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易宪容
2013年,中国将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真正让经济步上稳定持续增长之路
可以说,十八大结束后,习李主导的集体领导体系已经确立,由此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调整也已经紧锣密鼓地正在进行。比如说,不仅中央政治局有专门会议讨论2013年经济工作,而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2013年经济工作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于2013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稳中求进。并要求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城镇化,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要求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就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无论是汇丰的pmi,还是国内公布的pmi,国内经济增长回稳的态势基本上已经确立,上半年对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担心基本上已经解除。因为,无论是美国经济有一定程度上的复苏,还是国内住房市场又开始好转,都让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态势出现了完全的逆转。
这样的形势将给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留下空间。
转变经济发展路径
一是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了未来8年中国经济增长之目标,即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翻番。如果按照这个目标来计算,经济增长中速性也就决定2013年的gdp增长目标会放在8%以下水平,有分析认为在6.8%。所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并没有提201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多高,而是让2013年经济发展真正进入转型阶段或以gdp增长质量提高为主导。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遏制政治性周期可能导致的地方投资过热症。
二是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对于国际经济增长形势,美国正在走出困境,但欧洲面对的问题仍然很大,外需的疲软都会持续较长时间。对于国内经济形势,重点要看当前经济增长回升的持续性。如果国内制造业产量过剩的问题、不少城市房地产泡沫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那么这种增长持续性就令人质疑。特别是,短期而言,包括采矿、钢铁及汽车行业等国内制造业,及二三城市的住房市场,“去库存化”并没有完成,国内经济中面对的隐患与风险仍然巨大。面对这种风险,新一任政府对此态度十分明确,就是房地产宏观调控坚决不动摇,以此更注重如何来防备这种风险,并把这种风险可能导致对经济损害降到最小程度,而不是再把这种风险扩大及延后。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国内住房市场的变化十分微妙。无论是政府对住房市场宏观调控的决心,还是真实房地产市场变化。当前国内住房市场的情况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一二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又开始回暖,价格开始反弹,但对于不少三四线城市来说,所面临的问题却很大。即住房市场严重去库存化没有完成及房地产泡沫仍然很大。这就出现了不少地方的住房价格又开始反弹,土地交易市场又开始活跃,不少地方政府托市严重,市场对政府政策松动的预期十分强烈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国内住房市场有一个基本判断与态度,不过,实际具体政策如何还得看今年3月。[论文网]
三是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有多高,它将对整个宏观经济形势造成多大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融资条件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的情况下,现有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没有合适的工具来应对?就当前情况来看,在新一任政府上任之后,地方政府大上快上已经成了定局,因为,各地方政府都制定当地短期经济快速增长的计划与规划。而这些计划与规划就在于如何加大当地投资力度,并在短期内让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这就是为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分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底线及走向,已经跳出以往及当前政策思路,正在以全新面目面对市场与世界。因为,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尽管李克强同志一直在强调城镇化作为未来经济增长之动力,但是这种城镇化是以农村居民市民化为主导的城镇化。而这种城镇化的核心就是要让农民进城,就得让住房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否则农民是无法进入城市。所以,本文认为2013年及未来经济发展不会走向前十年的经济“房地产化”之路,不会以房价飚升来推高的gdp的增长,“去房地产经济”的支柱性应该是2013年新政府上任后开局最要调整的重大政策,否则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不少国家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导致的国家经济风险,我想新一任政府对此应该是看得十分清楚的。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2013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在本文看来,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就得知道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是什么?以及这种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何以可能?等等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就是“实实在在”的的经济增长。而“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又可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是实体经济的增长而不是资产价格上涨来推高gdp上升,来显示gdp增长速度。可以说,2008年至2012年银行信贷增长高达35万亿以上,社会融资总额达到63万亿以上,政府就是通过过度的信贷无限扩张来推高资产之价格(尤其是住房价格,比如北京近十年住房价格上涨10倍以上),从来使得2009年中国gdp增长出现v字形反弹,中国gdp增长速度也在世界上鹤立鸡群。可以说,这种以信用快速扩张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升来推高的gdp应该不是“实实在在”经济增长,而是“不实在”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不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因此,在上述意义上,“实实在在”就得挤出资产价格泡沫,就是实体经济增长。
