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境界 课堂设计 作文
我总有这么一种感觉,上一堂语文课,很像撰写一篇文章,两者有好多共通之处。如果能把写文章的一些经验、技巧,灵活、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写文章,得先确定主题。主题确定了,才好去取舍材料,谋篇布局,以表现这个主题。上课,也得先确定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这堂课就有了“上”的方向,就可从课文中去选择材料,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一篇文章的主题要集中,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单一。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得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该篇课文来定,这又很像供材料作文的确定观点,须以“材料”为依据。搞好课堂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得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课文中的材料有步骤、有主次地组织起来,使一堂课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严密的、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课堂设计就必须确定好教学线索,像写文章须有一个合理、清晰的思路一样,把该讲的材料,该训练的知识点、能力点,有序地系在这条线索上,使线索贯穿一堂课的始终。井重视教学步骤之间、教学活动之间的连贯性。写文章,常需运用过渡手段。同理,构成一堂课的各个教学步骤、各项教学内容在脉络上必须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须有紧密的衔接与合理的过渡,使各个教学步骤、各项教学内容一环扣一环,让学生随着教师这位导游,步步深入,探微发幽,寻物览胜。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课堂设计须突出重点,搞好火力配置,如写文章一样,详略得当,不平均使用笔墨,调动可用的一切手段,使中心突现出来。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课堂设计就须注意各个教学步骤、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严密性,不得出现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干的现象,像写文章一样,前有所呼,后有所应:交代在前,照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应笔在后。不出现漏洞和败笔,使一堂课浑然一体,严谨而又活泼。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课堂设计必须选准突破口。文章有了好的开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围绕主题拓展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阅读。一堂课有了好的起始语,有利于教师驾驭一堂课的方向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理想的课堂氛围。因此,起始语必须“落笔扣题”,开门见山,必须富有启发性、吸引力,必须自然、新颖,因课文制宜;切忌兜圈子,切忌生硬呆板,切忌“千篇一律”。
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课堂设计还得在结束语上下功夫,仿佛文章的结尾,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提出号召,指明方向,或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以增强这堂课的韵味和力度,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如若认认真真地作出了上述努力,那么,上完一堂课,学生就会感到犹如读了一篇线索清晰、结构完满的美文,教学效果自然不错了。而文章的写作技巧,我们语文教师一般都懂的,这给把写作技巧与课堂教学艺术结合起来,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请君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