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我国与先行国家软件出口比较分析
软件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长,却已然形成了清晰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国内市场消费能力,牢牢把握软件产业链的上游。而以印度、俄罗斯、以色列、爱尔兰等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依靠政府力量大力促进软件业发展,也已经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软件产业。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和重组,借鉴先行国家的发展经营,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共同力量,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有可能实现危中寻机的弯道超越,快速提升中国软件业的国际地位。
  
  金融危机对各国、各行业造成深远影响。如何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转危为机,实现中国软件业的弯道超越,是政府、企业和行业中介组织应认真思考和迅速应对的问题。
  
  软件产业的全球分工格局
  
  软件产业的历史不长,从1955年的全球第一家软件公司到21世纪初“托管服务”发展迅速,大大拓展了软件业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和软件开发的工程化使得软件行业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重组,软件行业正越来越深地介入其他各类产业中,软件产业链上下游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配合快速发展。美国是软件业的发源国,拥有微软、甲骨文、谷歌、ibm等大量的在全球处于核心地位的软件企业,其国内软件产业的消费能力和供给能力都很强,既是巨大的软件消费市场,又是各类软件产品的出口国,也把软件开发设计的中低端部分外包向其他国家;日本的软件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依赖其发达的生产制造业,形成了以嵌入式软件为代表的软件产业。近年来,日本的动漫和游戏产业发展很快,通过发包与其他接包方形成配合;俄罗斯和以色列利用技术力量较强的优势承接了高端的研发类软件开发;爱尔兰和印度则分别面向欧美市场完成软件产品开发;菲律宾利用其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和“数据中心”的理想场所。
  
  软件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各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也受国际环境的较大影响。通过趋利避害,发展自身优势领域。巩固产业地位。
  
  1.各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背景比较
  软件出口的发展与国际分工密切相关。占据先发优势,拥有长期研发积累和技术优势的美国软件企业位于产业链的顶端,软件出口附加值较高,尽管经过历次的国际产业转移,在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附加值的操作系统和大型数据库领域仍牢牢掌控市场。
  日本的软件业与其制造业紧密相关,受其近代工业化的影响较大。软件也以大多嵌入进各种电子和机械设备出口。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消费类软件出口成为一大亮点。
  印度的软件企业逐步发展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大型企业员工人数近十万人。能力的增强使得企业的软件出口从跨境支付向商业存在等其他模式发展。
  
  2.软件产业发展的硬环境比较
  硬件环境对于软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印度非常重视软件业发展的硬件环境,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巩固硬件基础。班加罗尔的软件园,不再是物理园区,而是以国际卫星通信和高速宽带网络为基础形成的虚拟软件园区,成功避免了由于海底地震带来的通讯中断所造成的损失。
  爱尔兰把上百亿美元的发展基金用于改善交通设施,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进而增强资源供给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爱尔兰采取逐步私有化和引入竞争机制的做法。
  经营成本低廉是菲律宾对外资的重要吸引因素之一。充足的设施完备的办公区,40万平方米的接纳能力,租赁价格低廉。在菲律宾开展商务活动能大幅削减经营成本,节省各项开支。
  
  3.软件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比较
  硬环境固然重要,软环境也是软件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的提升能够有效弥补硬件环境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起到硬环境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语言能力是软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承接外包的能力。软件出口发展较快的印度和爱尔兰的官方语言之一是英语,语言习惯上的近似和沟通的较低障碍为这两个国家承接欧美软件发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色列和俄罗斯的软件产业中英语也相当普及,日本和韩国虽然英语普及率稍低,但由于嵌入式软件出口大多伴随本国的制造企业的产品,消费类软件产品也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软件开发中几乎不存在语言障碍。
  充足的人才保障是软件业发展的支撑因素。几十年来,以色列的教育经费在国民经济中保持较大比重,多年来持续居各国之最,高素质的人才为以色列发展软件业提供充足的保障。爱尔兰政府也在教育上投入巨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为支持本国软件业发展,主要面向应用培养人才。
  行业协会凝聚了软件业发展的力量。印度的nasscom(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是软件协会发展的典范之一。截至2009年,nasscom会员数量已经超过1200家,会员企业占产业总收入的比重已经提高到95%,雇员总数超过224万人,形成了遍布印度全国的网络。通过协调和整合印度软件企业的资源,nasscom为促进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4.软件产业发展的政府作用比较
  各国政府在软件业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政府引导和鼓励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加强对研发领域的投资,并通过立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以色列政府鼓励创新,设立了4亿美元的国家产业开发基金,为技术和产品研发提供资助,通过高科技孵化器项目为科技人员的预研提供风险资助、场地、职业帮助和行政管理支持。爱尔兰政府建立全球最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香农自由贸易区。而印度政府则早在1986年就宣布了新的软件政策,刺激软件产业的发展。1988年,印度制订了“世界市场策略”,并实施“印度软件科技园”计划。菲律宾政府启动了“投资优先计划”,规定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在任何区域或经营场所均可向政府申请成为经济特区,享受优惠政策。
  
  5.软件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比较
  各国软件消费市场的容量也是软件业发展的重要参数之一,软件消费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接包方对发包方的依赖程度。作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决定了软件产业全球供应的流向。美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其本国市场,而日本则一部分为本国需求,一部分满足其他市场的需求。相比之下,印度、爱尔兰、俄罗斯、以色列和菲律宾等国的软件业以服务于国外需求为主。
  
