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法学界对“副+名”组合的认识,经历了反对、承认到寻找合理的原因来解释其存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并不是终点。本文试图从语法史的角度,对这一过程的前期研究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为后来的学习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方法。
【关键词】 副词 名词 副名组合 语义特征
一、绪论
“副+名”这一语法现象,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出现了。在《日出》中,顾八奶奶的台词里就有“顶悲剧”的说法,然而却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六十年代,这种“副+名”结构还被语言学家视为不规范的语法现象。邢福义在《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中讲到:‘副+名’结构中,有一些只是特殊的语法现象,如时间名词只是在单独作谓语,直接对某个时间名词加以表述时,才可以受‘已经、才、又’之类表时间早迟、频率的副词修饰,例如:
今天已经星期六了。这会儿才两点钟呢。
在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中,副词修饰名词时,“总要受到或大或小的限制”;而另外一些“副+名”则完全是错误的说法。如:
党员燕和新工作很情绪。
邢福义将副词修饰名词总结为“特殊的情况”,同时也否定了“名词绝对不能同副词相结合”的说法,他的这一观点,为语法学界正确研究和处理副名结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对“副+名”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九十年代,在认同“副+名”这一结构的前提下,不少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来研究和解释副词修饰名词这一现象,其中包括于根元(1991)、桂诗春(1995)、方梅(1996)、张谊生(1996)等等。前期研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副名组合现象是特殊现象。有叫语法变异的,有叫临界现象的,有叫超常搭配的,这些叫法都是以习惯说法为依据的,带有认识上的主观性。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于根元先生的《副+名》。
在其《副+名》中,于根元主要针对“程度副词+名词∕名词性短语”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做了一些分析。他试图从动词如“有、是、像”等的隐现、承接前文的临时用法(即修辞用法)以及方言的说法等三个方面来解释“副+名”结构。例如:
①我老白手无分文,却可以在三个月内集资一个亿的美元。一字后面再追以“个”字,听起来很气派……(脚印《耽妄》,《当代》1988年第3期16页)
②她骨子里也并不现代派。(刘嘉陵《硕士生的世界》,《清明》1988年第5期15页)
③王四海为人很“四海”,善于应酬交际。(汪曾祺《王四海的黄昏》,《小说界》1982年第2期177页)
在汉语中,“有、是”之类没有动作的动词常常不出现,口语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因此,于根元认为,例①、②中的“很气派”、“不现代派”这样的“副+名”结构的形成原因是“有、是”的隐现;而例③中的“很‘四海’”则是临时用法,即修辞用法,并指出“临时修辞用法……容易固定,人们会以为是普通的用法。”于根元关于“副+名”结构的分析初步从句法平面对这一语言现象形成的表层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具有较大影响,至今仍有许多语法教材将“很青春”、“很女性”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看作语言运用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三、语义学角度的解读
尽管于根元对“副+名”结构的形成原因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然而在他看来,副名组合只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所以他的研究并未涉及诸如为什么有的副词可以修饰某些名词,形成“副+名”结构,而另外一些副词或名词却不能进入这一结构;制约副名组合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等一系列关于副名组合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语义学的兴起和发展,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1、张谊生 《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1996
在文章中,张谊生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找出了制约副名组合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从更深层次剖析了“副+名”结构形成的基础。他认为:副词之所以能够修饰名词,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制约因素其实不仅仅在于修饰语副词,“而主要在于那些被修饰的名词——或者是具有特定语义基础或者是功能发生了转化。”张谊生以名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它的顺序义、类别义、量度义以及名词的动核化、性状化等五个不同的方面逐一阐释了各类副名结构组合的根本原因。首先,用名词的顺序义解释了“时间副词+名词”的形成原因,即“几乎所有的顺序义名词都可以带上动态助词或语气助词,灵活自如的充当谓语或谓语性成分,表示发展与变化,”充当谓语的名词,当然可以受副词修饰了。
④快国庆了,大家都忙着准备文艺节目呢!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其次,用名词的类别义解释“范围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成原因,即“表示名词类别的方式多种多样……要突出和强调类别的唯一性和统括性,就必须使用范围副词……对相关名词进行限制与概括。”
