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弱智儿童 养成教育耐心 持之以恒 灵活多样
论文摘要:弱智儿童本身存在不同的身心缺陷,因而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就相对较多,诸如缺乏应有的是非观念,行为的自觉性较差等,刘正弱智儿童的不良行为,培养其良好的思品乎一直是困扰弱智教育工作的一个困难问题,结合教育实践,从养成教育的基本前提、评价与理解弱智孩子的优缺点、灵活多样的教育训练方法、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等方面谈谈对养成教育的感受和理解。
养成教育是施教者从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出发,给教育对象制定适当的教育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而坚持采取适当的教育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形式。顾名思义,养成教育不是一个一毗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坚持,不断探索,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养成教育的原则和力,法在指导我们教育和训练弱智儿童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弱智儿童存在不同的身心缺陷,因而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就相对较多,诸如缺乏应有的是非又赊念,行为的自觉性较差等,纠正弱智儿童的不良行为,培养其良好的思品习惯一直是困扰弱智教育工作的一个困难问题,本学期我利用“包班制”这一便利条件,加强了中度弱智儿童思品行为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尝试月形吉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简单地谈谈自己对养成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
1全面了解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及个性差异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墓仁前提
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是对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只有较好地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我们面对的是个别差异较大的弱智孩子,这扰蓄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来认识和了解他们,既要注意他们共同的身心缺陷和障碍,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就我班现有的名弱智儿童来看,洲门的平均年龄9岁多一点,相对而言他们的年龄偏小,因而在活动、劳动、行为的自觉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从他们智残的原因和类型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唐氏综合症患儿3人,孤独症儿2人,精神障碍儿和脑瘫儿各1人,智残原因至今不明者4人,而目_即使是对于同一类型的智残儿童来说,他们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以细心观察学生为基础的,作为弱智儿童的班主任,我们要随时注意留心观察,要善于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问题,尤其是对于问题行为较多的弱智孩子更要注意及时疏导。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应及时得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对部分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记录和分析。
2正确地评价与理解弱智孩子的优缺点,奠定了成功地开展养教育的良好基础
“凭借学生的优点进行教育”的原则要求我们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个弱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是非能力较差的弱智孩子,他们身上的问题行为较多,甚至是屡教不改,层出不穷,对此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和叹息,没有一种宽容的态度,那么永远也不会有孩子的进步。尽管他们毛病较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某些优点,他们也象正常孩子一徉渴望进步,希望得到表扬和奖励。因此,在对待孩子的缺点行为是,我总是注意从问题的侧面出发,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信心,促使他们不断地战胜自己,逐步地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训练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的关键
基于弱智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较大的特汽,因而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和训练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纠正其不良行为,较好地补偿其身心缺陷。
3.1愉快情感体验法。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一个人的需要时,则其就会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我们发现大部分弱智孩子可能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问题,譬如乱拿别人的东西,随意地哭闹等,洲门的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多是由于他们不明是非,对适当的、正确的行为的标准认识和把握得不够好造成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智力障碍比较严重或人校时间较短的弱智孩子来说,这种情况就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在教育的双边活动中起着积极白勺主导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地以鲜明的言行来表明自己对他们的这种表现所取的赞成抑或反对的态度。由于大部分中度弱智孩子的语言障碍都比较严重,他们很难象正常孩子那样较好地理解老师提示性的语言,因而在对弱智儿童进行提示和指导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简单明确,而且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相应的手势和表清,让学生逐步地明确“好”与“不好”,“对”与“不对”这些基本的是非概念,从而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一位教育经验丰富的学者曾经说过,要想孩子取得进步,就要多对你的孩子竖起你的大拇指。哪怕是孩子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甚至是在老师于把手地指导和帮助下取得的一点成绩,我们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老师的一次微笑和竖起的大拇指往往能给弱智孩子以极大的激励,让澎门较好地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强化和巩固自己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2日常生活情境训练法。一些西方教育学家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主张应该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观点虽有它的偏颇之处,但历经实践证明,它确实有它其独到的意义,特别是在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帮助弱智儿童纠正不良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这就提示我们要从弱智儿童的日常生活抓起,并注意常抓不懈,例如用餐的坐姿以及饭前饭后要洗手的卫生习惯的培养,我注意把它贯穿于用餐过程中来加以引导和训练。
3.3伙伴关系指导法。即是让一个能力较好的智障儿童主动帮助另一个智障儿的训练方法。本学期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同学们按自愿的原则结成“一帮一”的好朋友,选定他们中的一个作为指导者,让他在活动、劳动、学习等方面主动帮助和关心自己的好朋友。实践表明,这种“伙伴关系指导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能较好地调动训练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被训练的同学更易于从好朋友示范性的言行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能较好地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4坚持持之以恒的教育态度是巩固弱智儿童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
正常儿童良好的思品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帆的,而是一个波浪式的反复和发展的过程。对于弱智儿童来说,这种特点就表现得更加突出,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行动的自觉性较差,因而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往往容易反复。在对待弱智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就容易为弱智孩子进步过程中的反复现象所迷惑,因为缺乏坚持的信心和耐心,一曝十寒,其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作为弱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对弱智孩子思品行为的养成教育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恒心。我们要满腔热清地关注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并能冷静地分析与对待孩子前进中的反复现象,坚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巩固和强化其良好行为,取得比较理嗯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