  新形势下中国软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欧美发达国家消费市场的急剧萎缩和金融业的破坏性“去杠杆化”进程给中国的软件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金融危机为中国软件业带来的机遇
  对外投资合作机会增加。作为各种制

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产业,软件产业在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消费需求的萎缩导致众多软件企业的面临重新洗牌和估值,对资金的需求增强也给有意愿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由于成本压力的上升,更多的企业希望通过降低人力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业务流程的外包(bpo)和信息技术的外包(ito)的需求增加,有可能给中国接包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
  资金保障更为充沛。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流动性持续紧缩,但从房地产等行业退出的资金当然需要找到更为稳妥的投资渠道,高新技术的软件产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价值型投资的投资者更愿意在价值低谷中找寻投资机会,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进一步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因此,中国软件产业可能获得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各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中也相应出台了各种刺激计划,以罕见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助推产业发展。软件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益于宏观政策。
  人才供应更加充足。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飙升,进而带来了更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供应。中国政府一向在引进高级人才方面坚持宽松的出入境政策,中国的软件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雇用更好的员工。同样利好的是,金融危机下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更多人才更注重自身的素质培养,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增强自身实力,也为企业近期乃至长期发展积累了更好的人力资源储备。
  
  2.金融危机对中国软件业造成的挑战
  发达国家信息产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减弱。金融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消费能力的下降,这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现尤为显著。作为软件产业下游的制造业企业开工不足、消费者消费能力降低增加了软件企业的赢利压力。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金融危机下,一些国家开始频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外国人就业、对外资企业不实施“国民待遇”等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扶持本国企业的发展。这些贸易保护主义会扭曲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全球分配,进而影响中国软件产业的出口。
  技术创新基础投入减少。长期的基础性研发投入对软件产业尤为重要。计算机基础理论的发展、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提升是软件产业长期发展的保障。金融危机导致企业不愿意也没有更多力量在技术创新上投入更多资金,这必然不利于软件企业的长期发展。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建议
  
  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政府、软件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应该携起手来,迅速出击,把握机遇,争取实现中国软件业的弯道超越。
  
  1.政府在促进软件出口中的角色定位
  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软件产业的生存,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存在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包方的信心,进而不愿意把一些附加值高的业务发包至中国。要发展软件业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除传统出版物外也应紧跟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加强对数据类型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处罚力度,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引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另一方面,也应该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宣传中国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决心和实际工作,增加不同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减少软件产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监管的死角和漏洞,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加强发展引导,增加资金支持。软件企业大多缺乏大量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融资能力较弱,特别需要财税支持。一方面可以探索企业所得税减免,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调整个人所得税,鼓励更多人才投入软件行业,减免出口相关税收促进出口;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建立国家软件发展基金或与软件发包方的政府共同设立相关基金,对起步阶段的企业加强扶持,帮助企业获得国际认证、拓展国际市场。
  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协同作用。聚集的软件企业可以为人才流动提供更为便利的流动平台,也有利于企业间的配合和协作。软件产业发展对通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供应、企业协作的要求较高,需要政府根据各地特点,在地域、细分产业等方面注重规划。合理的规划不仅有利于提升软件企业资源整合的效率,更是避免地方间扶持政策恶性竞争的重要手段。
  
  2.提升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把握机遇,加快拓展国际市场。中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历史较短,大多规模较小,自身的积累不多。金融危机带来的价值重估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些国外行业领先企业可能会出现现金流紧张导致的经营性困难。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可以探索以较低成本参股大型跨国企业的方式,在拓展市场同时学习国际经验,增强技术实力,实现产业链上的向上整合。
  加速接轨国际规则,缩小与领先企业差距。软件行业对管理和协作的要求更高。要实现软件的“工程化”开发,要求企业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提供不同的产品,也能够在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迅速调整。软件企业应加快学习国际规则、力争获得更多软件开发和管理的国际认证,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获得快速成长,为迎接经济复苏做好准备。
  有效利用全球化机遇,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发达国家的it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尤为严重,企业破产和失业快速增加。中国的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甚至吸引国外高级软件人才来华工作,在危机中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储备,并通过“溢出效应”提升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3.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增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发展软件行业协会是解决中国软件企业“小而多”的选择之一。行业协会不仅要有,而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功能完善的中介组织一方面有利于把政府的各种行业促进政策传达给有需要的企业,更好发挥政策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多向政策制定者反映企业的需求,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或失真。
  加强国际协作和信息沟通。社会中介平台既可以促进中外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也可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可以联合多家软件企业组团参加国际软件行业展览会,增加中国软件企业的影响力;也可以组织国际软件开发相关标准的交流和培训,帮助中国企业适应发包方快速变化的需求。
  协调软件企业,形成合力发展。中介组织应该是行业的重要组织者,应该在把握各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同行的恶性竞争导致的“一损俱损”,提升软件行业的整体实力。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启示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安全探讨
    我国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我国商业外观法律保护探究
    为何我国动画剧本的质量不高
    加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探讨
    浅谈我国政务微信现状及其几点思考
    我国房产税的改革与发展
    论国际碳排放权贸易对我国的影响及法律对策
    谈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政府规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