⑤ 发言很热烈,独独二排长没有吭声。(郑直《激战无名川》)[强调唯一性]
⑥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强调统括性]
第三,用名词的量度义解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成原因:程度副词可以修饰具有量度义的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等,同样也可以修饰具有量度义的名词。
第四,用“名词动核化”解释了“以名词动核化为基础形成的副名结构”形成的原因:汉语副词的基本功能就在于对于谓词及整个句子进行限制或修饰,名词及名词性短语(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动核化),只要进入述位,表示陈述义,就可以接受各种副词的修饰。
⑦可我们毕竟同学过,二十年后的今天,“同学”的意味实际上不仅仅是同学。(王安忆《老康回来》)
最后,用“性状化”解释了“以名词的性状化为基础形成的副名结构”的形成原因:在特定的场合,人们为了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可以使名词的功能性状化,使用其内涵义……要使名词的指称功能性状化,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名词前面附加程度副词,并且让这种副名结构充当谓语、述语或状语、补语、定语等表达成分或修饰成分。
⑧ 爸很绅士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冯敬兰《失却的伊甸园》)
张谊生首次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了副名结构中被修饰的名词,并将这种组合关系“置于动态的相互联系的更加广泛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全面考察”,从而比较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副名组合的类型、特点以及制约副名组合关系的决定因素。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来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此后,更多的学者开始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的三维系统来研究副名组合。
2、储泽祥、刘街生 《“细节显现”与“副+名”》1997(以下简称《细》)
《细》试图用“细节显现”来说明“副+名”结构存在的理据性。“细节显现”,即细节返回,是指人们具体运用某一名词时,该名词在形成其本质意义时被概括掉的细节要重新返回。由于细节体现的是名词的性质,性质又有程度的差异,因而可以用程度副词将这种差异表现出来,即细节显现。这是副名组合的基础。文章还将细节显现分为被显现的对象和显现形式,即“被显元”和“显现元”两部分,认为在“副+名”结构中,被显元是名词的性质细节,显现元是“副+名”结构,主要是副词。副词对名词的性状表现起着规约作用——强制凸现名词的性质细节。
储、刘指出,在“副+名”结构中的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深的,这是由于对事物的性质细节在量度方面的评价,是想要事物的性质被显现出来,并使人产生较为突出的感受。如“有点儿”之类表示程度浅的副词就不常出现在“副+名”结构中。《细》还讨论了“副+名”结构的语用价值,如有补偿作用、增大了信息量、使语言显得新奇、俏皮等等。《细》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以“细节显现”作为支点,对“副+名”结构的阐释,拓宽了人们研究副名组合的视野,有利于推动对于副名组研究的继续前进。
3、施春宏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2001(简称《名》)
《名》从名词的语义特征角度探讨副词与名词组合的可能性问题。《名》指出:副名组合实际是副词的语义特征与名词的语义特征的组合,副名组合中的名词在组合时,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语义特征——描述性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又是对其所指对象的性质进行描述,而这些性质在程度上包含着量度。因此,副名组合实际上可以简化为[程度]与[性质]和[量度]的组合。
⑨这一切等等,确是十分堂·吉珂德的了。(鲁迅《中华民国的新“唐·吉珂德”们》)
《名》还描写了对名词描述性语义特征进行提取的若干词法形式和句法形式,并总结性指出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是副名组合显现的客观基础,且对副名组合的类推问题作了简单的说明。
用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来解释“副+名”结构,从本质上继承和发展了“细节显现”说,“描述性语义特征是细节,但细节未必就是描述性语义特征,而且描述性细节是语言使用的本质的‘细节’,”因而其研究也就较前人更为深入透彻。
四、结语
目前对于副名组合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a.用“使用语言的策略性行为”进行解释;b.用名词的游移进行解释;c.从名词本身固有的语义特征及行解释;d.从名词语义的“细节显现”功能进行解释。总之,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使副名组合的研究更加深入、透彻,也使得人们从多角度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 1997(6).
[2] 施春宏.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 [j].2001
[3] 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邢福义. 关于名词修饰副词[j]. 中国语文,1962(5).
[5] 于根元. 副+名[j].语文研究与应用1661(1).
[6] 张谊生. 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 言教学与研究,1996(4).
[7] 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