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首清 赵豪迈 邱菀华
摘 要:从广义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重新定义了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分析了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政府因素,对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政府优化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软环境;政府作用;机制分析
高技术产业发展中,软环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良的软环境可以使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忽视软环境的建设,则会对高技术产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营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背景之下。本文从广义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重新定义了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分析了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政府因素,对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从而为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最后文章提出了政府优化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基本策略。
一、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定义
关于软环境的定义,学术界基本上尚处于一种比较模糊且无定论的状况。张江河将软环境定义为人们在特定社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和交往中所创造所反映出的体制上和精神上的境况的总和[1]。刘仲蓓认为软环境至少包括一个局部地区的法制环境、市场秩序、政府服务、文化、人才的国际化程度[2]。
交易成本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软环境定义的新视角。阿罗(k.arrow)把交易成本定义为“经济体系运行的成本。”[3]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就可以看做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所谓“改善投资环境就是降低交易成本”,而“改善投资软环境是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内容”[4]。由此看来,交易成本和软环境是具有天然联系的。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降低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现代分工演进理论[5]给我们有两点启示:一是促进分工与交易以及知识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极为重要。二是制度创新应该朝促进分工、降低交易成本方向发展。但专业化和分工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相对于传统产业,对专业化和分工则更为依赖。表现为:一是分工越来越朝聚焦核心能力的方向发展;二是分工的全球化特点也对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交易成本更为重要。
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主要是指交易过程中以无形因素为中心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以及实施机制等诸多因素,包括政治条件、思想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从大的分类来说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可以分为非正式制度安排和正式制度安排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于非正式制度安排交易成本和正式制度安排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建设,就是要力求营造一个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的环境,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降低交易成本,促使高技术产业高速健康发展。
二、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政府因素分析
软环境的使用目前来讲比较泛化。国内学者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建立了很多不同的软环境指标体系,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软环境进行了广泛的描述,对我们正确认识软环境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我们认为高技术产业的软环境可由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商务环境、产业配套环境四个一级指标组成,这四个部分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同时这四个部分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每个部分都是与其他三大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1所示。高技术产业则时刻处于这样一个大的系统环境之中,环境优则高技术产业兴,环境劣则高技术产业衰。
政府在塑造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起核心作用。在政治法律环境中,政府毫无疑问是主导者,也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政府又是引导者,包括美国硅谷,政府在其社会文化的塑造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商务环境中,政府可以履行四种职能:经济调控者;公司商务运营规则的制定者;公司产品的购买者;研究工作和系统早期开发的资助者。在产业配套环境中,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和税收政策来调整高技术产业的结构和配套环境,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主导产业和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寻求高技术产业的“聚集”、“聚焦”和“聚变”效应。
三、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作用机制
(一)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作用范围
根据广义交易成本理论,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交易成本无所不在,交易成本就是一种制度费用。除那些与物质生产过程和运输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外,社会中所有可想象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发生的地方,往往就是软环境可以改善的地方。笔者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系统中,定义了一个高度抽象化的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交易成本的全视角系统图,如图2所示。在高技术产业的软环境中,客观上存在着四类主体:政府、社会、企业a、企业b,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边界,但这个边界是动态的,根据交易成本的大小可以灵活调整,或并购,或收缩,当然也可以联盟和外包,并且联盟和外包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这个边界也是相对的,以自身治理为特征的主体可以采用代理机制,从而产生代理成本,亦可以采用交易机制,从而产生交易成本。而在未来更多的是一种混合治理模式,即在高技术产业的软环境中,各种主体共同作用,不断产生新的交易模式。互联网的出现,会对这一模式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范围如下:
1.abc区域。abc区域是政府交易成本,政府交易成本就是通过集体行动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成本。它类似于一个企业内的企业组织交易成本。就像在私人部门一样,政府活动也有搜寻和信息成本、决策成本、发布命令成本、监督与执行官员遵守原则的成本等。
2.fkb区域和hkm区域。这两个区域是经理交易成本,经理交易成本涉及到在企业和雇员之间执行劳动合同的问题。经理交易成本包括:设立、维持或改变组织设计的成本。
3.jcm区域。jcm区域是社会交易成本,社会交易成本就是通过非政府组织、社区、个人等社会行动来供给社会服务产品的成本。
4.kfgh区域。kfgh区域是纯粹的市场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包括:准备合约的成本(狭义定义的搜寻和信息成本);确定合同的成本(讨价还价和决策的成本);监督和执行合同责任的成本。
5.mhij区域。mhij区域是社会企业化交易成本,当然也可以称为企业社会化交易成本,区别在于你站在哪个角度。社会企业化交易成本涉及社会在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过程中自身的市场化过程,以及发生的交易成本。
6.hgi区域。hgi区域是社会中介化交易成本,也可以叫中介社会化交易成本。社会中介化交易成本涉及到社会在为高技术企业间发生交易进行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7.其他区域。该区域包括abfd区域、ade区域、aejc区域、dfg区域、dgie区域、eij区域,可以统称之为政府市场化交易成本,也可称为有限政府交易成本。政府市场化交易成本涉及到政府通过市场化模式或者社会化模式为高科技产业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
在中国特殊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背景下,上述这些软环境交易成本所有区域都直接或间接受到政府的影响。可以说,凡是在这些区域内有交易成本发生的地方,都是政府对软环境可以有所作用的范围。
(二)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作用方式
1.政府作用于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关键要素
