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跨国并购 影响 对策 绪 论
论文摘要:随着 经济 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第五次企业并购的大浪潮。随着加入wto,在国内企业界的并购一时兴起。对
通过对跨国并购问题的论述,可知:跨国并购对我国民营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同时民营企业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巨大的挑战。通过国家实行的各种政策,企业自身不断调整,就能逐渐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
始于1994年的世界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跨国并购更加频繁且各方面连创新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本文仅就跨国并购这一热点现象作一简介,并针对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以及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既为本国民营企业创造有利的国内外 环境 ,又能有效规范、控制外资并购行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避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一种经济趋势,这对我国民营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面对并购狂潮,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来使自己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发展进行剖析,了解其产生的必然性。通过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各种对策,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各种策略下,民营企业肯定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本论文分三个部分对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概述,介绍其含义及发展史,阐述跨国并购的内外动因。第二部分阐述跨国并购对我国民营企业产生的障碍和影响,第三部分阐述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跨国并购的概述
企业跨国并购(merger & acquisition,简写为m & a)是对企业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兼并与收购虽各有特点,有同有异,但常被连起来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兼并实际上是其他企业与一企业合为一体,其他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实体继续存在;而收购则是指一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份而获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其他企业作为独立的 法律 实体依然存在。所谓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基于某种目的,通过取得另一国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股份,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 管理 实施一定的或完全的实际控制的行为。
对于企业跨国并购,可依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按被并购对象所在行业部门划分,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按并购的目的划分,可分为“买壳上市”和一般性并购;按并购所采用的方式划分,可分为现金收购、股票并购以及股票现金混合并购三种;按被并购企业对并购所持的态度划分,可分为善意并购与敌意并购;按并购行为是否有中介机构介入,可分为直接并购与间接并购[1]。
1.1跨国并购的发展
企业跨国并购从本质上说是公司产权的交易行为,并非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在国际范围内的直接 投资 。投资者进行跨国并购时,必须按照其拥有的一定数量的股权或资产,对其所投资的目标企业的经营管理拥有一定的控制权。至于拥有多少股份才能构成直接投资,各国的立法并不一致,但多数国家认为持股数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我国法律规定,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出资不得低于25%;日本与美国目前均以出资比率10%为基数,出资比率在10%以上的投资为直接投资,出资比率在10%以下的投资为间接投资。
迄今为止,全球共发生了五次并购浪潮。(注:从 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来看,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于1954年至1969年间,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发生在1975年至1992年间,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始于1994年,延续至今。)第五次并购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并于1998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据 统计 ,1998年全球企业并购总额高达2.5万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54%,比1996年增加了两税。
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中期以来的跨国并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动向:(1)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跨国并购出现。严格说来,1998年以前的所谓全球企业并购浪潮仅是美国并购浪潮,美国以外的欧洲、亚洲并未过多卷入。而1998年以来,并购浪潮真正席卷全球。(2)跨国并购更加频繁。1989年全球企业并购总数为7700起,并购价值总额为3550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为2764起,占并购总数的36%,跨国并购价值为1310亿美元,占并购价值总额的37%。而1998年以来,国际上许多巨型公司、重要产业都卷入了跨国并购。据 统计 ,跨国并购总额在1998年达到了4110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了74%。 (3)跨国并购成为全球跨国直接 投资 的主要动力。根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为64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40%,而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是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4)跨国并购活动走向多极化。主要表现在:跨国并购呈双向流动之势,90年代以前主要是美国企业大举并购英、日企业,而现在英、日企业也掀起了强烈的并购美国企业的浪潮;具有传统 经济 贸易关系的国家间跨国并购异常活跃;新型的 工业 化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到跨国并购浪潮中。(5)区域集团内部的跨国并购发展迅速。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均实行内外有别政策,显然有利于区域集团内的成员国之间的跨国并购。(6)强强企业并购不断,且并购额巨大。1998年以来的强强并购几乎涉及到所有重要行业,并购额也连创新高[2]。它极大地冲击了全球的 市场 结构,甚至改变了某一行业的现有经济格局:在石油业、涉及数额分别高达863亿美元和480亿美元的埃克森和美孚的合并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的合并,使他们与壳牌石油三足鼎立;在汽车业,戴姆斯-奔驰与克莱斯勒的跨国“联姻”使其位居通用、福特、丰田、大众之后名列第五,等等。(7)跨国并购的具体目标日趋多样化,投机色彩明显消退。此次企业跨国并购浪潮,着重于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而带有“泡沫经济”特征的投机性企业并购,则逐渐退出 历史 舞台。
