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关键词:群众 体育 农体育健身工程 凸现问题
论文摘要:全民全运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的范例,体现政府对群众体育的重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是完成全民健身计划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全民健身工程的必然走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是其阶段性 总结 与评估的核心。
1 .全民全运的内涵及其影响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2009年10月16日晚在山东济南开幕。作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十一运会所倡导的“和谐
3农民 体育 健身工程实施的策略思考
农村 和农民能否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体育设施和健身条件,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群众体育的重要任务。全民健身工程向农村拓展,其社会影响和效果不断增强,对于提高体育人口和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是
3.1健全场地设施建设的管理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纵向以地方政府为主,横向由中央领导,体育文体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农民广泛参与的农村体育管理体制。对于项目内容设定应根据体育人口的比例、项目年龄段和性别的比例,选择那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建设要选择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部、体育总局制定的《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以及体育总局下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技术标准》执行,确保建设质量;健身工程示范点的选定工作严格按照体育总局提出的统一遴选原则与标准,使示范村落真正发挥辐射与带动的示范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应按照村庄整体规划,利用 自然 的地理条件,整合学校体育设施的资源优势,建成集地理、文化、 教育 、环境为一体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场所。
3.2壮大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推动农民体育活动开展
加强农民体育骨干的业务技能培训,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指导员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村体育组织对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堡垒、辐射作用。根据农村地域特征和农民喜爱,坚持广泛性、效果好、易组织、花费少的原则,开展农民喜闻乐见、自愿参与、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如拔河、秧歌、健身操、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武术、跳绳、台球、棋类、徒步、健身气功、健身秧歌等,活跃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3.3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行政干预,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度
进一步完善项目工程监查与审核的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公信形象。保证扶持资金和配备的器材及时到位;严格资金使用监督与审计制度;以援建协议书的形式,把关建设质量,并使建设项目按期交工;划清工程项目资产的产权管理范围,落实行政村对工程项目资产的维护与管理责任。
3. 4建立与完善健身工程的评估与管理机制
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进行 总结 与评估的工作涉及地域广、工作量大、耗时长、见效慢。就目前来看,还没有能够有效表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方法。建立、健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工作评估管理机制;编发简报,及时交流各地经验和进展情况;建立 电子 信息管理系统,如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oration system,简称gis)的管理平台等,及时收集和汇总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对实施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 5关怀弱势群体与低收入群体,构建服务体系
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低收人群体是农村主要的留守人口,是农村人口的主体,也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要受益群体。充分了解的体育锻炼人口的覆盖率,调查这部分弱势群体参与锻炼的项目、时间特征,构建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健身体系。加强适合与农村弱势群体的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设,挖掘与培养体育骨干,发挥其对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改革资金的投入机制,资金重点向农村弱势群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