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紧密联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社会,可
以通过社会实践直接了解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种种现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有回到社会中,才能得到升华。他们通过观察获得灵感,通过社会实践增长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着的大千世界。“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之源,是学生作文取之不竭的甘泉。探究性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作文的“常青树”。
(5)转变教师在作文批改中评判者的角色,创设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
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当然要有交流的对象——读者。通常情况下,我们语文老师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也是最终的评判者。我们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分,并往往以自己的好恶和价值取向来作为作文评价的标准。学生写作文大部分也只想得个高分,于是学生会猜度老师的意图,迎合老师的所爱,出现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假、大、空。这种作文评改,一方评价,一方听命的不平等方式,是否需要改一改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对学生作文的评读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平等交流的评价平台。编辑:www.11665.com 。
第一,学生自己。他们拥有对自己作文最高的评判权,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思维逻辑,进行反复修改,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第二,同班同学。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投,又朝夕相处,彼此基本了解,相互有共同的语言。因此他们在一起可以直接地交流,真率地讨论,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水平。第三,老师。我们应是同学们比较信赖的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从评判者转化为读者,朋友,平等地阅读,民主的讨论,给出诚恳的意见,同时也应容许学生(包括非作者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对于他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特殊的视角,不要轻易否定,对他们提出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指责。即使是不正确的观点,也应心平气和,有理有据地说明,使其信服。从而保护学生的创作个性。第四,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的同学或朋友。我们的老师可以创造某些条件,如创班刊,办校报等,刊登学生的作品,也可向其他报刊积极推荐优秀的作品,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通过多层次地阅读,评改,不断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全面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学中尤其是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再也不能漠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能正视并经常反思自身的弱点,就能真正拥有希望,拥有光明的前途。我们的教师若能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有良心的、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愿与全国的同行一道,努力改变自身弱点、不足,致力于作文教学工作,抵制作文教学中某些不良风气,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为切实提高中学生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学》(一)、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
2赫尔巴特着《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试报通讯》.顾之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2002/1—2合刊。
4《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文件,九年义务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武汉)2004.10上。
6《课程、教材、教法》(京)2005.
论文网在线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education/desciplin/CHINESE/135368.shtml]...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