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由浅到深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放到“就业、行业、实用”的背景下。本文根据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理念,探讨了理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结构以及加强培养学生与某个行业就业领域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途径,并据此提出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框架和相关思考。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就业;行业;实用
近年来,高职课程体系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还是课程内容等都逐步走出以学科为中心主导思想影响下的课程建设模式,并确立以能力为主导思想的课程建设模式。从近年来学生就业的情况与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调查分析来看,高职课程改革已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然而,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却收效不大,究其原因,在于这一课程的改革始终未能真正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尤其是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的行业英语教学中,无论是现行课程的编排指导思想,还是课程内容的确定,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重新审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探讨从根本上促进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思路。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现状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的目的性很强,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绕着就业展开。为此,就业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从就业市场分析来看,由于我国不断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即英语已经被当成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一项必备技能。从大量就业调查的情况来看,凡是“专业性强+英语特长”的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稳定、良好的工作和高收入,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外企接踵而至,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职业岗位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能力,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现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主要分为基础阶段、提高阶段。其中,基础阶段的课程为听力、口语、阅读、语法及应用写作等,约180学时。提高阶段为行业英语基本技能、行业实训等,约40学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两个阶段的教学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管理不尽相同。尤其是现行课程设置知识体系较为完整,而能力体系上明显不足。即一般的英语语言技能,或单纯的听、说、读、写能力根本满足不了未来行业的需要。无论哪个行业的英语都有自己的词汇特点与句法结构,有独特的篇章框架与表达方式。调查显示:在高职公共英语的基础阶段,不管是课程的内容,还是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师的配置等,学校都很重视;而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由于未来行业的不同,课程内容的建设也不相同,因此会形成课程建设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问题。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实际上都由外语系(基础英语教研室)聘请有关专业系、部(专业教研室)的教师担任。据了解,多数专业课的教师也只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并未涉及其他问题。所以,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中,这是一个“真空地带”,受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的束缚,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步履艰难。从近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中,笔者也深刻地认识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公共英语课程是为行业服务的,其次,行业英语课程的改革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部分。进一步说,公共英语课程的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背景、以实用为目的来设置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就是: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实现英语学习与行业英语学习相结合。只有这样的改革,才能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探讨
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课程体系。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不仅是稳定教育秩序、顺利实施和完成各项教学目标的可靠保证,而且也是办学的良好基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高职的课程设置应突出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及内容实用性。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是针对各行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针对传统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缺乏适用性和实用性、内容陈旧、教材老化等弊端,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分阶段教学的现状,笔者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提出了构建高职公共英语三阶段教学课程体系的思路。基础英语阶段:第1~2学期,总共120学时左右,主要是英语听、说、读、写的通用语言部分。行业基础英语阶段:第3学期,总共50学时左右,主要是专业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能够准确识记本行业的专业英语术语;行业英语阶段:第4学期,总共50学时左右,主要是在专业工作领域中运用英语进行行业英语的交流,进行简单的专业文章的英汉互译、译文达意;另有两周为应用英语的实习实践课程。在这三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均采用a、b分级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在第4学期同时开设选修课,主要是专业英语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仿真语言工作环境。相关配套的有关政策、管理措施及方法有:(1)成立行业英语教研室,隶属外语系;(2)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基础英语阶段: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测试内容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由于这四部分测试内容具备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行业基础英语阶段:这一部分虽说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更多地是融入行业英语方面单词与句型的教学,所以,考核内容不仅包含语言知识,还包含语言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也可分为两个部分,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行业英语阶段:分别采用面试和实训述职报告以及用ppt形式展示自己实训的收获、成果来评定成绩。同样,这两部分也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3)在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课程设置中,必须构建一个对课程设置的综合效应、整体效应的科学评价标准。进一步说,不同阶段的课程教学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评价方法,否则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相关的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由浅到深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以行业的就业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培养学生与某个行业就业领域相应的语言应用能力。然而,在改革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与该项改革相关的问题很多,仍需进一步思考。
1.首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改革应是一个多维的、具有弹性的开放体系,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其次,建立“软硬并举、兼顾网络、平衡发展”的课程体系,也是高职公共英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英语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无论是担任基础英语课的教师,还是担任行业基础英语课的教师都缺少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双师型”教师少,高职行业特色难以体现,势必影响到公共英语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现行的教材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编排方式和理念,并没有在实用性上有大的突破,所以,确立主干教材同辅导教材并举的模式非常重要。
4.当前,高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教学活动组织,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构建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学分制,实行分级教学模式,也是当务之急。
5.担任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每学年必须有不少于一个月的行业实习,要求写出实习总结报告,其报告应作为外语系(外语教研室)聘任上岗的依据之一。
6.在改革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仍是影响高职公共英语改革的主要阻力。到目前为止,能真正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高职院校寥寥无几,所以,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总之,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我们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课程设置尚待进一步科学化与规范化。笔者致力于探索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行业为背景、实用为目的的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模式,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课程实施中,也会不断地出现新难点、新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田强,李洁红.对于我国英语教育基本功能的理解[j].大学英语,2007,(2).
[3]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4]江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4).
[5]曾贞.就业导向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再思考[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6]顾林刚.专业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9,(31).
[7]梁华蓉.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