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分析
[论文摘要]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山东省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几乎很困难,怎样缩小区域间的教育不平衡,挖掘发展基础教育的有利条件,是山东省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措施,希望能给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为发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现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有的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具体而言,教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基础教育不平衡的一个表现。为此,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
一、山东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蓬勃的经济发展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走到目前的水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已改制的省重点企业有88.6%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全省已有上市公司60多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流通股总数超过100亿股。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在这样经济发展背景和条件下,山东省教育的发展,无论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配置等方面都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自古以来山东就被成为人美物丰、山灵水秀之城,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富饶的人化自然。山东地区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却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中,最为璀璨夺目、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在中国历代杰出人才名录中,都占全国之首。加之山东父母对教育的特殊重视,特别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在这种环境下,促进了当地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
从现代政府职能管理上来说,政府提供社会公平和资源的均衡配置,而市场提供经济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山东省政府等领导对于教育的关注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为山东省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舆论氛围。省政府把科教兴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积极实施政策倾斜。
二、山东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建议分析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内规划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要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义务教育。要将义务教育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强政府的责任,发挥政府统筹与协调的作用。其次要依法加大投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政府部门要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保障范围,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向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最后要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政府要拉动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扩大教育融资渠道。
(二)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发展实施分区规划,分类指导
目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呼应、相协调,发展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创造出一条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好的教育。山东省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性,这必然会影响到各地的基础教育,为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因地制宜,实施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方针,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经费补偿制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教育预算过程中要加强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建设,坚持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对初中进行相对公平的生源分配,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着力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缓解初中的升学竞争压力,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障碍。各地要严格依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编制本地区村小布局调整的总体方案,并按“一次规划、分类达标、典型引导、示范导向,对达到基本标准的学校授予“合格村小”,达到较高标准的授予“示范村小”,要改革村小的管理制度,在考核评估镇中心小学时,将重心放到其下属小学、对通过考核评估的学校给予褒奖。
(四)完善机制,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
从整体上看,基础教育均衡是全方位的均衡,因此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第一,加大弱势群体的资助力度,认真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对低保家庭、特困家庭提供必要的补助,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搞好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让全社会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要让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到同等的教育,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另外各级教育部门要做好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检查与指导工作,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
(五)加大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力度,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保证就是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便于学生获得新旧知识和感性知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其次要优化教学过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要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强化反馈矫正意识,树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总之学校要以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核心,以校本管理为纽带,全面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斯辉.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湖北教育,2002,(16).
[2]敬文正.桂林市市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4.
[3]陶志琼,王维民.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思考[j].教育探索,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