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自主创新 经济 转型 东北老 工业 基地
[论文摘要]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有重要的驱动效应有其理论基础。企业作为区自主创新主体,其自主创新活动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确保了经济持续发展的“永动力”,并直接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转型。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在区域经济转型中必须注重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效应。为此,必须从政府和企业等多层面发挥协同作用。
一、企业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产生驱动效应的理论基础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由美国 经济学 家索洛,斯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批评和修正哈罗德-多马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7年,索洛-斯旺在生产函数中引入技术进步因素,并给出一个总量生产函数:
y=akalb (1)
其中,a就是被肯德里克(j.w.kendr ick) 定义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因子,它是促进生产函数变动的力量。由(1)式可以得出增长方程:
△y/y=△a/a+a△k/k+b△l/l (2)
于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a/a为:
△a/a= △y/y-a△k/k-b△l/l
由以上公式可知,如果扣除资本和劳动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a△k/k+b△l/l),一国的经济没有其它增长率,则该国属于要素投入型经济增长方式;如果有其它经济增长率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则该国属于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方式。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区域生产周期取决于区域内主导产业的生命周期,在区域经济中起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与衰退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兴衰。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则这个区域经济处于兴旺期,而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处于衰老期则这个区域经济出现衰退或停滞。因此,区域经济要想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在现行的主导产业部门出现衰退迹象时,改造原有的传统产业或通过创新发展新兴产业部门,成为第二代主导产业从而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内产品的生命周期决定产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 投资 和 国际贸易 》一文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工业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会下降,且随着产品技术密集度的变化,产品的生产会发生区间转移,产品在生命周期内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创新阶段,扩展阶段,成熟与成熟后期阶段。
二、企业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的驱动效应
(一)企业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新
(二)企业自主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区域 经济 转型的重中之重,企业自主创新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兴起,进而驱动区域经济转型。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主要表现在:由于技术创新,使投入传统产业的各生产要素的比例发生变化,如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降低 成本 ,增加产出。可以说,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是通过产业间或内部的流动来实现的。
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但会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还会通过自主创新增加新产品,提高生产率,这就会在产业内带动其他不部门自主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适应 市场 新需求,以及不同需求层次;同时,也会带动产业链的延长,从而就会产生一些相关的新兴部门,进而会产生一些新兴产业。
三、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1.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由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承担巨大的 财务 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 法律 保护制度。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技术实行法律保护,健全专利制度并减少 申请 专利手续和费用,使创新者在国家的法律保护下,合法地拥有自己创新成果的权利,以取得应有的利益。
3.搭建产学研平台。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场所。产学研联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加强主体创新意识。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式,树立危机意识,认识自己就是区域自主创新的主体,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 提高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建立创新激励体制。一方面,企业要充分的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 环境 和营造充满创新的氛围。另一方面,从物质上,加大对创新人员的奖励力度,从而激励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3.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都很少。因此,企业应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周军。发展 经济学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