1.2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中国市场是 跨国公司 全球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越来越趋于直接投资,其中并购已经超过了“绿地投资”,成为fdi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已经影响到我国民营企业,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本文试图从跨国公司并购的动因分析入手,阐述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以及民营企业应实行的对策。
1.2.1并购的内在动因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作为一向追求实现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必然要不断调整其经营战略,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高效组合、低 成本 的生产与高价格的销售,并尽可能地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而进行跨国并购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跨国公司的对外并购已经取代了“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并购资金已占其对外投资量的70% 以上[3]。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德姆塞茨等人提出经济效率理论以来, 经济学 界对垄断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不再认为垄断是绝对有损于经济效率的,政府的反托拉斯倾向已大大减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本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各国政府也开始放松对企业跨国并购的管制。
计算机 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为跨国公司全球并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利条件。同时,科技进步也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促使跨国公司不断地进行跨国并购。许多跨国公司为保持其领先地位,同时又降低其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技术,避免技术研究上的重复开发。
1.2.2并购的外在动因
1.追逐规模报酬递增。跨国公司并购之所以能促进规模报酬递增,主要是因为:(1) 并购带来的大规模生产可以使用更加先进、高效的专用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2) 大规模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分工的专业化及作业的标准化水平,从而提高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降低成本。(3) 大规模生产和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可以减少 管理 人员和生产员工,提高劳动效率。(4) 大规模生产需要大批量地采购原料,有利于节省原 材料 的开支。追逐规模报酬递增的跨国并购无论是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都有可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4]。
2.降低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理论认为,跨国并购实质上是企业组织对 市场 的替代,是为了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交易费用。 跨国公司 并购就是用内部组织替代市场制度,使多个经营单位的交易活动内部化,从而减少市场搜寻费用、谈判费用、拟定 合同 费用等。在跨国并购中,跨国公司既可以通过并购突破关税与非关税等贸易壁垒限制,减少其进入海外市场的 成本 及经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并购获取原企业 管理 人员、生产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及其他特有资产,降低获取人才和技术的成本。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形成的扁平化的内部组织结构也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
3.规避商业周期风险。跨国公司并购利用商业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存在的时间差,来规避商业周期风险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同时又可以避免本国或其他国家的商业周期风险。我国 经济 的长期稳步增长,也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对于产品销售而言,当跨国公司的某一产品在某国或某地市场萎缩时,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扩大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销售,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这样,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公司可以实现产品的市场多元化,达到摆脱单纯依赖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束缚,从而降低 投资 风险的目的
[5]。
4.争夺创新技术与人才。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拥有创新技术与人才优势,必然会在剧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创新技术与人才优势,并购是最便捷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识到,除了技术能力之外,被并购企业的关键人才非常重要,一旦他们离开被并购的公司,那么再好的技术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理想的并购是选择那些具有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公司作为并购对象并将其留住,有效并购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和扩大市场份额,它通常还把获取人才和新一代产品作为前提。
