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 体质 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调查,以及对我院学生的体质状况分析,表明目前我院的公共体育课程对学生的体质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但在促进生通过业余体育锻炼来发展体质方面的影响不够明显。
公共体育课程是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整个大学四年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学院体育教育的唯一手段,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对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
1我院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调查
1.1公共体育课程授课学生分类:
目前我院将非体育专业学生分为三个群体形成公体课课程的教学对象。第一类适合大多数健康学生(gtl)。第二类,有较高运动水平的学生(gt2)。第三类,身体有缺陷、疾病等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学生(gt3)。
1.2公共体育课程设置
公共体育基础课。该门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体能。共计54学时。其内容包括体操、球类、田径、身体素质、基础理论。
公共体育选项课。该门课在大学二年级针对三类学生开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与习惯。共计64学时。gt1学生教学内容涵盖球类、体操、田径、户外运动、武术、方面的十一门课程,gt2为高水平运动员提高课,gt3体育保健。
1.3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1.3.1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与实施
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将基本体育技术与技能结合,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充分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的体质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公共体育课程有明确的教学大纲与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在大纲中在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上有系统的安排,涵盖了身体素质的全部内容,并明确做出了教与学的双边要求。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身体素质、运动参与情况方面的考核占有较大的比重,一年级公共体育课身体素质占30%,运动参与20%。二年级选项课根据项目的特点,身体素质占20%-40%,运动参与20% 。
1.3.2公共体育课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我院公共体育教学受学院自身条件的影响较大,学院在公共体育运动场地、器材明显不能满足现有的两个年级近5500人的教学。我院公体课授课教师保持在24人左右,教学班级保持在100-120个教学班,其中一年级50-55个教学班,二年级55-65个教学班。目前学院每周用于体育教学的课时一年级为9课时,二年级为4课时,每课时90分钟。学院平均每个课时的授课人数一年级在300人左右,6个教学班,二年级700人左右,超过14个教学班。二年级的公体选项课,教学时间集中在周一到周五的7,8节课,且个别项目学生人数较为集中,用于教学的场地较少,教学拥挤。在每课时的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分配中,技术、技能的教学平均占50%,学生活动20%,组织学生身体素质训练20%,10%的时间用于课堂常规。
1.4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现状
由于受学院整体教学的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的第八节课完后和周末进行,目前学院学生的业余体育锻炼可用的场馆也只有3-4处,晚间多数场馆闲置。通过一周实地调查,学生业余锻炼主要集中在篮球、乒乓球、足球这三个项目,参与的学生中男生较多,锻炼时间集中在5:30-7:00,周末的下午参加锻炼的学生较多。其中篮球、足球活动人数平均不足300人,乒乓球、羽毛球不足120人,其他活动平均不足30人。对参与者的随访,多数学生的业余锻炼时间较为随意,每周超过3次业余锻炼的人员较少。可以看出我院学生中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项目单一,与我校是上万人的大学是不相称的。
2我院学生体质状况与分析
2.1我院学生的体质水平现状分析
本年度按教育部的要求,组织实施了我院2003级、2005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的测试。对我院学生体质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其中,身体形态指数中2005级学生营养不良的男生为4.2%,女生为7.6%,超重男生为4.2%,女生为1.9%,肥胖男生为4.8%,女生为1.4% 0 2003级营养不良的男生为2.2%,女生为8.4%,超重男生为4.6%,女生为2.1%,肥胖男生为5.9%,女生为1.5%。肺通气功能指数中不合格2005级男生为14.8%,女生为17.1 % 0 2003级男生为11.5%,女生为13.2%。速度、爆发力指数中不合格2005级男生为4.8%,女生为8.1%0 2003级男生为6.7%,女生为10.8%0 2005级男生肌肉力量指数不合格为0.2% , 2003级为0.2%。女生机体柔韧指数2005级不合格为0.5% , 2003级为0.8%。心血管机能指数不合格2005级男生为1.2% ,2003级为2.5%。
2.2学生体质状况与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前在全国大专院校实施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简称《达标》)停止实施,但从两个标准的比较可以看出:
两者的指导思想有明显的区别。《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标准,是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评价指标。《达标》是促进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质状况,是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评价指标。


在参加我院体质测试的200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教学自然班,其中男生45人,女生51人,对学生《标准》测试的部分成绩与《达标》的标准进行比较,比较见表2。
2.3比较结果与分析
目前我院学生的体质状况总体良好,合格率在99%以上,有个别学生体质状况在某一方面有缺陷。通过对2005级学生的抽样成绩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标准》与《达标》的评价结果有较大差异。男女生在《标准》测试中的台阶指数评定中全部能合格,但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达标》的测试,且《标准》评价的优秀、良好的等级明显高于《达标》的评价。将男女生的立定跳远、50米跑的《标准》测试成绩与《达标》的评定标准对比,结果相同。这说明学生的体质水平与身体素质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我院的公共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进行训练是必要的。通过体质与身体素质的相关联系与实验比较说明,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必然对学生的体质产生影响。
3结论
就目前学生与学院的现状看,影响学生的体质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公共体育课,另一方面为学生的业余体育锻炼。
我院的公体课程设置,指导思想明确,做到了针对性与区别对待,结合课堂与课外,基础教育与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教学内容全面,能满足系统的体育教学与体育指导,对学生的体质影响较为明显。
通过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计划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明确的身体训练内容,学生普遍能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并能掌握基本的身体训练手段。使学生对自身的锻炼与身体状况较为关注,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体质发展。
现有的公体课程受学院自身的条件的影响因素较多,公共体育课程对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指导性不强,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不够重视。我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业余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体育课是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唯一渠道,业余锻炼的形式单一。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在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主动发展体质的这一体质影响因素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