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物学科教师如何华丽转型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教育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需要。各种深层的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在人们的困惑和期待中,新课改承载着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法、新的希望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开展。国家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改变原来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中的生物学科教师角色也应顺应潮流,积极转型。那么以下就是本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摸索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生物学科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生物学科教师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以往,我们讲究的是师道,课堂师讲生听,学生处于被动,这无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转变后的生物学科教师是导师的形象,以指导、促进为主,并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主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是要求生物学科教师从讲台上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师生都在课堂上平等、认真地讲、仔细地分析、热烈地讨论、活动、交流,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课堂。生物学科教师与学生合作,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这就要求生物学科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所以,生物学科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只有平等,才能调动课堂师生双向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得于交流的流畅。
二、生物学科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和支持者
生物学科教师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时都可能会遇到、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使他们的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同学们在课堂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物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应通过互相学习和合作共同促进、提高。一方面,生物学科教师要通过自身课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生物学科教师应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解决自己教学的疑惑。同时,这种课堂教和学也使学生学习到他人的经验。这种集体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经验的积累,更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家应有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心与心连接在一起,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使命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及共同的信息,在新课程改革中更积极地投入与探索。
三、在课堂教学中,生物学科教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设计者
在课堂教学中,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尤其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帮助。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自卑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等等。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辱骂学生,不训斥、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不冷落学生。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教
育,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自我意识的觉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上课的老师是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在新课程课堂重,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增强了。所以,生物学科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多给学生自由活动空间,让学生发现、思考、想象。给学生质疑的权利,唤起更强的民主意识、尊重他人意识、主体意识,突出教学中的双向性、互动性。
四、生物学科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国家新课标中指出:“生物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不断地加以审视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使之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生物学科教师的劳动给生物学科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生物学科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生物学科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生物学科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位置上,有最佳研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生物学科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有着自己的经验化的处理方式。生物学科教师也在不断地进行审视,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这个过程是生物学科教师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的过程。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生物学科教师即研究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生物学科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生物学科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生物学科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生物学科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生物学科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生物学科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生物学科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生物学科教师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纵观这几年课程改革,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改变。观念变了,我们自然会自觉地去找到更适应新环境、新对象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我们的观念转变成功了,这才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程改革才能成功。新的课程改革还为我们提供一个挑战自我的良机。我们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充分地解放思想,主动地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大胆探索,大胆扬弃,大胆创新,科学推进,及时总结,实干巧干,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为新课改开辟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