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学生;社会技能
论文摘要: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社会技能还相当缺乏,还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本文对社会技能的内涵、社会技能的主要内容、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社会,把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并能接受实践的检验。
1 社会技能的内涵
目前国外学者对社会技能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foster和ritchey将社会技能看作是在特定情境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或者说能最大限度地产生、维持或加强有利于交往者的结果的那些反应。ladd和mize注意到了行为、结果和认知因素,认为社会技能是指儿童将认知和行为组织成为一种整合的行动过程以达到文化所能接受的社会和个人目标的能力。hughes认为社会技能是可能提高他人对个体的社会能力评价的行为。gresham和elliot认为社会技能是在特定情境中预示着重要社会后果的那些行为,这些后果包括同伴接纳或人缘、重要人物对其行为的判断以及与同伴接纳或重要人物判断一贯相关的其他社会行为[1]。
我国学者认为社会技能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交往的情境中,个体运用已有的社会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模仿而形成的能带来最大社会适应效能,以及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活动方式。
2 社会技能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来讲,在学校期间如能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自己的社会技能,对其走上社会、适应社会、创造优良的工作业绩会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的社会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正确处理情绪情感的技能
包括对情绪情感的识别、表达及控制,认识和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识别、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学习妥善处理孤立、受挫、恐惧、失望、失败、厌倦和愤怒等消极情绪以及胜利、成功等积极情绪[2]。
2.2 人际交往技能
其表现为能主动适应他人,留意他人的存在,尝试主动的与他人交往,认识和选择交往方式,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学会与交往对象共享,以适当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对他人的谢意,参与合作游戏, 表达与接受道歉,给予与接受赞扬,求助与给予帮助,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等[2]。
2.3 学习的技能
包括能在学校和课堂环境中向老师求助,遵守课堂纪律、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和使用课外时间等。
2.4 适应环境的技能
其主要表现是为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这一技能主要包括:保持个人卫生的能力,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保持环境整洁的行为习惯等[3]。
2.5 正确评价自我的技能
其主要表现是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责任感、树立公民意识。包括:承担个人责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效的自我管理等。
2.6 正确处理问题的技能
其主要表现是面临生活与学习困难时,能认清问题性质和特征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解决的前景进行合理预测,与他人发生人际冲突时自我控制、果断自信、避免纠纷和争斗、正确处理矛盾, 对他人谴责能接受建设性的批评、限定性约束、拒绝不合理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3]。
3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1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在学生社会技能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
3.1.1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薄弱
尽管绝大多数学校配有专职体育教师, 但普遍未按要求配足,而且大多数体育教师是中专或者大专毕业,有的教师年龄偏大,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代课老师,他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偏低,以至学生在体育课上所学的许多知识、技能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4]。
3.1.2 体育课随意性大,只重视活动形式
虽然大多数学校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但体育课却基本成了室外活动课,大部分时间是自由活动,体育教师仅仅起到监护员的作用,体育课开课的随意性大。具有能充分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身体的广播,也由于学校老师和学生认识的不足,在实行时仅仅流于形式, 缺乏实效和锻炼价值。学校开展的运动会与文娱活动,很难给学生产生效果,大多数学生只是饱了眼福,根本无法从中学到真正的技能[4]。
3.1.3 场地、器材短缺,活动单一
学校的体育场地普遍狭窄,学生活动范围小,达不到教育部对学生人均占地面积的要求。体育器材数量少,品种单一,大都是一些篮球、足球等,而且有的学校只有器材没有场地。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陈旧,体育课仍以传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 仍以简单的篮球活动为主,很少组织与安排其它体育项目,限制了学生社会技能的综合发展[5]。
3.1.4 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普遍掌握较少,能力较弱, 学生平时对体育项目接触不多,对很多体育运动项目根本不懂,更不会做。由于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足、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身高、体重普遍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发育比较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社会技能的学习和发展[5]。
3.2 我国学校体育在学生社会技能培养方面面临问题的对策
3.2.1 学校要采取措施扩大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根据学校生源现状,调整学校布局,尽量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教研活动,组织体育教师短期进修、安排体育教师观摩级别较高的体育运动,来解决“有体育教师、有好体育教师”上课的问题。
3.2.2 通过对学校体育意义与价值的宣传,来转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认为体育课是“副课”的传统观念,提高人们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体育的基础,它的发展既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对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让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学校体育能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德、智、体”“三育”并重。另外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建立一个完整的学校体育课的管理评价体系,学校要有分管校长、教导主任、体育组长亲自过问,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多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和多种运动健身能力,注重对全体学生体育活动的引导,为学生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条件。
3.2.3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优化办学条件,要针对学校体育设施陈旧,数量质量普遍较差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改善体育工作条件。另外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多采取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条件,利用土制器械,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让学生学到实际有用的社会技能。
3.3.4 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要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爱好、运动能力,从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出发,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采取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逐步发展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
4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4.1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的途径
学校体育主要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表现形式来完成其体育教学任务。这一过程中,学校体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社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4.1.1 体育课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各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组织的各种体育游戏、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可以激发、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这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
4.1.2 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社会技能的发展,在学校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应多于体育课的时间,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加以运用,以促进他们的社会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使之终生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要具有鲜明的群众性、课余性、针对性,要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及体质强弱编成锻炼小组,灵活组织活动内容,以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使每个学生动能得到适宜的锻炼和发展。
