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础教育”回归到教育的“原生态”
我任校长已经十多年了,为什么校长越当越迷茫,越当越痛苦?越当越不知道怎么当校长了。校长当到今天,沒有了刚当校长时的那种得心应手,沒有了刚当校长时的那种胸有成竹,出现这种現象,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教育的认真思考,因为在校长岗位上长期的磨砺走向成熟的缘故,是因为今天的教育远远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要求的缘故。现在的我已深深地感觉到我们不是在办教育,而是仅仅在管理一所高考、中考培训学校。钱老的教育之问深深地震撼了中国的教育界,中国的教育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论文联盟http://。然而,面对这一切自己感觉力不随心!你说能不痛苦能不迷茫吗?面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今教育界尽管在不断探索,也由此引发了各种层出不穷的改革,以致于今天各位校长都能讲出一套教育思想,各个地方都在出台一套一套教育改革方案,整个教育界都有点无所适从!但本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当前最应当做的事是怎样让教育回归到教育的“原生态”。让教育回归自然,是教育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梦想。
首先,让“学校”回归“校长”。关于校长对学校的作用,有许多阐述,诸如“校长乃一校之魂”,“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成功的校长引领学校成功,平庸的校长导致学校平庸,拙劣的校长则把学校引向歧路”,等等。由此可见,校长对于学校发展肩负着巨大责任。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管理总的来说是一种外在控制的管理体制、校长对学校的根本职责就是按“上级”的要求管学校而不是办教育。如何让校长从管学校走向,办教育,就应让“学校”回归“校长”,让校长有办学的自主权。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掌握什么知识的学生,应该由学校来决定,学校在遵守囯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就应该在学校董事会或校委会之下大胆实行校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确定办学規模,核定学校人员编制、编制财政预算决算等。除此之外,政府应向学校放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管办分离。克服目前政府掌握校长人事任免权和财权,通过政府拨款来影响办学自主权。学校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怎么管理校内的人、财、物,招收什么样的学生,那是校长的权力,应该充分相信校长,相信教师,相信学校,让校长真正享有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局长不应该成为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只是总揽全局。然而今天的中国,一个校长在学校既沒有人事权,也沒有财政权,更沒有课程设置的权力,很难独立办学。全国高中千校一面,这样怎么能够办出有特色的教育呢?怎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呢?
其次,让“校长”回归“教师”。校长来源于教师,他本应是教师但又不是一般的教师,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旗帜,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校长的产生应该由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学督导部门组成的学校董事会或校委会按学校办学章程选举产生,而不应由政府部门任命。政府主管部门直接任命校长,造成校长对“上级”无条件执行,而不是首先向“师生”负责。校长应去行政化,这样校长可免于参加很多诸如计划生育、经济工作、农业开发、引进外资等与教育无关的会议,让校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治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课堂,深入教师,让“校长”真正回归“教师”。同时校长去行政化后还可减少教育以外系统或军转干部调入学校,这能有效地让外行远离学校领导层,从而保证专家治校。校长选出后应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只要他在任期内能够认真履行职责,遵守董事会或校委会的办学章程,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其他部门都无权解聘和停止校长的工作, 让校长能充分实践他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体系和办学个性,展现学校办学特色,从而真正实现特色办学,全面发展。
第三,让“教师”回归“教育”。第25个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一所中学调研时指出:“一个囯家有沒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囯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但近年被认为是“圣地”的教育,却沾满了官商二气。曾经有《小康》杂志的诚信调查结果被炒得沸沸扬扬——房产商、官员、企业、教师等整体诚信度不如农民、宗教职业者、性工作者、军人和学生,被尊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遭遇“诚信不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如性工作者”这般待遇,其实教师是在代现代教育受过,比如教育乱收费、教师吃回扣、家教家养等,连年成为行业不正之风,但教师师德的总体下降,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师德规范空泛化、数字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已经在“工具理性”、“物欲追求”中逐渐丧失。怎样才能重树教师的形象,提高教育的声誉,让“教师”回归“教育”?一方面,要求我们釆取切实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地位,而不是总停留在口头上,要切实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最基本的生活,以解除他们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居乐业。同时,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应该得到社会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尊重,社会应有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快教育改革,理顺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让教育回归本位。教育的回归在于教师,教育的质量超过不了教师的质量。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为此,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献身教育的精神,这是办好教育的根本。再如,应充分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当前教育这种急功近利的倾向要改变,所有小学、初中、高中全都是以升学率作为教师的主要评价标准。中国的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为了升学,教师苦教,沒日沒夜,不分寒假暑假周六周日,学校举办各种各样的升学培训班、补习班,这种死拼烂打,办不好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把教师培训成为考试的助推器,要教什么、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为目标,教师沒有教育思想和教育的自主权,教师的评价完全依据考试分数论英雄,教师从而厌教,失去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因此,让教育回归本位,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教师的教育自主权,让教师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不受非教学事务的干扰,让“教师”真正回归“教育”。
