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未被得到重视,使得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不能和谐发展,从而造成情感品质的缺失,心灵世界的荒芜。这种现象不利于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生命灵动 情感交流 诱发情感 升华情感
艺术教育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美术学科作为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的方法,充分渗透情感教育,以真正做到寓“情”于“美”,以“美”动“情”。让心与心碰撞,奏响情感的乐章。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情随境生,让创作充满生命灵动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初中美术课本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让学生进入那一幅幅美术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中我善于创设产生情感的环境,“由境入情”运用情感的内力功能,在创作与欣赏中,触动其兴奋点,拨动其情感的琴弦。
如在教《美丽的校园》时,我先请学生们观察校园,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启发学生回想平时在校园内散步、学习、游戏等场景(幽静的小路、宽敞的教室、充满欢乐的操场……)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并使其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这样便会在他们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画建筑物、画风景的欲望。促使他们萌生用艺术的语言来展现内心世界,抒发各自的情感念头,只有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富有生命的灵性,才能真正达到情随境生,境随情现的最佳效果。
二、用情沟通,架设情感交流的桥梁
情感是感知美和理解美的第一要素,具有感染性,以情动情是情感的特殊作用,是所有艺术门类的一条共同规律。契诃夫说:“师生之间一种相互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务的完成。”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情感的前提下,将情感教育融人教学中,用心去与学生交流,用情去与学生沟通。树立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观,使教育氛围变得更加和谐,用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情感。
如在学习《父亲》这个作品的课时,通常都是从材料、效果等方面去入手,这样做学生势必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从情感角度出发。先由自己和父亲的关系说起,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在回忆与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差距,进而让学生想象80年代的劳动人民是什么样的生活,罗中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和情感之下来完成这部作品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将一系列情感问题串连起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美术的各个知识点。
事实证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促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敏捷、深刻,而且极具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才能打开培养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
三、诱发情感,引领学生走进艺术殿堂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来源于善良和慈爱。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因此,我们要以师德的魅力去感召学生,善于体察孩子的童心,应敞开心扉,摘下面具,亮出真实的自我,怀着从容不迫的自信,青春焕发地走上讲台,用爱心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鼓励他们产生自信。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生活处处有美术。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我并不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内容,如利用开放课,给学生留有学习美术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利用写生课带学生去农田果园、山麓湖畔,描绘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观察生活中千姿百态的鸟兽人物;手工制作课时带学生去放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带、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环境,做到学以致用。课余时间我还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真义,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四、学会审美,在欣赏中升华艺术情感
艺术,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情。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比如在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学过的历史文化等知识结合作品内容,大胆描述自己看了作品后的心理感受,课堂一片活跃,气氛热烈;在欣赏中国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时,我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文明史,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欣赏山水画时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并配以山水诗和悠扬的音乐进行讲解,声情并茂。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都受到了影响,从中受到了审美教育。进而理解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真实情感。
如学习《19、20世纪欧美国家的美术作品》,这课中涉及到很多现代绘画艺术,表达的是一种个体的感受,画家的一种情绪或想法,感情很强烈,但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所以,我采用观看影片的办法,来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当讲到立体画派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时,我就给学生播放有关毕加索的光盘影片,阐述了毕加索的艺术人生。看过影片后,学生对毕加索这个人的生平及他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风格都有了深刻体会,不但能理解,而且通过电影他们能够很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动,“情”是艺术的灵魂,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类感官的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情感不仅仅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它植根于教育活动之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
参考文献:
[1](俄)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王大根.美术教学论(第1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贾国军.艺术教育与艺术创新[j].焦作大学学报,2004.
[4]张小鹭.当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新拓展[j].焦作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