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习效
果。数学家a·巴特斯布说过:“实际上,我们学校的成绩在1个方面常常是消极的,那就是学生们学习后不但对数学符号冷漠,而且感到它们可怕。”这种现象看来是带有1般性的,这种情绪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情绪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为中介的,数学符号的高度抽象性使部分学生不能立即感到“满足个体的需要”;相反地,往往还会因其抽象、难懂而产生沮丧心情。(2)1些不适当的、夸大了的宣传,歪曲了数学符号的形象,使学生产生1种畏难情绪。数学符号是抽象的,但它充满生机,有其数学思想,不是枯燥的。然而“公众的舆论”有时并不是公正的。有些好心的教师告诫学生说:“数学抽象、枯燥,你们要好好学习,否则将会留级。”这种讲法没有积极作用,只能使学生讨厌数学。
四、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在学生的眼中,数学教师是最直观的数学,数学教师是数学的形象代言人。大量的研究表明,1个民主、开朗、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数学教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发展、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喜爱。整理:WWW.11665.COM 。
教师的教学观、学习观、学术水平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和方式的关键因素,它们影响着教师的行为方式。教师的言谈举止特别是语言对于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够像磁铁1样吸引学生,则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是1门严谨的学科。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学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2)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和逻辑性,符合语言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合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3)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尽量用学生熟悉的形象、生动、有趣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表达,使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清楚明白;(4)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5)数学教学语言要具有简洁性,教学用语应简洁、明快,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要加强对数学语言的提炼,并充分利用数学术语、符号和式子来表达有关内容。
五、结论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学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选取合适的数学认知材料和问题情景,调整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和情绪,有效的迁移才能发生,学生的数学语言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佩玲,邵光华编着.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曹才翰,章建跃着.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刘云章着.数学符号学概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4][美]t·丹齐克着.数,科学的语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网在线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education/desciplin/mathe/135375.shtml]...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