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形势分析

  内容提要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国所遭受的冲击首当其冲是对外贸易,尤其是纺织业产品出口和进口出现了双下滑,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从产业控制力、竞争力、成长性、发展环境等角度,本文全面分析和评估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安全形势,并提出维护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产业安全 竞争力 贸易 投资
  
  根据国家统计局gb-t-4754(2002)的分类,中国纺织业是指制造业的第17大类,即对棉、化纤纺织、麻纺织、毛纺织、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以及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除了特别说明外,本文中的纺织业是以此来界定的。
  
  一、中国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中国纺织业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表1显示,2003-2008年前11月期间,中国纺织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呈现增加态势,从496.3万人增加到614.6万人,纺织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基本稳定在9%以上。除2008年外,纺织业在中国制造业30个大类中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保持第一位,2008年退居第二位。
  
  (二)中国纺织业在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2003-2008年期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中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加到21272.5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基本稳定在5%以上;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5年、2006年、2007年,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66%、5.47%、5.23%,分别位居制造业30个大类的第六位、第六位、第七位;2003-2008年前11月期间,纺织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加到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基本超过5%;2003-2008年前11月期间,纺织业的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加到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之间(见表1)。
 
  可以看出,纺织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全球化
  2001年末,中国成为wto成员。一方面,中国取消和降低包括纺织品等进口产品的关税,削减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中国贸易伙伴实施《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削减了纺织品的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大大降低了中国纺织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但是,2005年以来,美国、欧盟要求中国实施纺织产品配额措施。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等方面政策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考虑国际因素,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纺织原料依赖于可耕地资源的中国纺织业发展时刻受到可耕地资源的约束。其次,中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2005-2007年中国纺织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是10597元/年、11964元/年、13866元/年,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12.9%、15.9%。不仅如此,这些职工平均工资没有包括中国职工的有关保险、失业救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的拖欠工资、雇佣未成年人等违规行为大大受到遏止,进一步增加了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为此,中国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等。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三、中国纺织业的产业控制力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统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2003年至2008年前11个月期间,中国纺织业的内资比例相对稳定,基本处在75-78%之间,从77.15%变化到77.30%;出口依存度相对稳定,处在23-32%之间,从31.67%下降到23.75%;进口依存度持续下降,从15.72%下降到5.54%;外资依存度持续下降,从25.54%下降到8.12%(见表2)。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纺织业的产业控制力总体较强。
  
  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一)工业增加值率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2007年期间,规模以上中国纺织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从24.68%增加到26.23%,尽管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但是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见表3),则说明中国纺织业的绩效竞争力在逐步提高。
  
  (二)市场集中度偏低且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3年至2008年前11个月,纺织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偏低且较为稳定,基本处在6-8%之间,基本呈现增加态势(见表3),则说明中国纺织业在国内市场没有出现垄断现象。
 

  (三)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呈现较大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业申请专利数量从3311件增加到6344件,年均增长13.89%,低于全国16.65%的平均水平,专利授权数量从1604件增加到3744件,年均增长18.47%,高于全国15.5%的平均水平;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7%逐年下降到1.51%,中国纺织业专利授权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51%增加到1.72%(见表4)。
  
  (四)不同性质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不同
  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的数据,2004年中国纺织业r&d人员为24083人,占全国制造业的3.32%;中国纺织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15007人,占全国制造业的3.06%;中国纺织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科学家和工程师8033人,占全国制造业的2.24%;中国纺织业r&d项目数为1327项,占全国制造业的2.74%;中国纺织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295876万元,占全国制造业的2.84%。图1显示,中国纺织业的内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全国纺织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基本一致,而纺织业的港澳台投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纺织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五)国际竞争力较强且稳定
  根据海关统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33.65%持续提高到62.02%(见表3)。这说明,中国纺织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wto定义纺织产品是指sitc65,因此根据wto的分类及其统计数据,我们计算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纺织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1995-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产品的rca值都超过2.5,韩国纺织产品的rca值虽然超过1.5,但是从3.34下降到1.64(见图2)。这些结果显示,中国纺织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较强,而且明显提高。
  
