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业高中新生人数逐年递增,甚至于很多未参加中考的学生进入职高学习,学生的素质和基础,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数学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职高的同学自卑心理较强,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又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有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给他们接受教育形成障碍,对学习尤其数学课产生厌恶,畏难情绪严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课后作业不交或迟交,造成实际教学部分知识的遗漏,使知识衔接发生困难,久而久之,就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甚至完全放弃学习。要教好职高班级学生的数学,要在教学上有行之有效的适合学生的好方法,我仅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
2 实施“尝试成功教学法”,增强学生信心
做职高班级的数学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能过高过急,“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可能的”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底子,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注意到学生的实际,采用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起步“浅,慢,少”,多给甜头,让他们尝试成功,使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实现近期目标,增强自信。例如有时上课我会特意让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回答那些浅显的、简单的题目,并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肯定他们。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大大的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学生从一开始的一窍不通到慢慢地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无不体现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3 “大众数学”应更具体地贯彻实施
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了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提出,在高中职业教育阶段更应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那么学生在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上的发展也是具有差异性。这一基本理念切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经过初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已在初步进行分化,进入职校的学生中,大部分是中考分流而来,数学基础虽参差不齐,但总体较差,学习数学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要求,只要他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可。
4 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总结和反馈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在教学中要善于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我就很着重基本概念的讲授和基本公式的理解,教给他们基本可靠的解题方法,避免片面追求“灵活技巧”的解法而忽略了理解。因而我发现,不管是成绩好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在数学中的错误很多时候是由于概念的不清而导致的错误。所以要教会他们如何在阅读中、做题中理解概念、公式,如何总结做题的方法从而抽象出一些类型题目的数学模型,得出规律,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分阶段总结,如何整理归类学习资料做好笔记,如何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如何用类比手段进行知识的反馈,将知识点的进行落实到实处等等。
5 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成果也是人,而人是具有多样性的,因此,教学方式就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21世纪即将到来,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求劳动者富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创造型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变成创造性的劳动,如此使学生在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氛围之中,吸引学生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新中乐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师不断的创造新的教学、学习氛围,从新课的引入到新课的进行,从教学手段的使用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如在讲新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时教师设计一定的情景,请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讲函数的单调性、立体几何的异面直线地关系,利用图形计算器讲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变化,讲练结合、讨论式、启发式、问题解决式、“引、讲、导、练”,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教师做到心中有人。
总之,作职高班级的老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但能令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必定会化压力为动力,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付出。在职高班中取得的教学效果无不渗透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期待,也渗透着老师的辛勤劳动。相信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