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当前经济科技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英语素质的高低集中反映了现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水平与层次。然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英语素质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形象作为英语教学的现实表征与演绎载体,必然引起社会与学校更为热切与更为挑剔的关注。
关键词: 现代高校;课堂教学形象;认知
“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是现代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现实表征与演绎载体,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驾驭英语课堂教学空间等问题,已成为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焦点和热点。
一、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形象概念认知
1.教学形象概论
“形象"一词在普通词典中的注释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从认识论的视角上说,形象根源于客观现实世界,来源于社会生活,但却不是现实生活的原样照搬,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复印,而是出于独具匠心的创造,是在生活原型基础上的艺术升华,这样创造出来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精神面貌以及性格特征,才能激发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愉悦。
如果说这样创造出来的生活场景和语境是对客观事物(主要指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等)的模拟和复映,那么,教学形象就是教师以特定场合(主要是课堂)为表现平台,以教材内容为表现范畴,以学生为表现对象,对教材为特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包括文学知识、理论知识、科学知识等),以自身语言,语态、形态为载体进行再度模拟,即对客观事物的二度模拟。但是对客观事物的二度模拟却有着更深度与广度的丰富内涵。在这里,教学形象是对一个理论体系的构架进行模拟,既要表达出这门理论的总体面貌,又要传达出这套理论所描述和阐明的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还要表明讲授者对这一理论所持的态度(即令这个理论是讲授者所首创,情况也复如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讲授者的教学语言所传播的信息,或利用文学文本中的某种他人的知觉映象,使学生产生定向的联想,从而激活他们自身储存的知觉映象,唤起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联想与渴望,形成学术审美意象。也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意象的凝聚,通过形象思维渠道汇集而成教学形象。
然而,教学形象又不是固定不变、千篇一律的,它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具有千人千面的特征,尽管如此,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其一,它是为了将教学内容尽可能圆满地传授给学生而设计的,应该包涵足够的理性成分,无论教学内容多么丰富感人,多么严谨理性,教师都要以高屋建瓴之势,把教学内容纳入自己的理论归纳与重整之中,经过梳理加工,去粗取精,组合一个比原教学内容更为精美,更有条理,更有层次,更为完整的全新知识体系,以便充分挖掘出蕴含其中的科学美,形成感性、理性、情性三位一体有机融合而成的教学形象,让学生便于听也乐于接受,使听课与讲课都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人生乐事。
2.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形象要义
英语作为一门以语言学习为主体的学科体系,英语课堂教学形象的特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平台,通过既视且听的联觉,直接进入审美领域的语言艺术,其本质是一种含有一定直观视觉因素在内由教学语言诉诸学生的听觉,从而唤起的一种具有综合性、能动性的联觉效应。这种综合、能动的联觉效应与在接受中学生的记忆与联想相结合,使学生在脑海内产生一种意境,构成审美的意象,这种审美意象较之文本形象更为直观生动,较之教学所依据的课本资料也更为鲜明,更加强烈。
英语课堂教学形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心理发展过程。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按语言学家索尔的理论,语言符号(语词)是音响形象与概念的统一体,即语言表现不仅是概念,同时也是意象。在个体语言心理发展中,词和意象结合的阶段先于词和概念的结合,随着人类语言心理结构的发展,意象因素在语词意义结构中的作用逐渐弱化,以致我们今天把语词仅仅归纳为概念的语言形式。然而,在现实中,现代人对他所学的语词的理解和掌握都不可能全部达到词和概念的结构,换而言之,就是人们对许多语词的理解和掌握仍然停留在词与表现、意象结合的水平上,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也勿须避免,而且唯有如此,正好造成人语义理解上丰富多彩的格局,造成了因语词的理解而通向对客观事物的双向把握。
英语是泊来的外来语言体系,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仅仅是一种外来语境的模拟,不可与母语课堂教学同日而语。在外来语境模拟中,学生语言心理发展和语言结构发展都处于新的开发与新的生成阶段,既没有童年时代先期积淀下来的词和意象结合的语言心理结构可供激活,更没有掌握丰富的语言符号唤起当前并未知觉的事物的表象,因而,需要英语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主动构建有别于母语的新型语言心理结构,将学生的语言心理结构中将已掌握的英语词与意象结合的层面激活与扩张,从而使意象能与新的语词的音响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词与意象间的历史联系,进而使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生成审美意向——课堂教学形象。
3.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形象生成基础
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形象的生成离不开教学的主体——教师,更离不开教学实践。首先,英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尽管个体教师形象不能等同于教学形象,但教师不能不介入教学形象,甚至使教学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打上了教师教学风格的烙印,并且从中不可以窥见教师专业知识底蕴、艺术审美趣味和精神境界的高下。从某种认识上讲,教学形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综合表现,即教师在他的学识水平、思想见地、艺术趣味、教学方式、技能技巧,或者还可以加上道德情操,以及由声调、体态、表情等综合表现集成的素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教材文本的再创造而成的一个可以脱离教师而相对独立于教学空间的审美客体,其间还涵盖了此教学空间的艺术氛围、教学反馈等因素。一个英语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文化素养、专业底蕴和眼界见识越高,他对教材内涵的认知就越深刻,对教材内容的传达就越有韵味,产生了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课堂教学效应,这样造就出来的课堂教学形象就越动人,越清晰而优美,令人欣然接受而又经久不忘。其次,英语课堂教学形象的生成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把握英语教学一般规律,掌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特征,吃透教材文本中内容与教学难点的基础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场景,构建学习语境,再加上由于教学实践积淀而产生的教学灵感的临场发挥,才有可能生成优美动人的教学形象。而这个课前精心设计,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内容安排,而是教师“胸有成竹"的表现,是教师根据长期教学经验与教训在脑海内的精练,设想出整体的教学过程,预期可能的教学效果;或重点渲染而使教学内容彰显,或故意留有余地而让学生曲径通幽,做到人未进课堂而教学全貌了然。显然,离开了教学实践的沃土,优美而动人的教学形象的生成 是不可想象的。
