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的策略构建
        在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物理解题方法的研究,是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符合“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它既可以表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表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展物理解题方法研究,其目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在解题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领导组织管理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物理解题方法研究,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一、创设学生体验、思考的空间
        1、学生读书的空间。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例如学习摩擦力时,先让学生看书,反复阅读教材内容,找到书中的关键知识、重要字词,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分析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如果发现不很清楚的地方,学生可以查找其它资料。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看书的习惯,从而设计学生活动来实现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读书有了活动的指导思想。
        2、学生活动的空间。要给学生活动的空间,也就是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例如学生阅读摩擦力内容之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两人相互拉的、互相推的,有一个人推物体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有了认知的客观基础。
        3、学生思考的空间。要给学生思考、分析、比较、讨论的空间。学生通过活动有了亲身感受,纷纷议论,各抒己见,展开更加激烈的口舌之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掌握了正确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认知规律。
        二、教师对习题的选择
        1、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找一些学生接触多、有亲身感受的实际问题来编写习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规律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投入地去完成物理学习。
        2、多层次选择习题。教师选择习题的原则,应偏重于应用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应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层次的习题选择及解答,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效果,既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也能使学生学到解题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了认知规律,教师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3、拓展课本例题的教学功能。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从短期看,可能有一定成效,但从长远看,有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会使教学陷入“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拓展课本例题的教学功能,这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
        例如高中物理课本(必修课)第一册第四章“功率”一节,有一个关于轮船最大速度的例题,该题是求轮船在额定功率下行驶的最大速度问题。
为了拓展知识,我将该题的条件改变,布置了一道课堂练习题:
        一辆停在水平平直路面上的汽车,质量为5×103kg,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设汽车在运动中所受阻力恒为车重的0.1倍,若它从静止先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开出,行驶中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所用时间为( )。

        a、等于16s b、大于16s c、小于16s d、无法确定
        在课堂练习中,多数学生认为,汽车匀加速开出后,当输出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速度达到最大,因而错解为:
        由f-f=ma,得f=ma+f=0.75×104n。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由p=fv,得v=p/f=8m/s;由v=at,得        t=v/a=16s。故汽车开出后经16s速度达到最大,a为正确答案。
        上述错解在于没有对汽车的运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想当然地把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作为行驶中的最大速度。而实际上汽车的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匀加速运动,各量的变化为a恒定(f-f=ma不变、v增大)p增大(p=fv) 。第二个阶段,输出功率不变,各量变化为:v增大(p=fv、p不变、),f减小(f-f=ma、f不变),a减小。第三阶段,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学生对习题的选择
        教师给学生选择习题,既有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有了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但缺少学生实践的过程,因此还要给学生创造自己应用知识的活动,那就是给学生自己选择习题解题的机会。通过选题,学生可以再现已有知识,识别知识,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通过解题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选择的习题,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及时调节课堂教学,做到教师的教法适应学生的学法,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选题的原则:(1)选择与教师所讲知识内容有关的习题;(2)选择与教师所讲习题相同和相近的习题;(3)可选择与以上不同的习题,但要说明所选习题与有关知识的联系及应用的规律。
        四、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作业。教师要检查每位学生的作业,且要给予合理的评语,指出每位学生作业中的得失。
        2、作业中的问题要具体化,也就是问题要对人,当面与学生沟通,确实认清问题之所在,并引起他高度的重视。
        3、教师要经常与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个别谈话,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
        总之,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有必要认真去研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要仔细研究物理知识、物理规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使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懂得物理规律,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物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研究物理的目的之所在。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基于物理模型实现的CVBS宽带隔离变压器的设…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创新教学探析
    整合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高中职业技能类选…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
    “学导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浅谈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立
    怎样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让学生走近物理,学好物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