式,推动古诗词诵读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更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灿烂及蕴涵在其中的中华美德、民族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兴味盎然诵古诗  语言丰富乐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很浓,不断涉猎古诗词,通过大量诵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了解传世不衰的名家名篇,潜心品味其深邃的意蕴。
        1.每周推荐一首古诗
        每周一上午把搜集、打印好的古诗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闲暇时间抄写、诵读。每天中午上课前,全班齐读、背诵。每周五主题班会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抽查背诵、默写,对诵读优秀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古人在诗词的创作、吟诵中实现安邦定国的伟业,感叹世事变化的无常,歌颂祖国的大好江山,诠释朋友间的真挚情感。今人在诗词的诵读中了解了历史,以此为镜,惊叹诗人的写作造诣,真可谓是鬼斧神工,感受诗歌的意境,情到深处感同深受,犹如身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反复朗读、背诵中,所获得的长进,又怎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呢?文学素养就是在一点一滴,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课外大拓展
        学习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一文,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柳宗元的诗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学生课堂交流,扩大了积累,增加了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继承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传承祖国悠久的文明。
        二、形式多样悟诗情  心灵丰富乐感受
        高一到高二,学生积累的古诗词已经有一定数量了,有的学生一边背诵新诗词,一边还吟诵背过的古诗,温故而知新,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浓厚,情味盎然,不断挖掘古诗词中的宝藏。
        1.了解诗人
        这样坚持不懈的背古诗,学生们了解了许多朝代的著名诗人。战国末期的楚国人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魏武帝曹操,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繁忙的军旅生活中,他常“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唐代诗人辈出,群星荟萃。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贾岛作诗斟酌“推敲”二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多次换字,终得一“绿”……学生们还了解了宋、明、清各代的著名诗人,苏轼、于谦、龚自珍的名字对他们并不陌生。
        2.归类背诵
        一年来,我们还搜集并整理了初中学过的古诗,指导学生背诵。“温故而知新”,并将诗歌归类背诵。按诗人来背,如杜甫的诗《望岳》、《石壕吏》、《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蜀相》。按诗歌派别来背,如山水派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的《汉江临眺》、《山居秋暝》等。用这样的方法背诵,既巩固了诗词,又牢记了诗人。
        3.开展竞赛
        随着学生古诗词积累的数量的增多,他们也的确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背诵古诗词的小型竞赛便在学生中展开了。高二(1)班的张磊、(2)班的宋涛、陈新玲,每首都能背诵如流,获得了“背古诗大王”的称号。高二第二学期,每个学生都拼尽全力,课前三分钟争先恐后背诵、赏析,结束时学生收获颇丰。
        三、置身诗词品诗境  生活知书乐达理
        1.诗情画意     
        一首诗词,就是一幅优美画景。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活动中,有些学生还给诗词配上图画,用彩笔来阐述诗意。高二2班学生徐志成学美术,在课前三分钟诵读古诗词时,给师生献上了一幅图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柳宗元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情画意再现脑海。段旭鹏同学喜欢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强。当我们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诗时,他把诗歌编写成一篇短小优美的散文:落叶萧萧飘坠,江水滚滚奔流……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把我们带到了长江之岸。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意。

       2.感悟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适合学生诵读。唐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感悟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自然感悟诗的韵律美。
        3.体会情感        
        学生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背诵立意欢快的诗词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曲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词,配上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等。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时,学校检查古诗词诵读,高二2班、高二4班学生背诵古诗词,并配上优美轻快的音乐,检查的领导及老师都被感染了,并得到了赞赏。学生、老师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地,带着感受诵读,体会诗人的心情,自主自悟地学习。
        4.净化心灵       
        人的是非观念并非生而有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可塑性很大。让学生多读诗,多鉴赏诗,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其效果很显著。
        常言道:“知书达理”。读李白的《将进酒》,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信心百倍,不断进取。读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给人的感觉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满意。读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那种不断进取、立志攀登的精神能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学生在不断地吟诵古诗词中,将语文课程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增强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诵读古诗,乐在其中,让我们张开双翅,在古诗词的蓝天中尽情飞翔。
                                                   
参考文献:
[1]冯晴.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
[2]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abstract: ancient poems are the cream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accumulate rich language, improving language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literature aesthetics sentiment by reciting and learning ancient poems.
key words: reading and reciting ancient poems; realizing poems sentiment; appreci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学习与鉴赏古诗的步骤
    诵读和品读——语文教育之术
    古诗歌鉴赏论文:提高古诗歌阅读欣赏能力
    “少教多学”模式在中学古诗文教学过程的效…
    浅论教师范读在语文诵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加强文化传统教育
    让诗意萦绕在孩子的心间  谈小学语义古诗教…
    浅探古诗词典故教学方法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之浅见
    探析古诗词典故教学方法
    低年级古诗文启蒙教学方法初探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点感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