  (六)国际分工地位有待加强
  根据海关统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从0.664逐年下降到0.38(见图4),则说明从倾向水平分工逐步转向垂直分工,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加强。
  同一时期内,中国纺织产品与欧盟的iit值从0.302逐年下降到0.231,中国纺织产品与美国的iit值维持在0.11-0.16之间,中国纺织产品与东盟的iit值从0.383逐年下降到0.198,中国纺织产品与中国香港的iit值从0.324逐年下降到0.207,中国纺织产品与中国台湾的iit值维持在0.06-0.15之间,而中国纺织产品与日本的iit值维持在0.86-0.98之间,中国纺织产品与韩国的iit值从0.682逐年增加到0.996(见图3)。这说明,中国纺织业产品与周边的日本、韩国贸易伙伴呈现较强的水平分工,产业内贸易倾向性强,而与东盟、印度、美国、欧盟贸易伙伴的纺织品国际分工中更倾向于垂直分工,特别与中国台湾的垂直分工更加明显,呈现上下游之间关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倾向性强。
  因此,中国纺织业的产业竞争力较强,但是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和研发投入。中国纺织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较低,没有超过2%,研发投入水平也不理想,国际分工中没有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五、纺织业的产业成长性分析
  
  (一)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
  2003年至2008年前11月期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基本超过20%,只有2008年前11月低于15%;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资产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4%以上,只有2008年前11月资产增长率为9.71%;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利润增长率基本在28%以上,只有2008年前11月低于10%;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全部从业人员增长率基本在3%以上,只有2008年前11月出现下降1.83%,2005年以后出现下降态势(见表5)。
  但是,中国纺织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60%。二是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企业亏损面基本在15%以上,没有明显的改善。三是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呈现增加态势,2008年达到61.15%(见表5)。
  
  (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小幅增加
  2003-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38198元/人·年提高到78465元,年均增长15.49%,略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15.27%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此外,中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比例稳定在52%,呈现小幅度增加。
  
  (三)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进口以加工贸易为主
  表6显示,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出口的加工贸易比例从27.29%下降到21.47%,进口的加工贸易比例从89.88%下降到81.80%,进出口的加工贸易比例从48.06%下降到32.93%;出口的一般贸易比例从71.24%变化到74.06%,进口的一般贸易比例从8.03%增加到14.95%,进出口的一般贸易比例从50.27%上升到62.84%。总体上,纺织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进口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出口的一般贸易比例要高于加工贸易的比例2.21-29.91个百分点,并且逐年呈现增加态势。
  
  (四)进口市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
  中国纺织业产品对外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欧洲。2003-2008年期间,亚洲市场的进出口份额、出口份额、进口份额分别超过58%、50%、85%,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增长率出现波动,也基本呈现下降态势;相反,欧洲市场的进出口份额、出口份额、进口份额分别超过13%、4%、10%,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增长率也大幅高于亚洲市场增长率(见表7)。
  

  中国纺织业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其中香港、日本市场份额出现逐年下降态势,东盟市场份额出现逐年增加态势;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东盟、香港、欧盟等,其中香港、韩国市场份额出现逐年下降态势,欧盟、东盟、美国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日本时常份额保持较为稳定态势;总体来看,进出口市场中,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美国份额基本呈现增长态势,而香港、日本、韩国市场份额呈现逐步下降态势(见表8)。

  (五)贸易增值率持续增加
  根据前面分析,纺织业产品的加工贸易比重低,一般贸易比重高。2003-2008年期间,与加工贸易差额呈现贸易逆差相比,纺织业产品的一般贸易持续呈现贸易顺差,从195.47亿美元增加到502.25亿美元,占纺织产品贸易顺差的比重从135.89%变化到95.61%,一般贸易增值率维持在96%以上,贸易增值率出现逐年增加态势,从50.35%增加到76.56%(见表9)。
  
