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后奥运 经济 低谷效应 投资 回落
[论文摘要]奥运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充分发挥奥运经济的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但在后奥运经济时期,如何应对“低谷效应”以保持经济高效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低谷效应”的成因出发,从两方面分析了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提高了中华 民族 的国际地位。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式,奥运经济将充分发挥奥运会的经济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但随着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及残奥会圣火的熄灭,如何应对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对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无疑会对2008年后我国以及北京市经济的平衡发展大有裨益。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 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 历史 上首次在发展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 经济 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 历史 ,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 政治 、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 投资 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代投资拉动。从 经济学 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 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 管理 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 市场 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