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物流;国际化;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加入wto进程,我国物流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各跨国物流企业正加快对我国物流 市场 的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我国物流业在严峻的挑战面前,需要理性思考,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解决的方法思路,使我国物流业在国际化 环境 下持续稳定发展。
1 我国物流业的国际化背景
1.1 入世保护期过,物流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
2006年是
2.3 物流企业小而杂,设施设备、技术等仍旧落后
目前我国的小物流企业多如牛毛,设备简陋,无技术可言,大多不具备竞争力,他们常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实行低价等初级手段竞争来搅乱 市场 。
2.4 信息不畅通、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尚未健全
首先,我国的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一项 调查 表明,北京市的 运输 、物流企业采用信息系统进行 管理 的不足30%,即使已经采用了 计算机 管理的,其功能也十分简单。这样信息的采集、传输等功能就无从实现,更谈不上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了。
其次,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物流信息系统。国内物流信息系统的研发技术尚不能保证信息畅通交流。且相互之间标准不一,接口难以互访,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第三,提供基础信息和技术服务的 公共 平台进展缓慢,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需求。由于标准不统一,系统不能互联互通,影响了公共物流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各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
2.5 从业人员不足且素质偏低、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
我国的物流 教育 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的物流人才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素质上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物流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缺乏,特别是了解市场信息、熟悉物流方案、能捕捉业务信息、拓展业务渠道、设计最佳服务方案、提供优质服务并为企业带来客户和业务的开拓型物流人才相当缺乏。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物流业相对领先的上海和北京,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且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物流人才的严重缺乏,特别是物流管理高级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3 国际化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应对思考
3.1 理解内涵、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现代物流是指原 材料 、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先必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的战略地位,意识到物流服务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加强物流的地位,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位置上加以对待,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 成本 的切入点。其次,要充分树立服务的观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处理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最后,现代物流当以全局、系统的观念,在着眼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同时,加大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供应链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物流业应树立国际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经验,以提高自己在日益国际化 环境 中的竞争力。
3.2 完善法规政策、行业标准、营造良好物流环境
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在宏观层面上,及时制定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 法律 、法规,相应的实施措施、行业条例,理顺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尽快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促进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对现行不适应现货物流发展的政策进行积极调整,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规模、速度、结构和布局做出统一、整体的规划,为我国物流国际化进程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
3.3 推进物流企业改革、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我国物流企业要在国际化环境竞争中保持地利、人和的优势地位,必须推进物流企业改革,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加强国际物流网络建设,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我国目前的物流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物流 机械 化、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如高速公路网密度、集装箱专用码头、深水泊位及装卸能力、中转站等还不能完全满足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国际物流作业连续性、快速化的特点,政府部门应要有全局性、前瞻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理念。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加以改造;充分利用大城市的 地理 优势和 经济 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国际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使之既能满足当前物流发展的需求,如提供更加便宜和便利的运输基础设施,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又要防止盲目与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使我国的物流通道能逐步进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作业时代,彻底改变我国物流“人家5分钟,我们半小时”的窘境,为我国物流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硬件设施环境。
3.4 循序渐进、逐步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通过推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来开发、培育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从基本模型结构的研究开始,到各功能模块、数据接口、数据结构、开发工具等等的标准或规范的确定,与此同时逐步培养物流信息的 公共 服务平台。
物流现代化过程应是物流信息现代化过程,只有借助于发达的信息系统,实现物流 电子 化和网络化,才能准确、迅速地处理与优化整合各种物流作业及环节,对客户需要做出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物流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及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相对降低物流 成本 ,保证“第三利润源”的实现。
3.5 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开展 教育 培训、塑造专业人才
“物流”一词原本来自于国外,国外的物流研究相对成熟,物流教育也很发达,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而我国的物流教育尚处探索阶段,加强国际物流教育交流,引进国处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教育方法非常有必要。
在国内物流人才相当紧缺形势下,物流教育当结合自身特点,针对我国物流人才的供应现状,一方面要,开展多层次物流研究教育,即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本、硕、博不同层次的物流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同时在具有相对条件的职业院校进行操作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以满足我国物流人才的层次需要。另一方面,摆脱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开展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人才教育培训。比如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通过自己的专业培训机构针对性教育培训,企业、学校通过协议订单式教育培训等等。与之同时,在物流发展全球化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应积极进行先进的国际物流 管理 和国际物流技术知识、 电子商务 和wto知识的培训,加强物流业人员对国际物流重要性及特点的认识,为企业培训国际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甚而可以引进国外高层次的物流专门人才;把国内优秀人才送到物流发达的国家地区培训。逐步在我国形成以需求为目标的教育培训体系。
4 结论
我国物流业仍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既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又不过可回避诸多问题。但在全球 经济 国际化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将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化 环境 中实现升级:相关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人才短缺逐步得到缓解;国民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物流技术不断提高,物流标准实现与国际对接;一批大型的国有物流企业完成改革,建立起高效的 管理体制 ,核心竞争力得到明确和加强,部分民营企业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中解脱出来,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与知名外资物流企业的短兵相接中,逐步在理念、技术、国际化运作经验等方面不断提高,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营动作模式。上述种种因素预示了我国未来物流企业的国际化运行将纵深发展,一些国内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将最终成功进入全球物流 市场 ,成长为举足轻重的跨国物流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