5.寻求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知识经济时代造就了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基因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这些高科技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许多业绩不错的传统产业则没有得到投资者应有的关注,一些效益其实很好的有名企业的股票市值在股市上甚至远不及那些前几年还不为人所知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价值被大大低估,这给跨国公司并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托宾比率表明,如果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小于 1 时,即说明该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可以实施并购行动。如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很高,许多企业的资产被市场低估,托宾比率只有 0.5 到 0.6,实施并购比投资新建企业要合算很多,由此引发了并购浪潮
[6]。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德姆塞茨等人提出经济效率理论以来, 经济学 界对垄断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不再认为垄断是绝对有损于经济效率的,政府的反托拉斯倾向已大大减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本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各国政府也开始放松对企业跨国并购的管制。
2跨国并购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wto以及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跨国并购一方面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急需的资金、技术、市场及先进的管理方法,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并购过程中垄断倾向的滋生、国有资产的流失、宏观调节力度下降以及投机性并购行为的存在等。
2.1跨国并购发展对民营企业的积极影响
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他对民营企业的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现在就对其积极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
2.1.1解决资金问题
跨国公司并购可以弥补国内资金不足,解决由于投资不旺而引起的增长乏力问题。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内企业自身积累不足,缺乏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必然会导致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国有企业要转换机制、走出困境,一要靠深化改革,二要靠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三要靠减轻负债和 社会 负担。这三项措施都需要资金投入。据 统计 ,我国目前拥有国有企业近40万家,对其进行资产重组至少需要资金3万亿元。这笔巨额资金全部从国内筹集是不现实的,而跨国资本是其重要来源。
与新建投资相比,虽然短期内跨国并购的资本形成作用并不明显,跨国并购只是企业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就直接增加资本存量。只有当将出售国内企业所得的现金和可处置股票这些可投资资源用于国内再投资时,资本存量才会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跨国并购有利于我国的资本形成:跨国并购可以为国内企业带来后续性追加投资;可以通过产业连锁效应引发前向辅助性投资和后向辅助性投资,引来投资母国企业和他国企业的投资;可以通过示范和带动效应促进东道国当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连带效应促进投资母国其它跨国公司的投资和政府的援助性贷款。
2.1.2优化企业结构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并购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优化。跨国并购带来的大量外资流入有利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国有资产可以采取实物资产出售或股权出售的方式从部分产业的退出和对部分产业的集中进入,促使我国新的资金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的形成。
(1)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看,如果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经济渗透的程度很高,就可能会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并购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经营规模扩大,重新组合和调整生产要素,达到最佳规模经济的要求;还可以使企业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实现产品深化生产或运用统一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环节间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跨国并购带来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不仅可以优化目前的投资结构,还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从而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产业关联和示范效应可以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外资流入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使得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同时也改变着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间接地促进着产业结构优化。
(2)从产权制度改革的角度看,跨国公司并购也可以促使国有企业转换机制。国有企业引入外国并购投资,实现了国有企业与外商资本的结合,不仅改变了国有企业单一的资产结构,而且通过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使产权关系明晰;国有资产与外资合二为一,资本追逐利润的属性便显现出来,一改国有资产动力不足、约束力软化的弊端;资本要求增值的本性将排除一切非生产经营因素的干扰,甩掉企业的“包袱”,实现要素的合理组合和技术进步;由于合资企业外商参与管理,并参照合资企业法运作,这就从产权和 法律 制度上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问题[7]。
2.1.3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跨国公司 并购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会导入国际 经济 通行的规则和惯例,树立 市场 经济中企业营运的样板,有助于从外部促进