4.1.3 运动竞赛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
运动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社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运动竞赛的广泛开展,使广大学生从中了解各项运动的特点和意义,培养了参与的意识和兴趣。运动竞赛通过主体间激烈的竞争,给参与者以强烈的身体运动体验和参与竞争、获取胜利的心理体验,使参与运动竞赛的主体享受着运动带来的身心满足。即使是竞争中的失败,也会给参与运动竞赛的人在品尝酸苦的征途上,带来各种启迪和激发,振奋永不言败的精神。运动竞赛以参与者高超的技艺、扣人心弦的对抗、充满人体动感的力与美的展示和特有的文化内涵,给欣赏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美好体验。同学们可以从中受到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可以消除学习带来的紧张和疲劳,起到调节生活、增添乐趣、振奋精神、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发展的作用[5]。
4.2 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技能形成的方法
4.2.1 增强学生交往能力
体育教育的“全体性”,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会交往的乐趣,并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竞赛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在同学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高效的人际关系,才能在体育比赛中取得胜利(包括各种形式的比赛)。这无疑地促使着人际交往技能的形成。实践证明,那些具有一定专长的体育爱好者,在学校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容易得到领导和同学的信任[7]。
4.2.2 改善的学生应对技能
学校体育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它要求运动技术和运动方式要不断追求最佳效用。体育运动的参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来选择使用运动技术和运动方式,同时,为了使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能尽可能快地实现,他们必然要不断地创造、改造和适应现已使用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方式,以便获得最佳功能和效用[2]。
4.2.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学校体育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性的体育活动。体育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彼此互相理解,彼此之间的互相理解,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帮助,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产生合作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根据其兴趣和爱好, 自主地选择体育竞赛项目,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比赛能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懂得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合作精神[8]。
4.2.4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学校体育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营造了紧张的竞争氛围,这对学生竞争热忱的激发,潜力的充分调动和发挥提供了可能,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9]。体育教学中,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发展学生不同的意志品质,如器械体操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果断的精神;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活动性游戏能引发学生敢于拼搏、勇于胜利的意志品质。教师安排的各类体育的竞赛,要求学生必须要有力争胜利、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才能达到目的,这在无形中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10]。
4.2.5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与实践是体育的重要特征,没有了创新与实践,体育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生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丰富,如让学生自己有创新意义改变运动动作的时间、路线、方式和组合等等,为大学生提供丰富想象和实践发展空间,使他们的想象在实践中得到检查与修正,近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4.2.6 培养学生的公正精神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其长期溺爱,促使他们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毛病,在学习、生活中不能用社会道德规范正确地评价自己,还以自己的评价标准评价别人。众所周知,体育比赛是一种宣扬公正、平等的竞赛,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在社会公认的统一客观的标准面前得到公正鉴别。因此,让学生亲自参加体育活动,在愉快、公正的体育情境下,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的公正精神得到内化,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正确地自我评价,并能在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的原则下评价别人[3]。
4.2.7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在体育活动中,各项运动都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在一个集体项目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行为要求,必须依角色要求行动,有利于培养人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通过体育活动也可以学习和锻炼在竞争中失误和失败,磨练坚强的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竞争中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
4.2.8 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感
体育运动本身具有的能力至上的特点,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个人效能感。对于从事体育运动的人来说,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大众体育爱好者,都必然要从运动时间的支出和运动绩效取得的比例关系上去追求最大的体育效用,这种结果的追求能很好地促进个人效能感的形成。推崇能力至上是体育运动的另一重要特点,体育比赛非常讲究用人之道,运动员的选拔和淘汰,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合理调配,人员的流动和更换更是为了能使集体发挥最大的效能。学生可以从体育竞赛中得到教育,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争取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能力。
4.2.9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增强身体的各个组织系统承受外界刺激和协调各组织系统的能力。如冬季在户外锻炼、冷水擦身、冷水浴、冬泳运动等可以增强机体抗寒能力。通过球类运动中的边锋、中锋、后卫等各个角色的位置适应,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相对应的社会角色的能力。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是学生适应新生活节奏的重要辅助手段,经常从事运动的学生,对生活节奏改变有较强的适应性,这是因在体育活动中,体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刺激可以提高人体适应快节奏生活的能力[11]。
5 结论与建议
社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社会关系的好坏、 事业成功与否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不仅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 担当社会角色、形成和丰富个性的基本途径,而且也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学校体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应该多安排一些全面性和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锻炼,不断地超越自我,逐渐形成乐于接受新的生活体验和新的思维方式,发展和提高社会技能,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社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抓住学校体育改革这一契机,通过现代学校体育的各种表现形式为学生社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范翠英.关于儿童社会技能的模型研究及其启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54-5.
[2] 秦启文.试论社会技能的价值与结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44-47.
[3] 汪利人.论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社会技能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2(2):60-61.
[4] 蒋丽.农村学校体育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8):58-60.
[5] 谭华.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学校体育研究,2002(3):26-28.
[6] 丁勤芳.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技能中的作用[j].体育函授通讯,2002专辑:24-25.
[7] 曹学锋.论体育文化的功能[j].东岳论丛,2005(4):202-203.
[8] 冯春娣.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中医药,2005(11):51-53.
[9] 万立江.体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4):60-70.
[10]史蒂坚.胡剑宏.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5(2):19.
[11]师学高.论体育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科学教育论坛,2005(1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