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个性。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有助于课堂教与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受益。
关键词:自主学习;因材施教;预习
曾经读过“每天提前十分钟,成就我一生”的小短文,给笔者启发颇深。文中的主人公每天提前十分钟去上班,避开了上班高峰时的车水马龙,在别人气喘吁吁踏进办公室时,他已井然有序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提前的十分钟,使他从容淡定地应对工作,生活中一切问题,从而成就了他成功的人生。学习中预习似乎在任何等级考试中都无任何具体形式的体现,它却犹如春风化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渐渐获益。
一、预习的必要性
1.预习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进入语言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众所周知:学习外语就像学习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潜入水里面去,这样他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对于我们的每个学生来说是不同于母语的陌生朋友,创设情景,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思维方式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而预习是学生顺利进入情境的桥梁。英语思维方式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平时练出来的。教学中,我们要花很多心思去构建语言的情景。倘若学生有预习的好习惯,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并能很快地成为情境中的主人,英语的思维和表达便成为他情境中的需要。语言知识的掌握便会水到渠成。
2.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体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问题,有质疑就要进行思维,从而诱发探索,激发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渴求和积极性。学生如果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就会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预习使学生渴望思考,进而提高学习技巧
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与唤醒。英国教育学家柏西·希克说过:“一名教师,你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牢牢地牵引着学生去思、去想、去动、去表达。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比起课堂上被动的一遍遍听老师解释某些教学内容的意义及用法来,他们对通过自己的阅读、查阅、思考而最终获取的信息更为感兴趣,往往他们看中的并非是语言知识本身,而是思考、行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
4.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成功的体验
成功就是功力,成功就是兴趣。教学中我们营造融洽,活跃的氛围,以便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或某些消极情绪,较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戏剧等表演,随着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容量加大,课堂表演已不仅仅局限于“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等耳熟能详的简单会话,对学生的胆量和组织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而预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学习就如战前的战况分析和准备,可以为参加课堂活动充足地提供养分和勇气,增强信心,轻松、自如地融入课堂活动,增加语言实践机会。
二、预习的培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持久努力,长期训练,方可达到目的。
1.单词的预习
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基础所在,向来学生都比较厌烦机械重复、枯燥的单调记忆。预习单词如若仅仅局限于英语单词与汉语意义上的对比时,学生很快会觉得困难且无畏,进而会放弃。如何“make it easy and interesting”,这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平常教学中笔者认为最快捷且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学生预习过程中把与任务单词相关的词汇尽可能多地找出来,帮它组成一个“大家庭”。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很乐意去探索有意义的东西,给孤立的任务单词找家庭成员更像是记忆单词之外的一次“远足”,因此他们乐于去提前查找相关内容,这样我们的预期目标也就达到了。
2.对话的预习
对话内容在初中课本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对话是语言学习的最初体现方式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手段之一。对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学习源于能够在实践中使用该技能的成功体验的需要。语言的渴望最初体现在口语表达,“听”和“读”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须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话教学内容预习方面的巧妙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该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而且对技能的培养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结合初中学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的特点,对话的预习我从传统的教师领读转变为学生自己领读开始。为了避免出现“少数人唱戏,多数人看戏”的局面,每天每节课领读要不定人。
要胜任给大家领读,提前听录音、跟读、大声朗读自然而然成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必然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但了解了对话提供的语言信息,更是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听”和“读”的技能,尤其是有益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在大声的朗读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通过朗读,还能培养语感,更深的理解词的意义,真正领会记忆上下文。领读者如果想要给大家领读得好,就还会要求自己熟读、带表情地朗读,这样则会有助于学生熟悉语言材料,发展综合能力。
3.篇章的预习
语言的学习最终会落点于篇章之中。初中课本从八年级教材开始已经选编了不少较长段落的文章。对这些教材内容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学生“畏难”,“受挫”丧失信心,成为学生语言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指导学生对该类教材内容的自主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篇章的预习,从教师对该篇章简单的质疑开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质疑中去探究,去体验探究成功后带来的快乐,从而为学生自主质疑,如何质疑打下基础。初级阶段,采用选择较为简单的预习任务。运用“流程式”处理该项内容,可以是较长篇章内容简单化,清晰化,便于学生一目了然掌握信息。预习时指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顺序予以列举,可以在较短时间帮助学生了解整理语言材料,较为准确地反馈语言提供信息,提高记忆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经过训练,篇章学习不再仅仅只限于教师课堂上的梳理,而是学生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课堂上更多进行语言输出的有效训练,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语言的输出。
三、指导学生预习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教育者要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教育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应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所提的要求既要让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做到,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让他们懂得要获取成功必须付出努力。
2.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要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挫折,导致对该项活动的畏难情绪。因此预习内容的设置一定要有阶梯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 坚持不懈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历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通俗的语言阐明了训练的重要性与持久性。学生自主预习的实现同样必须经过长期有序的训练。因此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预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的主体。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快捷方便地学习知识,并能够受益终生,成为“终生学习”的法宝。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会学生预习是实现学生终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即兴”是能力,“预习”则是优秀品质的体现。能力固然重要,但是笔者认为拥有这种优秀品质更是求学者巨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毕纪万.第二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m].北京:中国外语出版社,2005.
abstract: the main task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in english is to develop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creative person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previewing habits is helpful to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realiz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which will bring students lifelong benefits
key words: previewing; cultivation;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