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中国县域经济均衡发展浅探

  论文关键词:县域 经济 区域差异均衡发展

  论文摘要: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在 地理 空间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临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分析这种差异和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路。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既要借助于国家区域发展的宏观决策,又要充分利用区域内部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内源性经济、民营经济, 工业 强县与城镇化相结合,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 行政 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 市场 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上日程,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地理、 历史 和政策等原因使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地理空间差异。分析这种差异,协调县域经济发展对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状况
  
  1、县域经济的区域空间差异。根据《


  
  1、 地理 区位不同造成了县域 经济 发展不均衡。受区位因素的影响,任何两个区域在资源禀赋、要素结构、开发 历史 、对外经济交流、进入国际 市场 的方便程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获得的发展机遇就大不一样。东部地区沿江临海, 交通 便捷,有利于物资、信息和人员之间的交流,而且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新颖,易接受新事物;大批的 工业 、商业、 金融 、港口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东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相比之下,中西地区深居内陆,交通闭塞,开发较晚,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 文化 教育 人才匮乏,缺少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人们思想陈旧等等,都阻碍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2、政策倾斜导致了县域经济的极化效应。瑞典 经济学 家缪尔迭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过程的观点。缪尔达尔认为最初的偏离产生的影响作用会使这种偏离得到强化,这一过程不仅不会自动地再回到均衡状态,反而会强化非均衡状态。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实施东部优先 发展战略 ,希望通过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带动中西地区经济,使全国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然而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使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迅速,中西部在东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梯度差距却越来越明显。市场的作用证明了缪尔达尔的观点,政策的倾斜加大了东部与中西部间的差距。
  
  3、市场经济发展强化了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生产要素的非同质性决定了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年轻的人促进了流入区域的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间经济、制度的落差形成了资金、人才大量聚集的以工业为主导结构的繁荣区域和资金、人才大量流失的以 农业 为主导结构的停滞区。改革开放30年来,内资、外资大量流入东部,使东部县域经济迅猛膨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投入产出比较效益大幅提高。反观中西部地区,知识精英外流、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创新能力很弱,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4、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加剧了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德国华裔学者何梦笔指出,政府间的竞争是现实存在的,在地方化格局的基础上冲国的政府体系实际上表现出竞争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制度竞争。
  扩大当地的资本形成规模是地方政府追求其 公共 收益目标以及自利目标的重要手段。而我们知道, 投资 需求是由全 社会 储蓄供给总量构成的,进而实现资本形成规模的上限。因此,从当地的利益来考虑,地方政府应尽量扩大投资需求,尽可能多地争取储蓄供给量,提高资本的形成规模,这样才符合其地区及其政府自身的经济与 政治 利益。在各地区之间竞争的过程中,这一思路更加被强化了。如果某一地区争取了较大的储蓄供给,形成了较大了投资需求,实现了较大的资本规模上限,随之而来的便是经济的较快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且会强化后续的竞争力。因此,地方政府会积极地处于增加社会储蓄供给,扩大资本形成规模的激烈竞争中。
  
  三、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建议
  
  1、借助国家发展决策,激活中西部县域经济。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先后实施了156项工程重点突破和三线基地建设——区域发展模式:东部沿海改革开放,梯度发展——区域发展模式;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区域发展模式;东北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均衡发展——区域发展模式。三线建设客观上改变了


  
  2、弄4用区域优势发展特色 经济 。中西部地区面积广阔,从沿海到内陆、从热带到温带, 地理 环境 各有特色,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又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发展县域经济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不同角度,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经济专家在 总结 全国百强县成功经验时指出:成功的县(市)都非常注重产业培育,发展适合本地区经济特色的产业。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县域经济的发展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经济优势,既可以发展具有优势的工矿经济、 旅游 经济,也可以走 农业 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使农业生产向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3、 工业 化结合城镇化,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当前中西部地区多数县仍处于农业经济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慢,工业化任务远没有完成。工业发展既要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要借助外力、启动民力、挖掘潜力等,多渠道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实力;还要促进县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加快现代工业的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开发有 市场 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强竞争力的新产品。
  工业兴县要与城镇化相结合,加快县域中心镇的发展,大力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引导县域工业在中心城镇布局和发展。从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测评的情况来看,在2004年度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文化对青少年儿童写作的影响
    浅析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
    浅析中国网络音乐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家用情趣抱枕设计
    论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原创性
    浅谈中国选煤技术现状
    后危机时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优…
    非会员著作权集体管理模式研究及中国的借鉴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