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在中西部农村科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学质量观来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根本保证。在中西部农村科学课堂中应采取有效的课堂探究活动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以将科学课程教学引向有效、良好的发展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科学素养;有效教学;课堂科学探究;实施策略

     科学本质是探究,教育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体现了科学与教育本质的结合,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体现在课堂内外、生活实践中的长时间、全方位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只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才能成功地实施课程目标,而一个成功的教学最基本且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必须是有效的。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顺利完成学科课程每节课的具体目标,即常说的课时教学目标,进而完成学科课程的总目标,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本文结合笔者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山西省曲沃县)科学课程国家级实验区的调研,发现一线的老师们普遍感觉自身的学科知识、教师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不尽人意。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组织实施科学探究活动,达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出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准备、实施及评价策略,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参考,将实验区的教学引向有效、良好的发展方向。

    一、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

有效教学(122134561 4173859:)的理念来源于),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相比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投入、教学投入和社会文化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来说,最终的教学效益怎么样,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从本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点,应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把学科价值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且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意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综合选择和使用各种教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相应教学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

    从以上不难看出,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与教学的发展性,将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的互动交往过程,这些理念和要素蕴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在新课程实施中处处闪光,新课程倡导的很多教学理念是和有效教学的本质属性完全一致的。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完成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

    如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可把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策略。

    二、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一项对我国理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不平衡,能力的强弱和平时学习成绩及学校类型无关,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现行的一些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是低效的〔!〕。在实验区调研时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了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以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达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可通过剖析教学过程,找到并优化影响每一教学过程的因素,进而应用在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上,真正体现科学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价值。

    (一)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的准备策略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时所需要做的工作〔\"〕。具体需解决以下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避免无效、低效教学的出现,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注意:\"#有效探究问题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其感知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从而以问题为纽带,让探究充满乐趣和成就。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对探究问题的把握上,存在两种低效倾向,一种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一种过难,无法开展下去。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在选择一个有效的探究问题时可参考以下四点:第一,针对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类型的探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综合使用是当代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没有一种万能的教法可以适应于任何教学情境并取得最佳的效果。

    第二,在课前设计或教学进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适时地营造一种适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质疑,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学习动机。这里的适当,一方面是指问题难易程度上的适当,另一方面指问题创设时机上的适当。

    第三,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这一本质决定了科学真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应注重选择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经验不能完全正确解决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可获得发现的问题。

    第四,充分开发利用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选择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探究起点。这既解决了一些地区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又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避免了低效教学的出现。

    !#有效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新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目标。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取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且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在组织实施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时,常选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种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是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凡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尽管合作学习中有每个学习者的积极参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主体都要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合作不是绝对的,对于部分学习内容来说,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接受学习的方式同样必要。在实施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时,澄清“合作学习”就一定是“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误解,本着使教学更有效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另外,在合作学习时,为真正体现合作优势,教师须注意小组成员的划分,力争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既保证小组成员间互助合作学习,人人发展,又保证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避免两极分化。

    (二)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注重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课堂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为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又由理性到实践的两个“飞跃”。教学就其本质而言,乃是教师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联系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一条纽带,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依据组织课堂教学;另外,科学教育已从单一的科学知识教育演变为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史等复合的面对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教育。所以,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必须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从人的因素考虑使每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当代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对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就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主体性教学理论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可以发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正在走失,学生处于一种“无自我主体”的盲从状态。因此,重建人的主体性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课堂内组织的探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注意通过活动使学生主体性探究意识真正得到发展,为此必须保证学生在活动中的人人参与和真正参与。人人参与体现教育平等性原则,每名学生都有权利被调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去,而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可从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两方面来考虑———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部分参与还是全面参与。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真正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真正主动、全面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才能增强,主体性品质才能获得重建和发展。

    !\"从活动内容考虑应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课程实施中至关重要。科学探究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科学探究的形,即其基本程序,二是科学探究的神,即其基本精神。两者相互联系、依存,缺一不可。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一种认识活动,既包含活动的结果———科学知识,也包含取得结果的进程———科学方法以及在此进程中科学家形成的由科学本质所要求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整合———科学精神。成功的科学教学应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同时获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在新课改实践中,广大教师依据课标对科学探究基本程序的可操作性规定,即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在教学中设计和引导实施了很多符合基本程序近似“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到了“形”似。但调研中笔者发现,某些科学探究为单纯追求“形”似而“神”离,步入了对学生智力进行机械训练的形式化误区。一些貌似热闹的课堂探究活动结束之后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多,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的“形”上,甚至有些低效、无效的活动只注重了结果,连探究的基本过程都没有教会学生,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了。