第 四,让“教育”回归“自然”。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一个合格公民首先应是守法、诚信、爱国,这是教育应该首先做的事。但今天凡是与考试有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过度了,如过分的考试评价、过重的课业负担等;凡是与考试无关但与孩子未来发展相关的教育,我们都做得“不及”,如守法教育、诚信教育、爱国教育等。面对中国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传统,面对中国社会官本位的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我们应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让“教育”回归“自然”。这首先要改变中国教育的评价体制,要改变全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和家长对子女成才的要求。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好的,但事实上可能吗?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为了升学,从早晨六点到晩上十一点,沒日沒夜,沒有星期六星期日,沒有寒暑假,参加各种各样的升学培训班、补习班,其结果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了考试的机器,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会考试工具。一个聪明的孩子经过这么十多年的折腾,成为了沒有个性、沒有兴趣、沒有思想的十分厌恶学习的小老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会有创新吗?会有大的作为吗?中国普通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比西方囯家要强,但中国对最优学生的培养远远落后于西方。中国学生的学习年龄越小,学习负担越重,学习也越刻苦,但升到大学以后就六十分万岁,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不能毕业的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在中国读书是越读越轻松,这种先紧后松的读书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和人格健全。这与西方国家恰好相反。西方国家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有更多的时间享受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机会思考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它们推行的是基础教育环境宽松,孩子就近入学,教学内容简单,目标是培养合格公民。升入大学后,学生成年了,心智发育健全了,学习负担也就越来越重,学习也就越学越难。大学教育本来就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育,实行宽进严出,要求学生具有真才实学才能毕业。中国孩子读书越读越轻松,但越读越厌学,因为他们大都不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自然毕业后也很难继续用心去研究自己的专业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他们的人生追求。而西方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虽然读书越读越难,但越读越感兴趣,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专业,所以,他们毕业后有用不完的精力和时间,朝着自己的专业不断的探索、不断地研究,最终在客观上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也就不难理解西方获得世界最高科学奖诺贝尔奖的人远远超过东方的原因了。
第五,让“自然”回归“社会”。教育本身是种社会現象,是把人从自然人堷养成为社会人,教育是为社会服务。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理应成为一种“自然”,成为一种“社会”美德。广大的人民大众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已蔚然成风,但作为一个地方政府领导要真正从内心上重视教育不容易。因为从区域经济来讲,教育越发展地方财政的负担越重,因为读书人越多、教师越多、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就越多,教育的投入就越大。而培养的人在短时间内对地方社会、经济沒有多少成效,对地方政府领导的升迁就更沒有多少影响了。只有那些站在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髙度的人,才可能真正从内心深处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才会真正落实好对教育的投入,才会真正重视教师,尊重教师,才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才能有一个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面对教育发展的困境,作为一个校长、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行动起来为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首先,要端正教育思想,为社会、为人类的发展来办教育,不要为自己的荣誉、为自己的升迁、为満足领导的政绩来办学校,办教育。其次,我常想,一个太想当校长的人是办不好教育的,因为中国的校长由组织任命,如果太想当校长,那么这个校长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不得不一切听从长官的旨意,不管对教育是否有利无利,这样的校长你认为能够办好教育吗?同时,一个不想当校长的人也办不好教育,因为这样的人对教育沒有梦想、沒有教育感情、沒有教育思想、沒有教育激情、沒有为教育献身的精神。因此,只有既热爱教育、愿意献身教育、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为之奋斗的人才可能办好教育,办好学校。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教育的希望,只有这样的人当校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这是我们教育的期盼。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