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 感受 思考能力的培养
  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中学生作文也不例外。在这里有必要对“生活”这一概念作一定的解释。笔者认为,不能将“生活”抽象化。“生活”之表现在作文中,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首歌曲、一种气味、一丝味道、一份触觉、一个身边的人、一件身边的小事或是一个场景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也就成了观察、感受、思考的具体对象。
    一、观察要立体
  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练。观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虽然人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约有90%来自视觉和听觉,但还有10%左右的信息需要用其他感官去感知,因此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不能只注重视觉和听觉的训练。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绝大部分同学说从落叶或黄叶,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风的声音,秋天的气息,还有秋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被激发,或者说没有被有效地训练。国学大师钱穆写的一组回忆散文中谈到当年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讲的:“又一日,命诸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至郊外一古墓,苍松近百棵。命诸生各自择坐一树下,静观四周形势景色,各自写下。再围坐,命诸生各有陈述。何处有人遗忘了,何处有人轻重倒置,何处有人先后失次,即据实景互作讨论”“余又告诸生,今有一景,诸生多未注意。诸生闻头上风声否。因命诸生试各静听,与平日所闻风声有何不同。诸生遂各静听有顷。余又告诸生,此风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过其间,其风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试再下笔,能写其仿佛否。”(《八十亿双亲 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7页)由上文观之,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教师也应该有计划地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事物,让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下去进行观察。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感受要真切
  感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细心的观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础,但还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没有情感的参与是不行的。我们从“感”字的字形来看,“感”是从“心”的,“心”就是情感。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刘勰言“感人心情,莫先乎情”,文章要以精诚感人,以情感动人,则作者必须是一个精诚的人,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面对同一事物,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因之激起无限的情感,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而有些学生却不能,这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没有积极调动起内心的情感因素。“触景生情,睹物生情”并不是说有景有物就能生情,景、物、情是一个互动体,一个内心没有多少情感冲动和体验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生出情来呢?而对于情感丰富的人来说,一个平常的动作,一片普通的树叶都会触动他(她)的情思,有情才会使他(她)所表现的事物灵动而富有韵致。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为什么会感动几代人,这正是因为作者赋予了父亲的动作、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同样如此。普通、平常的事物正是有了情感的浸润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于漪老师说:“一书一画,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声赞叹,一次批评,一个场景,无不是诱发情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仅仅以它们文章的由头,为思绪的触发剂,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择的事物须和自己的心灵有沟通之处,外物和内情碰撞,才可能闪现火花,否则,物与情隔离,思路就阻塞,难以流出新鲜的思想。“(《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第50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因此,要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进行情感浸润的意识和习惯,让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最终入心。只有入心,方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否则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
    三、思考要深刻
  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思考,则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那是不完整的。认识生活既要感性,又必须理性。任何优秀的文章、作品都体现着作者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些认识都是思考的结晶。文章从生活中来,又要反映生活,因此,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思考不是简单、平面地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刻性。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地提出了对作文深刻性的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对生活的思考,是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至普遍、从表象到本质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一般说来,应遵循以下原则:由此及彼,以已知的经验为基础,间接地认识客观事物;由表及里,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或各种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由个别到一般,将自己的个别情感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情感的概括。这种概括越广泛就越具有典型意义,就越能引起共鸣。且看2001年一高考考生对“茶”的一段思考:“用温水泡茶,茶叶漂于水上,平静但无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叶几经沉浮,终于落定,茶香袅袅,茶味宜人。浮生若茶,你可以厌恶苦难,但换个角度,也得感谢苦难。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难让你在人世中翻转沉浮,才使你最终释放出生命的翠绿与人生的清香吗?”(高考优秀作文《野茉莉的幽香》)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够获得高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者对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出了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
  对观察、感受、思考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而要真正在作文中得以体现,则必须依靠写作实践活动。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勤,要让学生的观察、感受、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观察的同时有感受,且进行思考,三者最终融为一体。另外还要让学生勤于练笔,把观察、感受、思考的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坚持着做,相信同学们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更新时间:
    也谈作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浅谈
    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浅议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活动化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思路
    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应“三管齐下”
    注重研讨与练习,深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