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谓数学情境教学,就是创设数学环境以模仿数学思维活动,挖掘数学认识动机和内在联系,探寻知识的产生、发展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效方法。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一、创设悬念情境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起着关键作用。科学的情境设置,可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迁移和拓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获取新知,经受锻炼,体验成功。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激疑引趣。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创设轻松、愉快、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可以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时候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设置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经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的固有需要”。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善于捕捉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的基础和要素之一。现实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无趣,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以及数学能力的提高。如果设计一些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知识情境,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朴素地揭示数学概念的本质含义,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而且也能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置,这样的数学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使学生有突破常规思维、构思奇异的想法,并由此提出新的问题,发现新的知识,起到很好的创新教育作用。
三、创设视听情境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许多兼具声、光、影、像等功能的教学设备,如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设施,可以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精心设计课件,熟练操作运用这些电教设备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境。或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或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四、创设竞争情境
大部分青年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强烈的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互相竞争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体验到竞争成功的喜悦。前苏联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说过:“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境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之中。……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认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模仿的榜样,如学生中好的提问,精彩的回答,准确清楚的板演和作业,使学生时时有追赶和超越的目标。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安排一些竞赛项目,如口算比赛,看谁又快又对;计算题比赛,看谁正确率高;应用题一题多解,看谁的方法最多等。
综上所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应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数学教学应是学生乐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努力发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