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对高校德育教学的一点探索
  摘要:高校德育课程理论教学方面存在教学内容泛政治化、教学模式机械化和学生学习态度功利化等问题;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师教学消极、学生活动应付、后勤保障不足等情况。为了增强该课程的实效性,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创新思政理论的解读方式,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模式,从而使德育教学真正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关键词:德育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创新
  
  当大学生用硫酸泼黑熊、用微波炉烤小狗、用剪刀戳猫眼,甚至杀害同学、老师、无辜者的事件公诸于报端,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日益为公众所关注。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课程由于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学效果欠佳。德育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该课程的实效性。
  
  一、高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学习态度功利化。随着大学生就业机制的转变,学生在学习时会有意无意的选择对就业帮助大的课程。2006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4.5%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认为,“品德”会对求职有帮助。该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学生对德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于是,部分学生在对待该课程时选择了“逃课”。
  ②教学内容泛政治化。在高校,德育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范畴。学生自然将之视为政治课。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意无意地渲染其政治色彩,并把理想化、至善化的道德人格作为对所有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感觉目标遥不可及,丧失对该课程的兴趣。
  ③教学模式机械化。当前,部分德育教师依然满足于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理论。即使案例教学法,也不过是理论之后附加几个诸如钱学森、张思德之类的经典案例。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这种机械灌输,很难让学生真正获得对真善美的体验,更别说心灵的共鸣,从而导致学生知行脱节。
  2、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的消极心态。当前,德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大纲,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加之有的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管理层面上忽视教师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直接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②教学保障不足。实践教学往往需要经费、设备的支持。但由于部分高校经费紧张,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严重不足,教师要开展实践教学只能通过拉商业赞助的形式获得经费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畏难情绪。
  ③学生的应付心理。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开设实践课程的意义和目标不甚了解,缺乏参加活动的动力。于是,部分学生对实践课程采取应付态度,甚至直接通过网络下载实践报告应付考核。
  
  二、更新教学思路,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德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促使高校德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期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1、创新教材理论的解读方式
  教材中指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对此,教师必须通过深入解读,让学生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道德之于社会的意义,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中道德的价值。首先,教师提问:市场经济,法治社会,是否还需要道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国中小企业大起大落的现实,思考其原因所在。答案自然是企业资金链的断裂。那么,资金链断裂的原因何在?“三角债”使然。然后,提示学生,“三角债”似乎与道德无关,但如果每个企业都恪守诚信,“三角债”就不会产生。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展示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的观点:有效的基于个体自由竞争基础上的市场机制,必须有一定的道德秩序予以支持。然后,结合中国的现实,比如,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卫生体制问题,其背后无一不是道德的缺失。道德之于法律的优越性在于其预防性。道德内化为人的修养和品质,可以有效预防不良行为的出现。而法律更多的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对其进行制裁,显示出较强的惩罚性和滞后性。由此得出结论:在任何时代,道德体系的构建和维持是保证社会良性运转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道德之于个人的意义,教师不再一味地讲述道德之于个人发展的正面实例,而是从理论角度上帮助学生解决一个前提问题,即:人们为什么要遵守道德规范?这一问题不解决,学生就缺乏提升个人境界的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从人的本质的讨论开始: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说,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我国古代学者荀子提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人和动物的不同在于义,在于道德。所以,人要维持自己作为人的本质,使自己能够和动物区分开来,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并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行动。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到人提升自身修养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人要保持其自身的本质所必须的。当外界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时,遵守道德规范也就成了学生的当然选择。
  2、改革实践教学的活动模式
  德育理论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得以体认。因此,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将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①实践教学的统筹安排。由于实践教学需要场地、经费、交通等诸多条件,教师个人很难独立解决。因此,高校应成立全校性的统一工作机构,组成一个包括德育教师、辅导员、教务、财务、团委、后勤在内的完整体系,合理分工,相互配合。由教师和辅导员负责包括成绩考核在内的具体事务,教务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资源,后勤应提供包括车辆在内的保障,财务要保障经费的及时到位。
  ②内外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要积极联系社会上现有的德育基地,更要有效利用校内德育平台。比如,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播放一些有关伦理亲情方面的歌曲,纯洁校园文化氛围,以美的形式撼动学生的心灵。另外,教师还应与广播站或本校网络论坛建立联系,开辟一些“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专栏,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榜样。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道德信念得以坚定,道德情感得以升华。
  ③多种实践项目的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强化认识。如果学生对实践项目不感兴趣,其参与积极性就会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设置内容不同的活动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开发新的项目。当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责任。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以确保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能较好的总结,获取相应的成绩。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德育教学存在理论教学难深入,实践教学难开展的情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高校德育教师必须勇挑重任,结合学生的思想动态,创新教材理论的解读方法,使之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取得学生的共鸣;教师还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落实途径,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促进学生道德的知行统一。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立德树人 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框架
    学校生态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生馆员岗位教育功能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研究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心理及应对措施
    浅谈地方高校景观规划设计
    针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工作的…
    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网络模式研究
    高校院系资料室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究
    浅谈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建设
    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