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语境理论 高职 英语语篇教学
论文摘要:语境是影响语篇理解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语篇的角度分析了语境理论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情景语境、语言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英语语篇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语境意识的有效途径。
语篇分析与语境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把语篇作为分析的对象,小到一个单词,大到一本书,都可以称作语篇。语篇分析有别于单独的语法形式分析,主要研究语篇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以及如何成为有意义的整体,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句子,语段等更大的语言单位,挖掘语篇因素,从多角度如文化、语义、语境、文体以及多层次进行语篇分析,从而了解语篇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思路,充分理解其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次含义,并准确掌握其主题,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语篇理解离不开语境,任何篇章都是一定语境的产物,语境是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指将语篇意义与事件情景联系起来的一些语境因素。胡壮麟把语境归结为三类:(1)语言语境,即语篇内部的环境;(2)情景语境,即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3)文化语境,即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三种语境都有助于理解语篇的意义和交际意图,从而使语篇保持连贯性。读者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对语篇做出正确的读解,正是因为受语篇呈现之处的相关语境因素的影响。将这一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语篇结构及语境的系统性认识,有利于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语境理论对高职英语语篇学的启示
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英语语篇阅读能力是学生所需掌握的极其重要的技能之一。阅读也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方法,是学生获取信息、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语言水平的主要方法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词汇量小,语法知识薄弱、外语阅读效率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语言基础差、缺乏足够的知识外,还源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形成了片面、盲目的阅读观,并形成了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如出声唇读、逐字逐句阅读等;由于在阅读中没有充分考虑语境因素,进行语境分析,以至于不能把对字、句的理解提高到语篇层次上,步步查字典,句句抠语法,一旦遇到生词,就会滞留于字面意义,花费大量时间揣摩词义,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作答题目,语境意识不强,不善于从语境中推出词义,语境重构过程缓慢,不能与字面上的语篇阅读同步。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传授零碎语言知识点、分析句子语法结构为主,忽视对材料的语篇分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和语法,处于被动接受和理解的地位,缺乏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也会在理解上下文时不自觉地涉及语境的某些因素,但由于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拓和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导致学生语境意识薄弱。语篇分析法则不同,它既重视语篇内的语言知识,也重视语篇的整体性。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法可以训练学生准确把握语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加快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和方法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否准确理解作者设置的语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英语水平,不妨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语境反应及语境组织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他们的知识结构,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扫清由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礼仪及文学艺术等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引起的阅读理解障碍,进而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准确地理解和体会所读语篇。
语境理论在英语语篇学中的应用
情景语境意识的培养从语篇的使用角度来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解读。它们是语篇场(field),语篇基调(tenor),语篇方式(mode),这三个因素可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课本中适宜的教学材料,辟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以正常的速度读完语篇后,教师针对情景语境的三个因素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判断。例如,针对语篇场,可就“正在发生什么事情,语言发生的环境,交际的语题,交际者在谈论什么内容,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表现如何”等进行提问;针对语篇基调,可提问学生:“参与者是谁,身份,地位如何,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针对篇章形式,可就语言在具体语境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提问,即采用什么体裁以及采用何种交际渠道(是口头还是书面)等。
语言语境意识的培养语言语境,即语篇的内容环境,也称为上下文,作者设置的上下文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篇章的依据。在培养学生语言语境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衔接与连贯的理论充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或归纳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和连贯关系,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的核心内容,也是构造语篇的重要手段。衔接是语篇的结构特征,是语篇内的句子在语义和表层结构中的联接方式,体现语篇的表层结构分布,能够帮助我们研究语篇内的句子和作为交际实践的语篇之间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连贯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达到语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当句行间设有明显篇章衔接标记时,我们就需要运用有关的背景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才能明确句型语义关系,达到对语篇的语义理解。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和连贯关系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充分理解上下文所设置的语言环境。并且要求学生在接受篇章的同时立即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内容进行预测,培养学生对上下文的快速预测能力。
文化语境意识的培养文化语境,即说话人或作者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要提高学生的文化语境意识,首先,教师要扩大学生的共有知识面,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把课内教师讲解与课外文化知识的拓展有效结合起来,具体方法如下:(1)因地制宜,在英语课堂中,结合所学教材,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对语篇中出现的相关英、美文化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教师也可针对某一文化专题、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把比较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2)由于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许多文化知识、文化现象讲授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所以要鼓励学生多多涉猎其他书籍,以扩大共有知识面。《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以及英美文学著作等作品是增强学生英美文化知识所不可缺少的。另外,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对作者所设置的语境的重构能力及快速激活共有知识的反应能力。由于作者在前文中已设置的情境也属于共有知识,在阅读时可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上下文情境的回忆能力。具体做法可以在学生已正常速度读完语篇后,教师迅速针对上下文情境提出问题。此时,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要紧,关键是注重其能否积极快速地做出反应。
通过本文简要的分析,不难看出,将语境理论知识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可以增强学生预测的准确性、对材料的敏感性以及把握全篇的能力,充分理解语篇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思路,充分理解其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次意思,并准确掌握其主题,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语言认知能力、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论[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周萍.语篇分析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09,(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