不过,尽管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中有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的精神,但是由于当前中国住房市场仍然是一个投机炒作盛行的市场(无论是从住房增量来说还是从存量来说都是如此,因为当前市场的价格仍然是由市场预期来决定,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住房消费供求关系来决定),对于这样的一个以投资投机的市场,如果政府房地产政策不能够给市场一个清楚明确的预期,即这个市场真正会转型为消费为主导的市场,那么这个市场要真正的转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上来并非易事(因为,只要住房是一个以投机投资为主导的市场,只要这个市场仍然是有利可图,那么购买一套住房同样可是投机投资赚钱的工具,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政府官员以为购买一套住房就只是消费而且不是投资。如果有这样的假定,或经济政策是建立这个基础上,那么中国住房市场要实现转型不容易的)。特别是从最近住房市场销售量升价涨情况及土地市场各行各业都涌入情况来看,不仅早几年住房投机投资暴利仍然刺激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扩张速度,而且也吸引新企业涌入。如果这样,新政府提倡的“实实在在”经济增长就会面对许多困惑与质疑,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也会增加许多困扰。
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各要素市场的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人类生存环境得以保护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可以说,2008年以来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通过各
种金融工具过度消费未来,使得这些国家与个人负债累累。当这些国家的金融危机爆发,其个人消费严重萎缩,国家经济衰退。整个经济又回到几十年前。而前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既有廉价使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也有以住房为主的资产价格快速飚升激励企业、个人及政府严重超支未来的增长。特别是以“房地产化”主导的经济增长更是过度消费未来及不可持续的增长。因此,“实实在在”经济增长不仅在于更好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也在于改变当前扭曲的产业结构及改变当前以“房地产化”为主导经济发展模式。
三是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城镇化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主要载体,并提出的“有质量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为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为何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镇化或城市化主要功能就是让散落在广阔土地的农民进城。这样不仅在于城市扩张要增加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造大量进城后的农民住房,并以此来拉动整个经济投资与消费及经济增长,而且还在于农民进城提高国家整个公共基础设施使用的效率、降低整个市场交易成本、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与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土地使用效率或为农村土地集约化经经营创造条件等。可以说,目前近7亿农村人口仍然徘徊在国家城镇化的进程之外,如果这些人口自然有序地进入城市,那么随着农民进城后的收入水平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具无限的潜力。估计这就是为何城镇化是国内扩大内需最大潜力的根本所在。
既然经济增长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而城镇化又是未来经济增长最大动力,那么,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有质量的城镇化的概念。当然有质量的城镇化不仅在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不过,在这个方面更多的是有一个市场自然演进的过程,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因为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如果农民不进城,仅是城市空间的扩张,那么这种城镇化只能是“伪城镇化”(比如目前城市化率51.3%,而城市户藉人口只有35%),农民没有进城而仅是徘徊在城市边缘。所以,有质量的城镇化就得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如果农民不能够成为市民,那么这种城镇化是谈不上有质量了。
就当前的市场条件及制度背景来说,农民进城有几个前提条件。第一个先决条件,农民进城就得有一个最为基本的居住空间,而这种居住空间光靠政府财政来建设是不容易完成,即使可完成也是猴年马月的事情,因此,农民进城的居住条件更多的要从市场来解决。如果中国住房市场仍然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市场,住房价格不能够回归理性或回到绝大多数进城的农民有支付能力来购买,那么农民要想进城是一句空话。也就是说,农民进城的前提就是住房市场回到消费为主导的市场,住房价格回到合理价格水平,否则,要让农民进城根本就不可能。其次,还得进行重大的土地制度与户口制度改革。只有先进行这些重大的制度改革,农民才能有进城的第一桶金及找到适应其生活的城市。可以说,这几个方面,是有质量的城镇化的前提条件。如果这些前提条件不存在,那么有质量的城镇化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从以上经济逻辑分析来看,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有质量的城镇化是一个重要载体。但是这个载体能够得以现实,需要不少前提条件及重大的制度改革,否则,要实现政府的经济目标并非易事。政府的经济政策要在这些方面有更多的动作与改革。
总之,2013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为中心”,让整个经济增长的中速化,从而改变以往以“房地产化”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强化经济增长内在增长动力,以有质量的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载体。而通过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转型,真正让中国经济步上稳定持续增长之路。这就是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