政府作用于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能力,我们可称之为政府软环境作用力。政府作用于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关键要素的研究,国内并不多见,但从组织竞争力来讲,政府与企业无异,所以关于企业竞争力关键要素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政府。企业竞争力历来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概念界定、指标评价、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等领域。国内外诸家包括科恩(cohen and zyman)、卡米舍尔(carmichael e.a.)、石原正太郎(hideo yamashita)、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prahalad and hamel)、张晓文、徐希燕等学者对企业竞争力有多种不同描述,但大多着眼于企业的内部层面,其中最典型的为资源论[6]、能力论[7]和知识论[8]。中国学者金碚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企业外部环境要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和约束,并将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归纳为关系、资源、能力和知识四个层面[9],本文参考了上述学者的观点,厘清了政府对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作用力的关键要素。
(1)能力。指的是保证政府生存、发展并实施作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它是政府软环境作用力的外显部分,具有开拓型和决定性,直接决定了政府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如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环境营造能力等。
(2)资源。指的是政府所拥有或可以获得的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它是形成政府对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作用能力的实力前提,具有基础性和可实现性,也具有灵活性和可伸缩性,如资金、土地、信息以及基于授权而获得的外部社会资源等。
(3)制度。指的是人们在行为中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就一个社会而言,其中任何个人、组织、社团,甚至包括政府都生存在特定的制度体系中,受其束缚,受其制约。它可以是正式的、成文性的、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并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制度,也可以是非正式的、不成文的、没有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制度。在政府作用于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制度中包括法律、政策、社会规范等。
(4)知识。指的是不受物质资源约束而本身能够物化为政府资源和能力的知识或创意,它是能力的内在因素,具有创造性和决定性,如独特创意、观念、服务模式等。不可交易、不可模仿、具有异质性的独特知识是政府软环境作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符号。指的是政府通过组织符号体系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念,并使这些符号意义化,从而达到与软环境中的主体沟通的目的,使软环境朝着政府所希望的方式发展,如奖励和批评等。
(6)关系。指的是政府在治理、管理、服务和引导的过程中,利用其国家所赋予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规划、领导、指挥、协调、引导的职能,妥善处理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各种内外部关系。它处于政府作用与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最外层,可以增强或削弱能力,实现或损耗资源,如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之间和政府内部等关系。
2.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作用机制
在对政府对高技术软环境的作用范围和关键要素做基本描述的基础之上,我们建立了政府在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中的作用机制的一个基本框架(见图3)。在这一框架中,依托政府自身的核心能力,利用政府所能掌握和控制的资源、制度、知识、符号等关键要素,通过处于政府高技术产业软环境作用力最外层的治理、管理、服务等关系要素和规划、领导、指挥、协调、引导等手段,以不同的路径和方式作用于政府自身、社会和企业,达到降低高技术产业软环境区域所有交易成本的目的,实现政府廉洁高效、服务及时到位、制度保障规范、社会安静和谐、企业质量提升、市场兴旺发达和产业结构合理,最终全面优化高技术产业的软环境。
四、政府优化高技术产业软环境的基本策略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降低政府交易成本。应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快科技产业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灵活、精干、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运作机制,强化市场经济宏观管理职能,以立法的方式赋予园区特殊权限职能,消除中国行政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对园区的影响。政府应努力做好执法者、管理者、协调者、监督者的角色,打造服务型政府。大力实施电子政务,建构园区政府新优势。
2.规范政府市场化行为,降低政府市场化交易成本。要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社会组织和企业来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上来。同时要规范政府市场化行为,创设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市场化体系。要努力做到政府在运作时也应讲究“成本—收益”分析,实现公共管理的高效率的效能政府理念。
3.充分调动社会各主体积极性,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政府除了利用自身内部资源外,可以通过授权合理利用外部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作为政府自身资源的有效补充,以此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来进行,以充分利用企业、市场和社会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和资源。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国家用少量资金和政策引导,带动全社会对高新区技术创新的投资。
4.推进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降低社会市场化交易成本。园区政府应努力培育区域内外服务于高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努力培育园区人才市场、风险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降低经理交易成本。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园区内的企业,大多数不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所组建的企业,普遍产权不明,经营机制落后,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产权制度设计安排滞后所暴露出的矛盾愈加突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园区发展。
6.推进管理与服务创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政府应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组织园区建立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强化产业自我规范的能力,使企业形成完整的协作分工体系,促进行业发展。通过共享公共创新基础设施,降低信息搜集、人员培训、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活动的成本。同时应努力培育服务于技术创新的中介组织建立与发展,努力培育园区人才市场、风险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市场机制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江河.软环境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54-159.
[2] 刘仲蓓.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2):141-143.
[3] k.arrow,1969“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issues pertinent to the choice of market versus nonmarket allocation.”in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the ppb system s, vol.1, p48.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4]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07-408.
[5] 孙少岩.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改善东北地区软投资环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57-60.
[6] barney,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7] prahalad,c.k.and hamel gary.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
[8] grant,r.m.and baden,f.a knowledge based theory of inter firm collabor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m].bestpa-perproceed
ings,1995.
[9]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