    #\"从人和活动内容的结合上,把培养人文精神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科学教育的任务不是解决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的解决是由人文教育完成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科学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面对现实,人们不得不思考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问题,思考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顺应这样的趋势,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开始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课程改革向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渗透的趋势发展。很难想象一个人格不完善的人能在科学领域做出多大成绩或为人类做出多大贡献。可以肯定,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陶冶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是危害不浅的。

    在本次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是首要且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对学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设科学课程,课程目标从单一向多元迈进。科学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设置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怀特海指出:“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在科学教育的课堂活动中确立人文精神目标对社会、学生个体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必须重视教学中被忽视的人文教育目标,教师应注意唤醒、引导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自我意识和发展。

    %\"加强对课堂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新秩序的建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活动的一个前提是组织和管理好课堂,保持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不能维持课堂纪律和正确对待学生是低效教学的一种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学本身,还依赖于课堂管理。

    当前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适应并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设法使教师自身、学生和活动课程这三要素彼此协调、相互配合,针对课堂行为发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人际沟通策略和操纵强化策略,形成师生间默契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在目前的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时,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学生还不太适应,一部分学生表现为不知所措,活动度不够,一部分学生则表现为活动度过大,甚至产生了一些不当的课堂行为。也就是说,学生不能给自己施加秩序,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经历一个给他们施加一些外在秩序的过程,以便能形成学习必需的内在秩序。教师应承担起重建学生内在秩序的责任。放手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开放的人际心理环境,改变传统课堂活动中表面上的井然有序,给学生自由探究、自由表达、敢于质疑的权利,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使学生既有“活动”,又有“体验”,把学生由不自主“有序”转变为积极的自主“无序”状态,再最终转变为新的“有序”状态。

    (三)有效课堂科学探究活动实施后的评价策略课堂上实施的科学探究活动,质量如何,是否完成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要有一个信息反馈,这就要进行活动实施后的评价。建立能够全面综合反映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可信的评价模式,是科学教育课程的一个具体目标〔!〕。评价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从学生评价的角度分析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技能的评价;对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的评价;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的评价〔(〕。

    )**#年是科学课程在山西省曲沃县国家级实验区实验的第三年,第一轮实验已经结束,笔者调研中发现,处于中西部不发达农村地区的学校课堂上进行的评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评价活动太少。课堂内实施的科学探究活动,由于学生活动度、活动时间的加大,使教师不易把握课堂进度,易出现学生自顾自探究,老师的及时评价没跟上,显得太少,且出现一些“表面评价”,没有把评价的激励、促进功能发挥出来。

    )\"有些评价对学生行为正强化意义不大。教师一味给予学生表扬,有时教师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从行为分析理论来看,对学生不当行为的随意夸奖等于是对学生不当行为的一种正强化,不当行为的正强化则会导致正当行为的负强化。这就违背了我们尊重、教育学生的评价初衷。

    i>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调研中笔者发现,评价多为教师评价,虽然教师评价在评价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但有时候学生自评和互评所发挥的矫正信息力比教师评价要有意义得多,学生自评可以产生最有效的“反馈信息”,用学生来教育学生是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故而,提倡评价方式多样化,避免以一种评价去排斥甚至取代另一种评价。
    三、结语

对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校采用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教师共同备课的方式缓解了一些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师资,应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切实认识到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推进、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决速步骤。

    参考文献:

〔j〕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kllj>kkk d kki>kkm>knj>〔k〕张军鹏>理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o〕>课程·教材·教法>klli,(jj):pi d pn>〔i〕q(,f(,(q=,:$(.;r;s(,;e()-/.>c/;$)&.9 r00$’-&5$t$(’d#&.9(.;u$(,.&.9&.\"#$%&6-,7>o/=,.()/0\"#$%&’()r;=’(d-&/.>kllk,vw!k 8:jmm d jmn>〔p〕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jwxp>km>〔m〕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klli>ww>〔n〕施静翰>培养人文精神:综合理科不可或缺的教学目标〔o〕>全球教育展望>kllj,(x):ij d ip>〔v〕王斌华>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下)〔o〕>外国教育资料>jwwv,(k):kp d kx>mw>〔x〕李森,潘文光>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o〕>课程·教材·教法>klli,(jj):il d ii>〔w〕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与教学论〔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加快发展西部高职教育的…
    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磨矿控制系统中西门子PLC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管结石
    钢结构在西部建筑中的防震减灾
    谈音乐鉴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礼在中国传统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西媒体对“江南style”的报道差异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情感和幽默
    辽宁省在中朝经济合作中的作用
    以构建激励机制为抓手打造西部师范院校高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