二、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形象问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化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社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军事等某一方面的力量,更在于所具有的综合国力。而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的拥有总量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然而,尽管我国通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7%,所培养的人才绝对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受历史惯性与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人才培养的总体素质与国际标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特别是英语素质普遍偏低。据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大学毕业生,这可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报告表示,如果中国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应用技能,英语水平低下,那么中国将更难以发展服务产业,报告提出,中国毕业生人数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服务出口业的工作。报告认为,中国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拥有外企工作技能,而相比之下,印度的该比例却达到25%,许多中国学生所接受的那种教育,没有教给他们在全球企业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和团队技能。报告最后指出,十年后,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中国目前仅有5000这样的人才。毋庸置疑,高校作为我国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扩大英语教学覆盖率,提高各类教育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各类教育毕业生英语水平,这是时代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的刻不容缓的任务。而教师是英语教学的实践者、设计者和主导者,高质量的人才英语素质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因此,提升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整体形象,就成为现代高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核心与基础。
2.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受计划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一直被看作培养社会精英的神圣殿堂,在建国后的几十年以及改革开放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高校保持着以教授为中心的学术自恋传统,和社会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需要保持着非常隔膜的关系,不仅导致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而且所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明显偏颇,特别英语素质整体偏失,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多类型教育的共同载体 ,通过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岗位职业培训等教育形式,承担为全社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人"提供多规格、多形式、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外向型人才、专业化人才、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全社会“人"的整体综合素质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而英语素质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英语素质,关键是提升英语教师整体教学素养,作为现代高校英语教师,必须主动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要求,把握现代英语教学规律与特点,熟悉各类教育的英语教学规范,掌控各类教育的英语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师整体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取得应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则是以上教学要求的集中体现,因而,通过加强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教师自我修养,创新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形象已成为我国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最为紧迫又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3.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英语是一门以语言为主体的表达艺术,英语教学则是以语言文本为依据的对语言的阐述与复映,在英语教学中对语言的阐述与复映并不等同于英语本身,已具有某种全新的属性,是立足于课堂教育基础上并对英语语境进行了新的创造,使之升华为以语言为载体的教学形象。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能把英语教学作为一般的知识传授,把自身所有的文学艺术底蕴和整个思维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构建一个脱离教师个体而独立存在于课堂教学空间的表现艺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英语语境的艺术韵味,产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个充盈于课堂空间的艺术整体就是“教学形象"。从这个视角上认知,一个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富有魅力的教学形象,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没有成功的教学形象,再好的教学内容也难以落实,也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在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中,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是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由于高校英语教学涉及面广,特别是随着大学教育类型增加,英语教师面对的不再是规格划一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而是综合素质、社会经历、职业年龄之间的差异不断突出的各类学生群体,这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凸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呼声不断。尽管英语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整体偏低是不争的事实,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情况相当普遍,学生只是被动与单调地接受英语知识,难以从教师课堂教学中品尝到英语学习的韵味,产生自觉学习英语的情感冲动,其结果必然是教师言者谆谆,学生习者邈邈。因而,要使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实有成效,首先就必须突破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瓶颈,以塑造教师课堂教学形象为基点,通过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创造代替以往的“翻译式"、“灌输式"、“母语式"等枯燥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取代机械的纯语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获得审美体验。
