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开始外显于课堂教学之中。但由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认识不到位,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活跃,不加分析地过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数学课看似热闹,却冲淡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因此,在理念更新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起了我们的担忧和关注。下面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它有认知领域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二者要并重考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从过去偏重“知识与技能”这个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做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整合。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合理运用,灵活处理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认真研读、领悟,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当然,“用教材教”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漫无目的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与发展。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当然我们要防止课堂教学的“唯情境论”的倾向,正确认识和科学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认知需要、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的方式更为有效。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 提供实践机会,积累活动经验。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发挥了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要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暂时无法研究的,只要是我们提出来的、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教师能否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的生成资源,这是一节有效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六、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但这并不意味着“齐步走”和“削尖拉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教师既要重视他们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还要正视他们发展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原则是面向中等,兼顾优、差。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创新教学探析
    职业院校《中药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中职金融专业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Flex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
    略论新课程标准下一堂具体课听课评语的书写
    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职前与职后融合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对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类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
    浅谈电子商务专业英语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研读的必要性
    新课程小学体育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