  可以看出,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全部从业人员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范围内,贸易增值率明显提高。对外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过度集中于亚洲市场的状况进一步改善。总体来看,中国纺织业的产业成长性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六、纺织业的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长期以来,中国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救济(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纺织品是中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的主要产品之一。
  根据wto分类,1995-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品累计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数量和实施数量分别达到47起、36起,占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数量、实施数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87%、8.51%,占世界反倾销纺织品立案数量、实施数量的比例分别达到20.26%、20.93%。2005年,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准备实施特殊保障措施。中国经过艰苦谈判,最终解决了纺织品贸易争端,签署了纺织品备忘录。类似配额争端的事件还有可能发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二)人民币汇率上升
  2005年7月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此后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大大促进进口而不利于出口。2005年7月21日至2009年4月7日期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从8.11人民币/美元升值到6.834人民币/美元。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时相比较,人民币升值达到20%左右。2008年10月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相对稳定,抑制了出口衰退。
  
  (三)金融危机蔓延
  2007年下半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五大投资银行要么倒闭、并购,要么政府进行注资救助。美国金融动荡蔓延全世界,愈演愈烈,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纺织品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增长速度同比大幅下降。
  
  (四)贸易政策的多次调整
  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提高出口退税率,纺织品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实现出口零税率,大大促进了纺织品等产品的出口。随着亚洲经济的复苏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出口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出现出口欠退税现象。200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改革出口退税制度,降低了出口退税率,纺织品也不例外。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压顺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出口,纺织品产品出口退税率大幅度下降。2006-2007年,中国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出台禁止和限制加工贸易产品清单,继续取消或者降低其出口退税率。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且向全世界蔓延,受此影响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幅度大幅度回调,中国政府于2008年10月、2009年2月先后两次提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
  可以看出,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甚至出现恶化趋势。首先表现在反倾销、保障措施以及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时常发生,近几年以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技术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例如,欧盟制定的《reach》法案。其次是国内经济贸易政策调整不衔接,特别是多变和不可预见性的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再者是汇率政策变化和汇率波动,对中国纺织产品贸易影响大。
  
  七、纺织业的产业安全形势评估
  
  (一)中国纺织业发展总体良好
  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中国纺织业的工业增加值(当年价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经济指标呈现良好的发展形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2003-2008年期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中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38%,最高年长速度为2004年和2005年的26%,最低年长速度为2008年的14.48%。
  2005-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8.19%、21.75%、19.34%、0.26%。尽管呈现正增长,但是增长率逐年下降,尤其是2008年接近零增长。
  
  (二)纺织业产品进出口增长放缓
  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出口从285.67亿美元增加到698.34亿美元,进口从141.83亿美元增加到163.71亿美元,持续保持贸易顺差,并且逐年增加,从143.84亿美元增加到534.63亿美元,占中国贸易顺差的比例都在15%以上,最高达到60%以上。
  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增长速度从30.87%变化到15.35%,出口增长速度最高为2003年的30.87%;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产品进口保持增长,增长速度从8.83%变化到-2.37%,进口增长速度最高为2003年的8.83%(见表10)。
  
  (三)纺织业的产业安全属于一般关注等级
  我们将产业安全划分为一般关注、特别关注两个大等级,每个级别再分为绿色、黄色、红色三个次等级,关注程度依次增加。这种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国际竞争力、社会效应、以及市场风险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是动态的评估。
  根据前面分析,我们将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安全情况进行梳理,中国纺织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中国纺织产业的内资比例超过75%,市场集中度没有超过8%,中小型企业众多;附加值相对不高,但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长期保持贸易顺差,也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进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都较低,而且呈现下降趋势,出口依存度相对高一些,但是稳中有降,对国际市场依赖性不强。
  目前,人民币长期升值,造成企业出口损失较大;国内实行产业转移,以及加工贸易保证金等政策提高了中国纺织业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国纺织业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大量出口冲击了国际市场,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尤其是保障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必然影响国内这些产业企业的发展,出口市场、出口空间就更加萎缩。
  因此,纺织业的产业安全等级为一般黄色关注,主要关注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市场需求萎缩及其对中国的反向影响。
  