2.2跨国并购发展对民营企业的消极影响 2.2.1某些行业产生垄断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会导致某些行业产生垄断,并对国内一些企业和相关产业产生“挤出效应”。跨国公司并购有可能会导致我国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且规模经济效益越显著,集中效应越明显;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跨国直接 投资 规模越大,市场的集中度也就越高。拥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跨越歧视市场壁垒,保持稳定的加工市场集中度和寡头竞争稳定性,排斥中小规模厂商,一旦它控制市场就可能压制竞争,降低市场效率,破坏市场结构。跨国公司并购压制竞争主要表现在:一是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二是价格歧视;三是利用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在我国市场上拒绝交易。对国内企业的“挤出效应”不仅表现在跨国公司直接进入的领域,还表现为对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的影响。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后,有可能打断国内运行已久的供应链,而转向跨国公司母国或跨国公司在国内的配套生产企业。
2.2.2资产流失和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下降
跨国公司并购会导致国有资产、国有品牌流失,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下降。跨国公司在收购兼并国有企业时,一般会低估国有企业资产,这在国有企业处于经营困境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有些地区,为获取更多的外商投资,甚至对外商投资实施“超国民待遇”,并许诺给外商以丰厚的利润回报。跨国公司并购后也有可能在公司内部利用转移价格这种隐蔽性较强的方式提高 成本 ,降低利润,导致合资企业连年亏损。而且,如果并购前没有对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往往更有可能会在并购中造成大量无形资产的流失。近年来本土品牌在与跨国公司品牌竞争中日益处于一个不利地位,在与外商合资过程中,国内企业的名牌、商标也逐渐消失,逐步被相关的外资品牌所替代,这种无形资产的流失,直接后果就是阻碍了国内企业健康成长。跨国公司并购后一般不使用中方的技术,而是利用跨国公司本部的技术,如果在华的合资企业不具有技术开发能力,就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中的一个简单加工厂,从长远来看,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 社会 中的竞争无疑是一种巨大损失[9]。
2.2.3削弱调控的力度
跨国公司并购会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一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已经遍布于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部分行业形成寡头垄断和独家垄断的局面。这些行业经营 发展战略 ,已经脱离了国家的行业监督,如液压挖掘机、程控交换机、部分家电产品,在企业数量、生产品种和规模、生产布局等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国家综合经济管理部门都无从干预和协调。跨国公司母公司从其全球战略经营出发来安排子公司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有可能会背离行业总体规划,而且会使国家的 金融 政策、 财政 政策 的宏观调控手段等调节力度下降。
2.2.4存在投机行为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会也存在投机行为,转移其利润、风险或污染。从事投机性兼并的企业将主要精力、时间和资金用于毫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兼并上,而不去筹划长期的生产投资。为了获得股权转让或资产转让溢价的短期投机行为,以及单纯追求金 融资 产增值的投机活动,如果取代了生产活动成为“财富”主要来源,其结果必然导致短期利润排挤长期投资,赌博性投机排挤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开拓工作。另外,还存在部分外商转移利润,转嫁投资风险,以及侵害我国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一些跨国公司受资本的趋利性所驱动,转嫁污染 环境 的项目,将一些重污染的 工业 向我国转移,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民营企业实施的对策
3.1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
跨国公司的并购对我国民营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跨国公司并购所带来的积极效应使我们在经济发展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目前还存在诸多障碍,而且对民营企业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些效应的最终实现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我们能否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外资并购策略,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本国国情,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适度引资,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民营企业自主成长和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3.1.1加大民营企业规模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面对。以汽车行业为例,有较好 经济 效益的汽车企业年产能力应在40~60万辆,而年产100万辆以上的才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汽车年产量超过百万辆的企业有12家,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7%。中国现有汽车制造企业122家,1995年总产量仅为150万辆,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只有5家,最大的一汽集团年产量也仅为18万辆,80%的厂家年产量不足1000辆;又如钢铁行业,全国约有钢铁企业1700家,但年产量百万吨以上的仅有22家,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而且本1961~1970年新建的钢铁厂年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由于企业规模小,导致了生产 成本 高,经济效益低,这种不良状况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阻碍了其进行民营企业经营的步伐,而这却为外资并购我国民营企业大开方便之门。必须加大我国民营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力,规范企业,面对并购狂潮才能更好的发展。
3.1.2引用国际化 管理 机制
