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探讨
        一、要善于设疑,忌直接灌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善于设疑,要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反对目中无人、直接灌输。善于设疑,可 以说是优秀语文课的共同点。比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指导学生读课文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座红军博物馆,你就是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有六根火柴,请你用讲解员的口吻和身份,根据课文的内容,介绍六根火柴的来历。”学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位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无名战士为什么无名呢?”这问题提得有点怪,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说:“这是历史故事,年代久远,作者忘了战士姓名。”有的说:“这是小说,是虚构的,因而不需要什么人物的真实姓名。”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假如我说这是作者故意安排这战士是无名的呢?”一位学生受到启发,很快站起来回答说:“战士无名说明他很普通,只是普通战士中的一个,因而就有代表性,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有典型意义,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有深度和广度。”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
        二、要形式多样,忌刻板单调
        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段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
        三、要面向全体,忌冷热不均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这是面向全体、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表现,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可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翻来覆去总盯着那几个“尖子生”,特别是执教各种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语文课堂更是成了有限的几个“尖子生”大显身手的舞台。为什么不给其他学生参与的机会呢?有的老师唯恐他们不会“配合”,万一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耽误时间,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损一堂课的整体“质量”;还有些老师则是嫌麻烦,认为那些“差生”即使让他们参与了课堂活动,也答不对、做不好,对于他们自身的提高也没什么作用。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是不正确的,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也不符合教育的要求,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尊重人格、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四、要点面结合,忌泛泛而过
        我们强调开展学生活动要面向全体,并不是说搞什么活动都是“大轰隆”:一起读、一起答、一起背……实践证明,过多的搞学生集体活动,只有“面”,没有“点”,效果往往不理想,应该做到点面结合,多搞一些学生的个别活动。
        我认为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这样几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语文课上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那么他就会把精力始终放在教学内容上,随时准备“出击”,这样就会少开小差、少走神。

       第二个好处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为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提供依据。
        第三个好处是,多搞学生的个别活动有助于抓好知识和能力的落实,防止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为了搞好点面结合,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由什么样的学生来解决,应该心中有数,避免开展学生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要积极评价,忌求全责备
        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要注意对学生的激励,对学生的活动多做肯定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意见不成熟,也不要轻易否定、批评,我们应该把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看作是接近真理的脚步,而不能用冷冰冰的所谓的标准答案加以否定,更不能冷嘲热讽,不伤害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自尊心是我们课堂评价的“底线”。
        当然,对学生的欣赏和激励要有诚恳的态度,要实事求是,要因人而异,不能是老生常谈式的赞语和“礼物奉送式”的奖励,更不能搞成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甚至是曲意的迎合。
        六、要讲究实效,忌表演作秀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拿学生活动为语文课“贴金”,片面追求课堂上的轰轰烈烈,无视学科特点、冲淡教学重点、脱离教学特点,花样百出,哗众取宠。这种表演作秀式的学生活动往往会使我们的语文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很可能会出现课上热闹课后空虚、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写起来用起来却破绽百出的尴尬局面。
        开展学生活动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把开展学生活动当做教学改革的点缀,否则就会陷入为开展学生活动而开展学生活动的形式主义误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把握课堂的动态发展,讲究开展学生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确保学生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浅探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兴趣教学微探
    探究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创新教学探析
    也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析小学语文多种识字法教学
    中职金融专业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化学课改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
    浅论如何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
    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