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设置,
音体美可一缩再缩,地理,生物每周分别2节课,有的学校平时交给教学、外语,会考时才集中学习。学生的课外活动,除大扫除比较正常外,许多时候成为课表的内容形式。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管束下,很少有空光顾自己喜爱的书刊,很难有机会享受现代媒体带来的丰富知识信息。学生的生活体验,人生体味,较多地在“试卷”上慢慢感悟。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高度技术化,学生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剥离,内容大都空泛虚假。
3、教学方法的保守处理
应试教育暂时客观存在的现实,使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上,亦步亦趋,偶尔尝试一些新做法,但不敢坚持,不敢广泛推广,他们宁可保守传统,以培养学生的作文技能为目标,教他们理论知识,简易操作的技巧,千篇一律的格式,千人一面的内容,无病呻吟的情感。更有甚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他们把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如何拼凑讲得头头是道,并且详析评卷教师的心理:天热,工作量大,评卷教师不会把全篇文章看完,只看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不会细看。另外,近年来话题作文又倍受青睐,“类”与“型”的概念被师生们所接受,背几篇范文,临场“仿写”偏题可能较小,得高分可能较大。整理:WWW.11665.COM 。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4、学生缺乏对真实的生活体验。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相对安定舒适,又被家人宠爱,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同时又受到书刊、影视中不良文化的影响,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对生活没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形成一种不健康的作文理念。
三、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作文教改的进度,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尊重客观规律。
从教育行政的各级领导,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马列主义哲学,坚决排除“左”的干扰,严格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订教学目标,既正视目前中国的国情,又想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更新观念,重视发展个性。我们时刻不能忘记两条常识:(一)教育是科学,不按客观规律去瞎搞,断无出路。(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促进大面积学生的提高,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国家教委从振兴中华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求。改变应试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怎么去做。
(1)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写“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体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书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能体现出他(她)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就必须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
(2)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协同发展的最优效果。
那么,写作技能和人文素质是怎样的关系呢?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education/desciplin/CHINESE/135368.shtml]...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