国内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1)民营企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外贸经营权、对外 投资 权、外事审批权,特别是海外 融资 自主权。(2)民营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决策审批迟缓,审批程序繁琐,且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跨国并购的顺利进行或使企业跨国并购坐失良机。(3)我国目前实行的外汇管制措施是: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外汇则不可自由兑换。这不利于企业跨国并购的进行及在东道国拓展业务。(4)我国为吸引外商投资,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赋予外商投资企业各种优惠待遇,这有利于他们在我国的跨国并购,然而我国企业在外国却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显然不利于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5)国内各企业之间的并购尚面临各种风险,跨国并购更是如此,且风险更大,这就需要对国内并购企业提供各种优惠、保障措施,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保障机制,不利于企业跨国并购。设立专门从事企业对外并购等跨国直接投资管理的机构,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进行宏观协调和统一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10]。
3.1.3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缺乏有管理 跨国公司 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在 市场 经济中,企业并购仅仅是跨国经营的第一步。对被并购的企业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如何在并购之后做到真正消化吸收以获得“双赢”,则是并购企业面临的更为重要的且最为实际的问题。实践中,企业并购后,并购企业由于缺乏有管理跨国公司经验的人才,往往派少量管理人员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协调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主要还是赖于被并购企业的原有人员。
所以如何提高员工素质成为当务之急的任务,民营企业员工应该加强培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面对随之到来的跨国并购热潮,企业员工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学习,是自身企业能更好的运营和发展。
3.1.4发展中介机构
(1)企业注重培养和国家的大型投资 银行 的关系。在企业跨国并购活动的众多中介机构中,投资银行的特点在于它集多种中介机构的功能于一身,且其主要业务就是参与和推动企业的并购活动,从而使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投资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应采取倾斜政策,点扶持一些初具投资银行规模的较大的 证券 公司 ,鼓励证券商间的并购,并鼓励他们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条件成熟时,走出国门,开展跨国业务,使其能为我国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企业自身成立全国性的咨询机构,它能在广度、深度上更进一步地提供各种专业服务。有利于民营企业,在面临跨国并购时能提出专业的意见, 指导 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3)民营企业及时获取涉外 律师 队伍的意见。针对现有情况,应尽快采取措施如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选派优秀律师外出进修等途径,提高涉外律师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应采取优惠措施,将在国外学习 法律 、经济的优秀人才吸引自己的企业,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3.1.5鼓励银企互惠互利
鼓励银企联姻,组建大型跨国企业,参与企业跨国并购。国际上一些著名的银行如美国的花旗银行、西敏诗银行、汇丰银行,日本的住支银行、第一劝业银行,法国的国民银行,德国的德累斯顿银行、巴伐利亚联合银行,荷兰的商业银行和荷兰银行等均积极开办跨国公司并购和咨询业务,甚至直接参与跨国并购。我国银行可借鉴国际上著名银行的经验,在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中,实行银企联合,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并购提供融资服务。民营企业通过银行的互惠互利政策,得到大批资金,自身就能不断壮大。
3.1.6创建大品牌企业
加快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支持战略产业中优势企业联合重组,形成集中优势,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海外反并购。联想并购ibm、南汽并购英国罗孚汽车,都体现这一战略思路。海外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需要民营企业增强实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完善建设,增加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
3.2外部 环境 对民营企业的辅助措施
近几年来,外资企业大举进军我国 市场 ,掀起了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浪潮,他们的着眼点是 投资 控股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或直接收购我国民营企业,出现了饮料、化妆品、洗涤剂、啤酒等行业被外资控股的局面,且势头有增无减。我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的领域将逐步放宽,对外商的限制将逐渐减少。此外,我国的民营企业改革为外资提供了众多的并购目标企业。可以预见,外资并购民营企业的势头将会愈演愈烈。基于有效竞争和其他善意动机进行的跨国并购对一国的 经济 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基于垄断市场或投机动机的跨国并购则会对一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在肯定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积极作用的同时,应在借鉴外国管制外资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规范、控制外资并购,扼制其负面效应,适度保护我国的 民族 产业。
3.2.1完善有关的 法律 和制度
完善外商投资法律。对于引进的外资,各国法律一般会赋予其国民待遇。然而在某些方面我国却赋予了外商以超国民待遇。例如,减免税、减化审批手续等方面的规定,使得不少外商利用我国的倾斜政策和国内外体制的差别,在并购过程中谋利。有的外商在并购我国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时,不仅提出控股51%以上,而且要求一段时间后出资。达成协议后,外商再利用这段时间在国外“借壳上市”筹措所需资金,然后再以此作为出资获得收益。这些待遇,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根本不可能享有。对此,(1)我国应尽快完善各项法律规定,赋予外资企业以国民待遇,使内外资企业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公平竞争;(2)严格支付条件,在购买资产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具体的购买价格及支付方式,力争外资能与内资同时到位。
完善资产评估制度。现实中,外资并购我国民营企业资产评估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有些目标企业因急需资金根本不作具体评估,仅以帐面资产净值作价参股;(2)资产评估时,有些中方企业无视无形资产的价值,仅将有形资产作价入股;(3)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因过多的 行政 干预,难以按市场规律进行核算。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有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我国现有的资产评估机构多隶属于国有资产 管理 部门或经济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难以使外国投资者信服。因此,应建立作为企业并购中介机构的有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按市场规律办理。(2)严格按照《国有资产评估办法》的规定,强化评估工作,防止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尤其要加强并购过程中对无形资产的评估。
