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经济 全球化 国家经济主权 挑战 法律 对策
论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国家经济主权逐渐被削弱。从经济全球化中谋取了巨大利益的发达国家乘机侵犯原属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主权面临的挑战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国家经济主权逐渐被削弱。削弱国家经济主权的行为集中体现为国际干涉力度的加强,包括国际组织的干涉。越来越多的主权国家趋向于谈判与对话解决彼此间矛盾,导致国际 社会 出现不少新的国际组织,这些国际组织一方面有效地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谈判、对话的场所,另一方面又不断攫取国家经济主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组织不但侵蚀国家经济主权,有的还被置于其 管理 之下,在许多方面替代国家,行使主权国家的职能。例如欧盟,它是目前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这种高度的一体化对于成员国来说,付出的代价就是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让渡和管理职能的外移。联合与一体化的程度越高,这种让渡、转移就越多。事实上欧盟成员国的经济主权基本上让渡给了欧盟(当然主权让渡程度的多少是由成员国自身来决定的),欧盟基本上实现了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却被削弱。
(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发达国家可以利用经济作为武器,侵略发展
二 中国在 经济 全球化时期的 法律 对策
面对日益深入的经济全球化,
(二)依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及时修改、完善我国法律。1.完善我国外商 投资 法。197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调整外商投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之后,我国的外资法现在已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法律体系,也使得我国利用外资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审时度势,及时修订相应的法律,完善我国法律。2.完善我国的外资并购法。近几年来外资企业大举进军中国 市场 ,掀起了并购我国企业的浪潮。虽然这是市场经济竞争的结果,但是应该看到它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在借鉴外国管制外资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规范、控制外资并购,遏制其负面效应,适度保护我国的 民族 产业。为此可以制定专门的《外国投资审查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专门的、规范外国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审查法》,以防止外资控制和垄断我国的重要经济行业。3.制定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容易造成对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垄断,破坏正常的竞争秩序,因此各国都{艮重视对跨国并购的管制。我国应梭照国际惯例的要求,利用反垄断法规范 跨国公司 的垄断行为,同时对于我国国内的某些企业、部门应该给予有条件的垄断豁免,使之能与国际上的大公司、大企业进行竞争。
(三)完善 金融 立法,规范金融行为。1.制定与经济全球化相符的法律。经济全球化时期,全球资本流动数量之多.流窜速度之快,波动性之大,造成的严重后果,印证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以及现行国际金融体制的不合理性。据估计,最近几次重大的 金融危机 中,解决危机的 成本 至少相当于当事国年国民收入的1/10。而且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加深了西方资本对当事国经济的渗透。这是经济市场化和资本自由化进程过快导致的。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控制金融的国际流动,为了保护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安全,应该加快完善金融立法的步伐。除了要对现行的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清除与经济全球化有关规则不相符合的法律,修改与之不吻合的法律之外,还要制订一系列与经济全球化相符的金融法律,使相关金融法律符合国际标准。2.完善金融法律监管体系,加强对国际金 融资 本的监督 管理 ,遏制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预测、防范和救助能力,化解、降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使我国经济有序运行。当外资 金融机构 在
(四)围绕《对外贸易法》完善各相关的部门法系统,建立、扩充、协调服务贸易 法律 体系。虽然在通讯、 建筑 等领域难以制定统一的法典,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服务 经济 与贸易的立法协调机制,树立不同服务领域的法律关系。通过建立、完善电信、建筑、环保、 旅游 、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尽量扩大我国法律的调整范围,营造一个有序的法律 环境 ,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五)依据国际规则,及时修改、完善我国的外贸法,建立符合 国际贸易 惯例的外贸法律体系。可以调整 税收 制度,包括海关税收制度,将海关监管职能、估价、与计征标准调整为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制度;完善外汇 管理 制度,放松对外汇的管制,实现经常项目的可免税制度;在货物的进出121管制方面,应取消配额、许可证,放开外贸经营权和国内流通体制;改进外贸代理制;在知识产权方面,应当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条款扩大至“集成电路保护、 医 药 、动植物品种、商业秘密、服务标志”等领域,并且提高保护的标准、扩大保护的范围;逐步学会运用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保护自己的 民族 工业 ,并加紧制定各个行业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以防止严重污染的、低质量的产品进入我国,冲击我国有关产业。
(六)培育全体公民的世界法律意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中保障国家经济主权而进行的必要的法律变革提供强大的 社会 支持。法律适用的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在涉外经济交往活动中控制经济 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经济风险,维护自身权益。公 民法 律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1)对法律制度风险最低化的要求以及对法律保障的信任。(2)法律知识的足够了解。(3)培养适用法律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蔡拓:《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南开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2]阎小骏:‘论全球化的国际 政治 意义>,<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 2期。
[3]杨泽伟著:< 国际法 析论>,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06页 ;第125页。
[4]唐任伍、胡春木:<论全球化规则的“扶强抑弱性”>,<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4期。
[5]陈维三、林铭芳著:<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发展论坛》2003年第 5期。
[6][7][8]陈宗德著:《经济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