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学教学,效率,初中,提高,情感,教育,注重,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使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可见,作为双边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是信息有效传递的保证。事实上,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技能的信息传递,更要构建彼此情感态度互动的平台。特别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迎合学生心理,让学生感觉既清新又亲切,贴近学生生活,很多学生对课本内容既充满好奇又心存困惑,既心怀憧憬又稍有担心。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教师的真诚、信任与期待,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耐心的指导、真情的鼓励、真诚的赞赏,传情于生,寓情于教,使学生在自由、安定、踏实的环境中敢问、乐说、自然地将自己融入数学课堂,不断满足自己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创设富含情感的活动情境,用数学趣味诱发学生浓烈的数学情感
情感总是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情感活动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富含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触“境”生情,自然引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在活泼、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从而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的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课前买来卡纸,课堂上亲自动手折叠并剪开,从探究正方体的几种平面展开图入手,让学生感悟展开与折叠,此间教师适当指导,细心点拨,教会学生发现图形展开与折叠的空间关系。很多学生活动中非常活跃,探究兴趣浓厚。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立体图形非常兴奋。在这样的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将学生置于了一个欲罢不能的境地,促使他们主动地深入学习。可见,创设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知识奥秘的热情中,还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认知训练的历程,更使学生获取了情感的陶冶。
三、营造学以致用的氛围,通过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在实际中中的应用”,让学生养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身边蕴含的数学现象入手,给学生呈现相关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知识融入在解决有关生活现象的具体问题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非常实用的一门学科,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让学生想象遍布大街小巷的拉面馆师傅做拉面的现象,并由此引发新课教学。通过这样熟悉的生活事例,学生们感到充满趣味,又容易接受。由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切理解数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那么的抽象,从而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中,不断体会到数学学科的价值,滋养数学学习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育情感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引发人的愉悦的情感。同样,数学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之美,可以使记忆更长久,理解更深刻。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教材中数字的简约美、数字与图形巧妙结合的和谐美;奥运五环旗的简洁美;数学图形的对称美等,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子,使之恰如其分地渗透在教学之中,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不断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使他们经历美的教育和熏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在利用好数学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披情入境,带动学生心动情发,不断推动学生认知活动向深层发展,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