三、高校英语教育课堂教学形象设计的思考
1.建立“三基合一"的教师教学素质培养机制
建立“三基合一"的英语教师培养机制是提高英语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这个培养机制的核心是以教师自我提高为基本、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学合作为基点。换而言之,一是突出“以师为本"理念,在这培养机制中,始终把英语教师摆在主体地位,在尊重教师个人愿望和个人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教师个性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张扬",把教师视为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性的人,鼓励和促进教师个体根据教学需要与自身现状,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为教师营造一种平等和谐与自由向上、自我提高与协作交流的育人语境,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人格。二是培养方式实践化。“实践出真知",提高英语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实质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能力与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而两种能力的提高,仅依靠自学和传授的培养方式是不可能获得的,自学方式只能使教师获得本本知识,只能是前人知识的简单复写;传授方式只能使教师获得陈述性知识,而缺乏实践性变式练习,教师难以在思维空间里将这所接受的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而认识论认为,不同认知必须在不同的现场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通过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学事件和教学难题为切点,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丰富教学经验,将理论问题转化为教师应对复杂教学情境的能力。因而,以教学实践为英语教师培养基础具有极端重要性,三是加强教师个体之间的教学“交流与互动",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了消除英语教师存在的个体差异,要求英语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学心得,在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2.营造“教”与“学”互动式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互动式课堂教学氛围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要设计动态课堂教学程序。教师要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教材的基本质量规格和教师教学特色相结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水平、学习需求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既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风格,又能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难易,以教学课堂为即定空间,以课堂教学规律为基础,以适应学生学习心理规律为核心,精心编组课堂教学程序,并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适时更新、调整教学结构和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多样性、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动态课堂教学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新信息。
二是设计互动式课堂教学对话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英语学科基本特色,充分发挥教学风范和教学艺术,通过语言形象或令课堂鸦雀无声,或让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会心地微笑,乃至让学生出其不意地发出哄堂大笑,取得预期教学效果。而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就教学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提出建议、提出不同见解,形成教与学的互动对话氛围,正是通过这个教学对话平台,不仅加强教学双方的理解与融洽,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对话,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要求,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习态度,形成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好学风。
3.构建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对英语教师课堂教育进行科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形象生成重要环节。要生成现代高薪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就必须回应时代的呼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形象的形成创建生态环境,而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则是最佳选择。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面向未来的评价体系,是一种依据课堂教学目标、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信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主张在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课堂教学综合素养进行持续性评价。因此,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师的成长背景与素质基础,关注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行为表现与点滴进步,注重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发展过程,通过课堂评价促进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素养的反思,促进教师主动地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教学综合素养。
在这里,对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优、良、合格、差几个等级,而是要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发展性评价的鲜明特征是关注英语教师个体与整体之间、个体教师之间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评价方法。不是制定一个统一标准,然后将所有教师的表现与之相对照,判定其优劣或是否合格称职,而是将教师的表现与原有的基础相比较,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发展目标、进修需求等,使教师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改进。同时,发展性评价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积极参与,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内容确定过程,成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