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吉林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通过抢抓先机,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培育形成了一大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吉林省金融业加快了介入文化产业的步伐。
创新金融产品
着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能力。一是量身定做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政策,将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列入支持类,在担保条件、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文化企业设置有别于工商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块,制定版权质押贷款指引和并购贷款指引等等,为文化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通过创新信贷模式实现担保形式多样化。商业银行应结合文化企业运营方式和特点,弱化财务指标考核,转变以机器设备、厂房有形资产为抵押品的传统担保思路,积极试办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电影制作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扩大抵(质)押范围,丰富融资品种,解决文化产业普遍缺失抵(质)押物的问题。三是制定针对文化企业的授信制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四是加强与产权交易、信托、证券等相关机构合作,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资金结算、机构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特别是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部分文化企业正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实,建立相应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以完善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支持机制为切入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文化企业,应做好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的培训、辅导和推介工作,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方式融资,支持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迅速成长。推动文化企业引进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境内外资本以bot等形式参与文化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信托计划、融资租赁以及文化产业项目未来收益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拓宽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大力发展服务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在文化企业与金融对接中居于桥梁作用,中介组织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服务深度。应鼓励组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权威评估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服务,解决文化企业抵押物较少、无形资产评估难、抵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畅通无形资产交易,降低交易费用。出台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规范相关机构的行为。借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功经验,拓展现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文化产业纳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服务范围内,发挥担保公司合理分担风险的作用。各级政府应积极支持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机构管理办法,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并通过注入资本金等方式引导其实现规模运作。
优化外部环境
优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一是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对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企业或项目,从政府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给予银行贷款贴息支持,对新增文化产业贷款或担保代偿形成的损失给予补偿,鼓励金融机构放大对文化产业的贷款份额。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推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二是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签定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和战略合作协议,由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需要扶持培育的文化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通过多部门联合举办文化产业银企对接会、洽谈会、推介会等形式,构建文化产业项目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三是抓紧制定和完善规范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的管理办法,培育流转市场,突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基础性制度障碍。同时,在土地、税收、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建立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为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供信息支持。现在有很多大型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都具有对文化产业投资意向,但并不完全了解文化产业的相关态势。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