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市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形成
天津是我国自行车的发源地。拥有“飞鸽”、“红旗”两大名牌的天津市自行车产业曾辉煌了几十年,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重大经济变革率先触动了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国有经济在天津市自行车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受到极大的挑战。由于连年超负荷运转,加之观念僵化、管理滞后、产品老化等,国有企业面临市场经济的种种不适应逐渐暴露,并且不断冲击国有企业的根基,企业人才大量流失,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生产规模日益萎缩。1988年,天津市自行车总量为310.6万辆,是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天津市自行车产业跌入了谷底。2000年以后,一度衰落的天津市自行车产业,再次出现了产销量大幅度提升,所不同的是,支撑该产业再度兴起的不再是国有大企业,而是一群私人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大都分布在津南区八里台镇、西青区王庆坨镇以及北辰、双口、西青等工业园区内,形成了颇具规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二、天津市自行车产业集群转型
天津市自行车产业从衰落到重新崛起的过程是脱胎换骨的产业再造过程。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天津自行车产业发生了四个根本性转变:
(一)民营经济替代国有经济成为产业的主导。根据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底,天津市拥有自行车生产厂家943家,其中,整车厂486家。在整车厂中,国有企业8家仅占总数的1.65%,而各类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占据绝大多数。从产量看,国有大企业飞鸽集团的产量从1988年历史最高峰的661.25万辆下降到2001年的80万辆。而民营企业的产量则从1998年的零猛增到2001年1220万辆。1997年天津自行车产量已恢复到1988年600多万辆的水平,只是国有自行车企业的产量已下降到不足60万辆。
(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从1990年到2001年,天津自行车产业从只有飞鸽集团惟一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发展为近千家中小企业,这种企业规模结构的变化意味着天津自行车产业已由国有完全垄断转变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同时也意味着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转变:即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对行政配置资源方式的替代。
(三)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根本性转变。与国有自行车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道路根本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自行车产业中民营经济的发展走了专业化群聚生产的道路。为分离专业化所带来的分工经济和规模效益,600多家民营企业分别在北辰、东丽、西青和武清王庆坨镇自行车工业园区落户,该园区聚集了247家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家。其整车生产中所需的零件的95%以上由园区内的零部件厂商提供。
(四)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在群聚生产过程中,天津自行车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专业化协作带动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把传统天津自行车生产的技术和产品结构升级,把传统天津自行车生产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整体产业的竞争优势。天津自行车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1998年以来天津自行车产品的出口连续3年成倍增长(1999年23万辆,2000年63万辆,2001年突破110万辆);二是从1998年开始,天津自行车正在实现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自行车产品向高科技的自行车延伸产品的转化,突出表现为电动自行车产业在天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底,天津市已有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82家,产量超过lo万辆,企业数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4%和19%,初步形成了电动自行车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电动自行车是集电子、电机、机械、电化学、控制技术、软件技术和工艺设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它的发展必将带动天津自行车产业的技术和结构的升级,进一步提升天津自行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基于产业链的天津市自行车产业集群功能升级
根据产业链分析,西方学者kaplinsky&mor-ris,2001年将产业集群的升级类型分为四种: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集群的产业升级是从工艺流程升级开始,然后逐步实现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最终达到价值链的升级。(1)工艺流程升级。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产业集群通常是以较低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与规模经济作为竞争优势。在这个阶段的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增进传输体系,引进工艺流程的新组织方式,提升价值链某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实现集群的升级与发展,即所谓产业集群的工艺流程升级。 (2)产品升级。产业集群的产品升级是指集群引进、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比竞争对手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新产品、新品牌及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将带动产业集群的产品不断升级,进而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3)功能升级。产业集群的功能升级是指集群在实现产品升级后,逐步重新组合价值链的优势环节或战略环节,调整嵌入价值链的位置与组织方式,专注于产业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优势环节,放弃或外包原有的低价值环节,弱化或转移非核心业务,通过拥有该产业价值链“战略性环节”,最终获得该产业价值链的统治权。(4)价值链的升级。价值链的升级是指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延伸至价值量更高的相关产业价值链,在相关产业领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或者移向新的、更有利可图的价值链;或者使一些企业得到数条全球性价值链。从而促使企业和地方产业集群提升到一个新层次,达到一个新水平,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天津市自行车产业集群升级主要体现在:
(一)由产业链关系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方面。现代产业集群升级首先在于集群内的企业顺应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加强特定生产链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集群内每一个企业只能从事产业链中非常细小的环节,分工协作程度逐渐提高,使产业价值链的充分细分,形成价值链“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这种由产业“价值链”连接成的产业格局,将整个产业集结成一个严密的整体,使之成为功能细化、分工明确、规模巨大、实力雄厚的“联合舰队”。天津自行车产业正是当国有大企业陷入困境时,在私人企业中出现的一种自行车生产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与传统的自行车生产方式不同,可以简称为“组装模式”。采用这种模式,自行车整车企业只需把握自行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组装,而将其他零件的加工变成外在化市场采购。由此,自行车的生产过程就形成了纵向分离,成为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过程。每一单个企业生产的环节大大减少,所要求设备、资金和劳动力也都大大减少,企业的规模、产量和生产时间也都缩小。传统的自行车生产方式因“全”而“大”,新型的生产方式则因“专”而“小”。
(二)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效应优势。由于“专而小”,“组装模式”在生产上就可节约成本,节省时间、还可按照定单要求加工不同型号、不同配置的产品,能够适时地满足市场需求。又由于这种生产方式投资小,进入成本非常低,很容易为私人企业所采用。因此,在短短几年间,以散件组装为生产方式的私人自行车小企业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天津的近郊区迅速成长起来。乡村私人企业成为自行车产业的主力军。
(三)产品质量好,种类齐全。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市自行车产业集群每年进入市场的自行车品种、花色(包括结构、造型、用材、色彩等方面的变化)约在2000种以上。如,天津市飞鸽自行车已形成八大系列、200多种款式的多品种产品竞争优势。通过几年来大力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使产品结构,尤其是品种花色的变化均位居全国的前列。在注重产品开发的同时,集群内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目前集群主导产品全部通过iso9000、iso9001认证,有的品牌连续多年获得中国市场十大畅销自行车、天津市名牌产品等称号,天津市自行车产业正是凭借一流品质、一流品牌、一流服务畅销国内外市场。
(四)在工艺和设备方面,自行车产品社会化大生产的特征十分明显。天津是自行车产业的发源地,在其成套生产制造技术,尤其是关键的七大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近几年产业集群发展中,各企业纷纷在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企业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引进或研制生产设备。如,富士达公司从台湾引进的全自动组装线、烤漆线;天津捷安达车业公司引进的台湾、荷兰等国家的焊接架叉线、全自动锁轮机及空中轮网储存线等均为具有国际标准和水平的自行车组装设备。集群内企业在技术、工艺、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全面升级有力地保证了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
(五)在管理方式方面,生产过程、工艺和技术的全面升级必然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升级。集群内企业在全面更新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引进了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的管理方法。今天,当走进企业中已经见不到因陋就简的厂房和设备,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厂区、厂房和合理的部局,很多企业采用“5s”管理方法和清洁生产方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市场营销方面,企业纷纷建立全国或区域营销网络,全面建立代理机构和连锁店,建立配送中心实施计算机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