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河南省 普通高等学校 公共体育课 教学改革 现状
论文摘要: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在《纲要》的指导下,基本能够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办法上进行了改革,但依然有很大的不足;学生课外活动场地相对不足,并且缺少专业化指导;学校体育课质量监督体系系统性不强,并且制度也相对不完善。
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自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高校推行。经过四年的普及推广,各地的贯彻落实情况、实施的效果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个问题,本文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人手,探讨在新《纲要》指导下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为进步推动我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研究时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明象。本文选取了河南省的文、理、工、农、医和师范类共25所普通高等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归纳演绎法。
2研究结果分析
2.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衫城状。新《纲要》2003年全面实施以来,河南省各所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贯彻新《纲要》的要求,将指导思想从以运动技术、身体素质、体能为主,转移到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上来。在对体育教师的调查中显示,有61.2%的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但仍然有接近4成的体育教师未摆脱老思想,即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出发点。这反映出教师的对公共体育课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不足,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2.2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指组织模式现状。河南省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存在的教学组织模式较多,各个学校采用的模式都不太相同,但是概括起来主要分为分段式、综合式、俱乐部式三种教学模式。在所调查的25所高校中,有60.0的高校是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40.0%的学校采用的是综合型,没有学校完全采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按照普通的方式,笔昔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按班教学、男女分班教学、兴趣分班教学、体能素质分班教学和俱乐部制。调查显示,有3所是按照自然班教学,12所是采用男女分班教学,4所学校按照体能素质分班教学,6所按照兴趣分班教学,部分学校也用了保健与康复体育课。
2.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2.3.1教材。各所学校所使用的教材的情况比较复杂,出现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体育教材。大部分教材的编写仍然是按照教学改革之前的要求编写,虽然书本的名字有了改进,但是教材内容基本没有什么改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般采用的方式是以统颁教材为蓝本,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加入自主创新的部分。这样使得学牛存学习时,能够接受更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胜地开设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如户外运动知识、瑜伪日、有氧搏击操等。
2.3.2教学项目的开展。在体育课的教学项目上,呈现了项目多样化、娱乐性的现状,一些“掌握类”项目和“探险比,项目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攀岩等户夕动也开始走进了课堂。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依然深受学生喜爱,贻拳道等搏击项目越来越热,田径、体操等项目受到冷落。学生方面,从性别上看,男、女生之间的项目选择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男生对对抗性、竞争性、富有刺激的项目比较感兴趣,如篮球、足球、搏击类、拓展训练等项目;而女生则偏重于健身、塑体、娱乐性的项目,如体育舞蹈、健美操、羽毛球等,在男生的选择中,排在前7位的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拓展练、贻拳道(搏击类)、游泳;女生的选择中排在前7位的是:羽毛球、健美操、排球、体育舞蹈、乒乓球、拓展训练、网球。因为各所高校师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许多学生喜爱的项目都无法开展,这样就出现了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学校现实安间的矛盾。
2.3.3体育理论课的开展。调查显示,多数院校对体育理沦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每学期一次理沦课、一张试卷的程度上,做得好一些的也只是.年举办几次讲:座,但也缺乏系统性。内容多是以介绍运动技术、战术为主,受学生欢迎的运动保健知识、体育运动欣赏则十分匾乏,而对于体育文化、奥运知识介绍等方面更少。教师有近九成认为“应改革技术课与理沦课脱节的现状”和“应该增加体育保健、体育文化、体育基础理论的课时量”,但是由卜缺乏必需的体育文化氛围而无法实现。这里有传统体育观的影响,也有现行体制的阻碍,同时缺乏资金投人和教学设施不足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调查显示,学生对保健常识的需求最大,运动技术及原理、运动医学常识、裁判法的需求量相当,而对体育文化,学生表示不太理解概念。
2.3.4大学生体育课程的目的。体育课程参与的目的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对于男生来说参与体育课的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和兴趣、娱乐身心,而女生则主要是保持体型和兴趣、娱乐身心。调查结果还显示出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即以娱乐、增进健康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课程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性别特征,兼顾娱乐性和健康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为了考试达标,这一选项中,男、女生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对于洞南省大学生来说,考试达标仍然是参与体育课的目的。因此,在今后的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逐步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见表1)实施以来,河南省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使得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统计可以看出河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喜爱的程度很高,90%的学生都显示喜欢上体育课。学生对选项课、理论课的喜爱高于必修课,由此可见,选项课的自由、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期待,并且对于体育理论知识有较高的需求。
2.3.5体育课的评价状况。考核是课程建设的向导,考试的内容、方法、形式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作用。通过访谈了解到,各高校对于学生的体育课考核,逐步步人综合的轨道,一般考试内容包括专项综合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占总成绩80%;理论知识,占总成绩10%;课堂表现(包括学参与意识、学习态度、人际关系、进取精神、提高幅度、考勤),占总成绩10%。但是这种考试的内容、形式不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过程评价纳人最后的成绩,并且在占总成绩80%的专项综合技术、战术、专项身体素质的考核内容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目标不甚明了,以至于仍然将技术的学习作为最终目的,在今后的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将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转变到增进健康来。
![](https://www.11665.com/education/uploadfiles_8548/201103/2011031718395710.gif)
2.4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课夕淋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把课外体育活动认为是体育教学的一部份,是体育课的延伸。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定程度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清况可以作为评价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依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积极性较高,能自发组织体育活动的人数也占相当的比例,而且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定的锻炼方法。河南省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集中在3-6次,这反映出学生对于课夕卜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体育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关健康这一契机,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清投入到体育中。
2.5公共体育课的质量监督体系。在所调查的高校中,质量保证系统过于权力化并且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机构和制度不完善是高校公期本育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显现出的集中问题。部分院校在校一级设有专门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但是在院(系)一级特别是体育教学的鹰鬓层组织(如教研室)则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在制度方面各高校仍然沿用老一套规章制度来管理改革后的高校体育教学,最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学生为授课老师打分。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感受,但是就各高校体育课质量监督体系而言,则缺乏了系统哇和科学性。但是各所高校一也在逐步的完善体育课质量监督体系,一些大学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3结论
3.1河南省各所高校讨《纲要》精神贯彻较好,基本能够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二,但是仍有部分教师依然按照改革前的思路进行教学。
3.2河南省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娱乐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受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的影响,部分受学生期待的项目无法开展,体育教材也比较陈旧、贫乏。
3.3现阶段河南省各高校教学组织模式呈现多种形式并存的现状,形成分班教学与兴趣小组教学结合的现状,部分学校也推行了准俱乐部制的组织左式。
3.4洞南省高校体育课评价仍然以技能、素质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缺少过程评价。
3.5河南省各高校体育课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完善,但缺少系统性.制度也相刊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