  八、维护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一)分阶段、分步骤维护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
  1.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安全的关系
  从长期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防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最终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有力地维护了产业安全。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产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也极为不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要兼顾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甚至要付出必要的代价,维护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2.分阶段、有步骤维护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安全
  跟踪产业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及时判断其竞争力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其产业安全等级地位,有力地维护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安全。
  保持转变发展方式目标不变的压力,有保有压地分阶段、有步骤进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和维护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安全。第一步,继续保持而不能轻易丢掉现有的国际市场。第二步,将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产业链上每个环节,落实到产品的每个生产工艺;鼓励产业重组,企业并购,优胜劣汰,发挥规模效应等优势。第三步,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进行整体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保障产业安全。
  
  (二)继续实行促进自主创新政策
  建立公共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更主要提高其效率,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利用政府采购促进其发展,例如产品列入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政府采购清单,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国内产品。
  纺织业的高端产品,例如特种纤维材料,航天、医用等材料,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应当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纺织产业的节能减排专项研究等重大项目给与更大的关注和支持。
  
  (三)合理调整保障经济贸易政策
  1.稳定出口退税政策
  纺织业要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扭转全行业的现有状况,宜尽快将纺织品退税率恢复到17%的水平。同时,出口退税政策不宜反复调整,建议保持相对稳定。
  2.调整纺织品加工贸易实转政策
  鉴于当前美国金融风暴影响日益加深,纺织品加工贸易仅占纺织品出口的24%,纺织品加工贸易实际保证金在全国的比重不大,而这些纺织企业处境十分困难,建议取消实转或者允许b类企业出具银行保函代替实转,对稳定纺织出口企业就业岗位意义重大。
  3.科学界定“两高一资”产品
  建议明确、科学界定“两高一资”产品,正确引导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进行结构调整,避免“两高一资”产品界定含糊不清,牵涉面太宽,转变发展方式容易扩大范围,难以正确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4.保障人民币汇率合理调整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建议有步骤、分阶段合理调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四)加大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
  中国纺织业中,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国家应当加大支持力度,放宽其信贷要求;建立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技术服务平台,各级政府亦应加大基础投入。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政府部门给予纺织行业协会(商会)自主权,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企业诉求,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低价出口倾销和恶性竞争;组织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反补贴诉讼,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六)尽快落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根据国家实施的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尽快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例如,对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允许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地方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应适当向纺织企业倾斜,加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
  
  参考资料:
  付敏:产业安全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2期。
  何维达、李冬梅:我国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经济纵横》,2006年第8期。
  胡江云:保障贸易政策稳定。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涉外税务》,2008年第8期。
  胡江云:“我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初步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7年专刊第31号》,2007年6月20日。
  胡江云:“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与对外经济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8年专刊第2号》,2008年2月25日。
  景玉琴:产业安全概念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李冬梅:产业安全的多层次综合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6期。
  李孟刚:产业安全的分类法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3期。
  孙瑞华、刘广生:产业安全:概念评析,界定及模型解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张望:产业安全的内涵,《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赵世洪:国民产业安全概念初探,《宏观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赵书博:出口退税福利效应研究,《管理世界》,2008年第5期。
  赵书博:《出口退税问题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中国文化对青少年儿童写作的影响
    浅析孔子学院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
    纺织用中性蛋白酶MYS11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
    浅析中国网络音乐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与家用情趣抱枕设计
    论中国元素在动画片中的原创性
    浅谈中国选煤技术现状
    后危机时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