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论学校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
摘 要 学校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课间操时间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它表现出自觉、经常和群体性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与辐射的功能。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形成,除与社会、学校等条件有关外,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课间身体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构建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应从学生入学即开始教育,要靠领导重视、体育教师的引导与有效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逐步养成。
  关键词 课间操风气身体锻炼习惯
  1 引 言
  课间操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如同一个学校的校风,主要由学校所有学生与教师、领导共同构建,同时它又作用和影响着每一个个体。探讨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涵义、特征、功能、形成条件及其方法,不仅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时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实施终身体育,促进体育社会化具有积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并研究了教育学、文化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多学科文献资料和国内近几年有关刊物,收集和参阅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2.2 调查问卷法
  调查了福建省(福州地区、宁德,龙岩、南平、三明,莆田、厦门、泉州)九个地区的50所(重点、普通、一般)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内涵
  什么是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体育界对此研究甚少,目前尚未见有确切的文字表述。《现代汉语词典》对风气的注释是;“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笔者认为,所谓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课间操时间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现和相对稳定的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据调查统计,认为在当前课间操形同虚设的情况下形成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非常必要的体育教师占76%,学生占57%。
  3.2 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特征及其功能
  3.2.1 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特征
  3.2.1.1 自觉性
  它是指主体对课间操活动有所认识和觉悟,在意识的驱动下表现出的一种自愿、主动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校师生对课间操活动的自觉参与,而并非强迫或硬性规定。
  3.2.1.2 经常性。
  是指学生课间身体锻炼行为发生的重复性与不间断性,它以师生经常性地参与体育实践为基础,把课间身体锻炼作为校园,内学习和生活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3.2.1.3 群体性。
  指学生对课间身体锻炼活动的普遍参与,是以人数、班级、年级学段共同构成,表现为大多数成员的一种群体行为,具有明显的组织性。
  3.2.2 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功能
  3.2.2.1 教育功能。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重要的,学校课间身体锻炼是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学校建立了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后,它能形成该校集体的心理定势。集体中的多数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一致的态度和共同行为方式。有研究认为“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类化现象,无论是理想、价值观念等,个人都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因此学校中多数人对课间操锻炼的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使原先对课间操淡漠的人转变态度。而一定的锻炼行为,一旦成为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因此,课间身体锻炼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3.2.2.2 导向功能。身体锻炼的意识性原则告诉人们,体育锻炼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它不能自然发生。导向功能表现在对学生个体充分发挥积极性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通过课问锻炼实践,培养课间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自觉抵制和排斥某些消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2.2.3 规范约束功能。课间身体锻炼作为一种群体锻炼文化,它有赖于群体的共建,同时又反馈作用于每个个体,使个体把这种集体的锻炼化为自我要求。因此,在客观上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必然产生一种“规范”和“约束”的效果,对学生的课间锻炼行为习惯养成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
  3.2.2.4 辐射功能。作为课外体育锻炼一部分的课间身体锻炼,一方面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多种形式和传播载体,对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产生积极影响。更有意义的是,当学生进入社会转换角色后,学生已形成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兴趣、爱好、习惯,会随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传播社会,体现出向社会辐射的功能。对奠定终身体育,促进社会体育具有一定作用。
  3.3 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影响因素
  3.3.1 社会因素。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它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人的体育观念等密切相关。比如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等,无不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形成。无疑,良好的锻炼风气对造就现代社会全面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3.3.2 学校因素。
  一个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学校领导是关键一环。据调查统计,30.4%的体育教师,42.2%学生反映学校领导对课间操活动不够重视。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学校的领导能全面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认识课间操的深远意义,课间操就不会出现“形同虚设”的状况。实践证明,凡具有良好课间身体锻炼风气的学校,无一例外地都对课间操高度重视,制度措施落实。
  其次,学校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对学校课间操锻炼风气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教师相对学校而言,它们是稳定的非流动性的校园主体,他们的体育观念、敬业精神、职业能力、编操能力等等,极大地影响着学生。据调查统计,70.1%的学生回答课间操身体锻炼需要体育教师指导。因此,一个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奉献精神。在这当中,体育教师的“一专”,即专业特长,往往对培养学生课间锻炼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习惯是有诱导作用的。所以“一专多能”,一直是社会赋予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班主任、年级长,以及其他科任教师也是组织、指导和管理课间操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重视’’程度,对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形成有一定影响。据调查统计,46.9%体育教师、37%的学生反映班主任不重视课间操活动;40.6%的体育教师和60.4%的学生反映课任教师较常占用课间操时间。由此,如何改变班主任、年级长及课任老师的态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再次,学校体育的规章制度与物质条件,也影响与制约着学校课间身体锻炼风气的形成。青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等尚未真正确立,尚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往往对创设一种心理环境能起到促进作用。它有助于学校全体成员由被动到自觉、由少数到多数,主动积极地参与课间身体锻炼实践,形成稳固的课间操锻炼习惯。学校体育经费和场地器材设备,是开展课间操活动的物质基础。据调查统计46%的体育教师认为课间活动体育场地不足。增加器材设备,对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形成有重要作用。
  3.3.3 学生因素。一个学校能否形成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学生是主要方面。关键是使学生对课间操身体锻炼产生兴趣、爱好、养成锻炼的习惯。据笔者调查统计:学生认为做课间操不能振奋精神或感到厌烦的占52.2%,认为自己做课间操不认真与很不认真的占28.3%,学生对第七套广播操不感兴趣的占36.7%,87.5%的体育教师反映学生课间操做操不认真。内容与形式对培养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对课间身体锻炼的兴趣,是指对课间操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在对体育的特点,功能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它可以转化为对课间身体活动的动机,成为激发学生从事课间身体锻炼的推动力。
  3.4 课问操身体锻炼风气的构建
  3.4.1 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构建的基本方法
  3.4.1.1 培养学生课间锻炼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要从学生入学开始抓起。这是因为体育锻炼习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锻炼习惯的稳定性。二是锻炼习惯的养成性。三是锻炼习惯的省力性,即“习惯成自然”。因此,培养学生课间锻炼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抓起。锻炼的过程还应遵循身体锻炼的意识性原则,反复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只有这样锻炼习惯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
  3.4.1.2 多条途径,全面实施。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系统,它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等多种组织形式,构建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必须各种组织方式结合,发挥综合的整体效益,以形成锻炼的风气。
  3.4.1.3 注重实践,长抓不懈。构建课间身体锻炼风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天天坚持课间身体锻炼,领导和教师要长抓不懈。
  4.4.1.4 表扬先进,突出榜样。在课间形成良好锻炼风气的重要心理机制是模仿。突出榜样是模仿的关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自己要乐于参加课间锻炼,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在自我锻炼中形成稳固习惯。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述,课间身体锻炼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课间操时间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集体行为。它表现出自觉、经常和群体性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与辐射的功能。课间身体锻炼风气的形成,除与社会、学校等条件有关外,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课间身体锻炼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构建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应从学生入学开始教育。要求领导重视,体育教师具有奉献精神。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育成。
  建议教育、体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课间操身体锻炼意义的宣传,大力表彰已形成良好课间操身体锻炼风气的学校,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课间操20分钟时间,在当前学校课间操大滑坡之际,大兴课间操的改革,形成良好的课间操锻炼风气,以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立德树人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框架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改初探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对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类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
    推广高雅艺术,走进大学校园
    我国学校体育节研究评述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论高校改革中的学校效能建设
    赢在学校,输在职场——女性的困境
    浅谈牧区寄宿制小学的学校管理
    浅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要点
    做好系级建档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