完善 证券 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1)应完善证券法,进一步加强对外资并购我国 上市公司 的法律监管。目前,外资直接或间接进入上市公司乃至控股上市公司已成为 跨国公司 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新动向。有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已经是境外机构。对此,应将对证券市场上外资并购的监管与对非证券市场上外资并购的监管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国家的外资政策、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统一、协调。此外,对诸如收购方的信息披露、强制要约、强制收购、间接收购以及国家股、法人股的转让等问题,法律上需给以明确且易于实际操作的规定。(2)进一步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外资并购我国企业过程中的共谋、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3)完善有关劳动和 社会 保障法 规,明确外商在并购企业后对企业职工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4)外资并购我国企业还涉及到环境保护等问题,国家也应加以重视,将其纳入法制轨道。
3.2.2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与扶持
国家应采取大企业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一些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标志着我国鼓励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目标已经明确。
首先,建立一套指标评价体系,以确定企业是否具有扩张条件,是否有能力进行跨国并购。企业对外扩张,既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又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还可增加市场所占份额,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扩张也是有条件的,不可进行盲目的扩张。从世界范围看,跨国公司的主导趋势不是对外扩张,而是合理化的结构调整,可见,对外扩张只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维护自身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要求。“根据邓宁的对外投资理论,企业只有具备了以下条件,才考虑对外扩张:(1)企业拥有高于其他竞争企业的优势,这类优势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为该企业所垄断;(2)企业使这些优势内部化必须比出售或出租给其他企业更有利;(3)企业在投资区位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优势时,必须比利用本地投入更有利。这三个基本条件可以简单概括为企业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10]需要强调的是,扩张是有限度的,极度扩张也会导致企业的失败。
其次,对于符合标准,并确有意愿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国家对其应赋予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尤其是海外 融资 自主权),简化有关的审批手续,从各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便利企业跨国并购。最后,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对外投资保证制度。对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非商业风险如外汇汇兑风险、战争险、征收或国有化风险提供政府保证,以降低国内民营企业运营的风险。
3.2.3加强国际合作
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家应积极与其他国家订立双边或多边条约,或在互惠的基础上保护本国的海外投资,减少投资的 政治 风险,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有效实施海外投资保证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 税收 制度,避免双重征税。此外,如果本国民营企业所进行的跨国并购受到东道国政府的不公正待遇,国家应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或诉讼途径来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结 论
跨国并购在中国加入wto后变得更加频繁,对民营企业产生了各种影响。本论文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内外动因,剖析了其发展趋势,针对跨国并购的发展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以及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提出了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策略,以及一些外部辅助措施。
跨国并购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其积极影响能为民营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促进国民经济上升。消极影响能严重破坏民营企业的自身产业结构,给本国带来经济危机。
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跨国并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对本国民营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论文结合当今经济实况,分析世界经济走向,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自身的优缺点。提出了各种对策来发展和壮大民族营企业。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论文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跨国并购如何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没有剖析透彻。民营企业自身的许多弊端没有列举出来。提出的对策可能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需要。在今后的论文中一定会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亚芸.企业跨国并购与 国际法 律协调[j].中外 法学 ,1998,(6).
[2] 张文魁.全球并购新动向及其影响[n].国际商报,1999-06-10(6).
[3] 于建国,管宁.国外企业收购与兼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37.
[4] 李继学.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