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浅论对人文教育下的中学政治教学若干问题
[摘要]如何使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得到贯彻、落实,是值得所有政治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的问题。只有在开放的观念、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式、开放的评价中反复感知、理解、实践之后,才能很好地去把握新形势下初中生人文精神教育的规律性。
  [关键词]人文教育 中学政治 教学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凸显人文关怀,树立人文精神成为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核心所在。当代青年人文精神的缺失与荒芜更是我们国家和社会亟待去修补和强化的。国家正是敏锐抓住这一点,在新课改中更加旗帜鲜明地举起人文精神的大旗。人文精神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
  一、运用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原则是一个重要的不能丢弃传统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例: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春天的故事》的歌曲录音,随后给出问题:1979年在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她是一个春天?这位老人是谁?1992年中国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1992又是一个春天呢?受歌曲的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会被激发,他们会纷纷举手发言,并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地进行一些穿针引线。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而且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抓住切入点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作为人文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如何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1.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
  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把课文知识纳人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例如,在讲授“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有关内容时,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人类的经济活动又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介于伦理道德的范围。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翻。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我国最缺少的资该是什么?答日:信用。信用,即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信用是一个人、一个集体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是叩开社会大门的通行证。古往今来.诚、信二字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和行为指导。孔夫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史记•季布列传》也记载:楚汉名将季布以不轻然诺,严守信义,为世人称道,故有“一诺千金”的美誉。即便是过去的商人,也常在店堂里高悬“童臾无欺”、“货不二价”的招牌,以示承诺。不少人视信誉为生命,将之看得比金钱还重要。然而,近年来,诚实守信,这一起码的社会道德却渐渐被有些人淡忘,甚至置之脑后。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经约、诈编、故意欠款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甚至在招生考试中也存在着师生申通作弊现象。凡此种种社会现实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因而以这些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而是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了一种道德追求。这种处理不仅达到了对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现实,培养解决、正视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2.寓人文思想、理念于重大时事教育之中
  精心筛选体现当代人文精神的时事资料进行深刻分析,倾向地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例如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尽自己所能,为办好奥运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而引出“人、自然、社会和谐”,“增强社会贵任感“等人文精神的内容,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让我们用对学生的心灵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的崇高人文情怀和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构建我们教师的德、才、学、识,营造一片以人为本的教育芳草地,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自由呼吸,自然成长,自如生活,使我们的孩子在这块芳草地上托起我们伟大祖国新世纪的美好明天。

  三、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素质
  第一,转变观念。一是要转变不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中运用的思想或认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太麻烦、太难的畏难情绪。二是要改变以往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第二,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从已经开发的教学软件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政治课堂的。我们主张,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和超文本、网络特性,开发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四、结论
  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作为人文精神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包括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主动顺应时代的需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版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白荟著.质的研究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几点思考
    浅论如何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
    浅论项目管理中的建造师的主导作用
    可靠性理论对光缆路径选择的数学模型
    浅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浅论扁桃体和扁桃体炎的治疗
    浅论审美观照下白先勇小说的思想性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浅论六步架大洪拳的技击要义
    新教育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浅论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