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 现状分析 改革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目前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等方面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提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新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
传统体育教育实行的是单纯传授体育技能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大学生是否通过体育课真正感受体育、参与体育、形成体育习惯、将体育活动纳入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完全忽视。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在认真总结近1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在2002年连续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文件,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文件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是值得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不够深入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观念;以活跃体育气氛和增强学生练习兴趣为主的快乐体育教育观念;以运动习惯养成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等变革。然而,这一系列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都突出强调了学生体质的增强,更多地关注了运动技术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赋予的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无论在学历层次还是知识结构上,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几乎都是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下培养和成长起来的,大都是技术型、训练型的,一专而不多能,知识不够全面,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工作随意性较大,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科学知识学习重视不够,缺乏与体育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体育教育的考核评价模式过于死板 传统的体育课考核与评价是以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的得分标准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结果。单纯用量化指标作为考核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学生划分优劣的依据,把考核作为威慑学生的法宝,无视考核的检验与促进功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缺少 自我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等都没有太大的改善和提高,面对学生人数逐年猛增的形势,本已不堪重负的高校体育教学形势更加严峻,体育设施和场地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一)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高校体育的职责就是以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发育,形成健美的体格;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其强烈的对抗,培养其竞争精神;以其独特的心理训练方法,强化学生自强、自尊和自信的信念,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高校体育教育应拓新其教育观念,真正让“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终身体育”、“发展个性”等体育教育思想贯彻到体育教育中去,从而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阶段。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和组织者,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面对新形势和新需要,体育教师必须改变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科研能力落后的局面,使自身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和运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三)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注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应把学生的过去、现在与理想状态进行比较,或者对学生发展的各个侧面进行比较,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挥其自身的独特潜能。对体育课程评价的主体应强调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这不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评判自我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改进,获得发展。应提倡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意识和培养相互接纳对方意见的精神,同时也弥补了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的不足。
(四)加强高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体育场馆设施的投资力度小,融资渠道单一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效开发的重要因素,高校领导应重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投资建设决策时,应对体育场馆资源的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把长远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利用好有限的资金,优先建设高校体育教学最紧缺、最急需的场馆,逐步完善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才无疑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环节。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民大众的健康和综合素质状况。因此,加快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步伐,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同时,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也必须树立新型的体育教育观,以深化改革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指导纲要》和国务院新出台的《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j]. 体育科技, 2006. 3.
[2]张瑞林.“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 体育文化导刊,2004.6.
[3]陈宏等. 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观念之探讨[j]. 四川体学, 2002.12.
[4]陈彦等.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 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