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总部经济及其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为纽带的都市圈生产系统,正在成为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成为提升都市圈的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都市圈之一,以上海为核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的总部经济,应继续加强与长三角都市圈的联动发展,从长三角都市圈的自身优势出发,明确发展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政府部门要加大都市圈内各种区域资源的开发立法力度,为总部经济与都市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长三角各级政府之间要加强合作,重视政府在总部经济和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引导,避免盲目发展。
【关键词】 总部经济;长三角;都市圈;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b
一、总部经济内涵
(一)总部经济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优良的基础设施环境与良好的商务服务业基础,人才、技术、信息、知识、资本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尤其是国际化城市)集聚,通过包括财务结算、投融资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总部经济活动带动总部产业及各类相关服务业发展,形成总部产业集群;通过企业总部与周边地区产业基地分工协作形成企业价值链,以及围绕核心产业与关联企业分工协作形成产业价值链,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态。
(二)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
1.企业总部向特定区域的聚集形成了总部经济产业集群与相关产业价值链。首先,企业总部的聚集以及企业总部的决策功能、市场管理功能、研发功能、投融资功能、财务结算功能等总部功能的发挥,形成了以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为核心的全新的产业模式——总部产业,并带动包括高技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协调总部产业发展的总部型服务业的发展,总部产业和总部型服务业以总部基地为中心互补联动、集群发展,形成总部产业集群。
2.企业总部通过指挥在它周边地区的工厂、办事处、子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与协调管理,形成了企业价值链。同时,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围绕主导产业,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以及旁侧关联所形成的分工协作,形成了相关产业价值链,涉及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总部与其自己的生产企业以及其他关联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价值链。
(三)总部经济空间价值链
总部经济所体现的空间价值链,主要包括企业空间价值链与产业空间价值链两个部分。从企业看,总部经济集聚的企业总部是一个大企业、大集团内部的融资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公关中心等,而企业的生产环节、物流环节与上述诸环节实现了在地域上的分离,使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从而形成了以总部为核心,以企业价值链为纽带,辐射周边与相关区域生产基地的企业空间价值链——即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价值链体系;从产业来看,总部经济聚集了相关产业的诸多企业总部,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高端决策、综合管理与生产及物流环节的空间分离,建立了以产业价值链为纽带,以总部基地与周边产业基地分工协作的产业空间价值链——总部基地与产业基地的价值链体系。
二、长三角都市圈总部经济及其产业价值链与空间价值链的形成机理
长三角都市圈包括上海、江苏以及浙江三省市的16个城市在内的江浙沪一带的广阔区域。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大中小城市齐全、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受益于上海总部。总部资源密集,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杭南为副中心”,16个城市共同发展的总部经济模式。
长三角各城市与上海的联系强弱从中心向四周降低,大致形成一种全层结构。根据城市规模、经济总量及综合实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上海处于龙头地位;第二层次包括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第三层次包括常州、南通、绍兴、嘉兴、镇江、扬州、泰州、湖州、舟山和台州。
(一)总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1.丰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是长三角都市圈总部经济形成和发展所必须的战略性资源。长三角地区对大学城、高科技园区的大量投入,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丰富的科研教育资源使企业取得了在布局中难以取得资源优势,资源配置综合成本最低,而且使得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中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释放。满足公司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的创造活动的特定需要。(见表1)
2.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区位资源是都市圈总部经济形成的基本条件。在长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核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的都市圈等级体系中,中心城市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方便,能起到对国内和国外双向吸引和辐射的作用。长三角已经形成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这为长三角总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总部经济是“总部+基地”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模式,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的空间分离,需要良好的交通以便及时有效地面对面沟通和交流。
3.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的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在信息化发展先进城市的带领下,社会信息化的综合发展水平也迅速提高。长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结构良好的区域发展格,两省一市基本上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由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辐射作用带动都市圈其他城市发展的模式。(见表2)
4.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为总部经济起到很好支撑作用。2000年以来,长三角第三产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上海的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具有明显优势,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和信息六大类在上海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超过80%,成为上海服务业的主要支撑。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为本市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管理中心,壮大总部经济存量资源,为快速发展总部经济做基础,也是构建长三角总部产业链,推动长三角总部经济联合发展之路。
2007年12月20日长三角经济圈各主要城市在上海“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共同签署“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合作与发展协议”,就信息共享、交流合作、解决贸易争议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上海、江苏、浙江在绘制“十一五”发展蓝图时,都将产业结构锁定在“三二一”上,浙江“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40%提高到45%,江苏提出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比重均达到40%,上海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约51.9%,也强调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在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围绕it产业、制造业等核心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集群,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广告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检测、法律服务等组成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都市圈企业总部的决策功能、市场管理功能、研发功能、投融资功能、财务结算功能的发挥,带动了都市圈内知识性服务业等总部产业的发展。都市圈总部产业与总部服务业的互补联动,集群发展。进而在长三角都市圈优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我国最
完善的总部产业集群。
上海、南京、杭州拥有丰富的研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无锡、绍兴、苏州、南通等常规资源丰富——加工制造资源,这样就形成了以上海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以江浙一带的昆山、无锡、嘉兴等作为pc机、半导体、手机及零部件、集成电路的生产、组装基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相互协调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从企业价值链看,如nec、日立、松下等企业,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或投资管理公司、售后服务中心,而在周边地区,设置零部件加工或装配等生产企业。
(三)空间价值链形成
1.以都市圈核心城市主导产业为特色的总部经济空间价值链。上海市以微电子、汽车、精品钢材、石油化工、船舶制造、高技术装备六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精品钢铁基地、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临港新城装备产业基地、上海船舶工业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和市级以上工业区为主要载体,吸引总部经济向市中心城区集聚,生产企业向产业基地和工业向园区集中,把六大产业基地和市级以上工业区建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2.以新兴技术产业主导的上海都市圈空间价值链。上海卓有成效的大力打造,使得长三角形成了中国最完善的多系列、多功能的现代化产业链。如以笔记本电脑、液晶和芯片为特色的it产业为核心,以上海为总部核心,以南京、杭州为副中心,以江苏、浙江一带的昆山、苏州、无锡、嘉兴等作为重要生产基地。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相互协调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空间价值链。
3.产业集群本身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功能以及区域品牌效应吸引外来企业的进入。长三角外向经济和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群现象比较突出,如苏州昆山it产业集群、张家港化工产业集群、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等。以昆山lt产业集群为例,昆山与上海地域接壤,但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占绝对优势,昆山在产业发展定位中充分利用与上海城市职能的优势互补,发展上海公司总部的加工制造基地。昆山it产业集群是构成长三角it产业链重要环节,其中专业园区和配套园区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生产服务,纳入跨国公司的核心生产体系。
三、总结
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都市圈之一,以上海为核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的总部经济发展要继续加强与长三角都市圈的联动发展。首先从长三角都市圈的自身优势出发,明确发展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加大都市圈内各种区域资源的开发立法力度,为总部经济与都市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长三角各级政府之间要加强合作,重视政府在总部经济和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引导,避免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