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当前,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从市场观念,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诸方面对加强公路经济的改革和创新作了详细论述,对公路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路经济;创新
公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生产力的发展还不够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公路作为公益性事业这种单一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和挑战,隐藏在公路经济内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突出出来。因此,很有必要对农村公路的经济创新进行再认识。
一、以市场经济的视角去把握公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树立市场观念,就是要突破传统的计划观念,把公路工作始终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以市场经济的视角、市场经济的手段、市场经济的机制去把握、研究、解决公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立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公路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公路的公益性与商品性的二重属性是并存的。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既要服从公路的公益性要求,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大力发展公路经济,在最大限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壮大经济实力,是现阶段公路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取向。
二、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加强公路多功能拓展
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破除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破除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想,树立转机换制意识;树立发展事业的意识。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要拼出一条发展公路经济的新路子。交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全方位、系统化的拓展道路使用功能,使山、水、林、田、路、旅游、环保、利民惠农综合考虑,人、车、路、环境协调。使项目建设既为农村通车服务、开发了沿线旅游资源,又使公路成为交通旅游景点。实行就近就地移植;全线所有石料均全部用于景观石、砌体材料、标志标牌、路面硬化材料。同时,还兼顾山、水、林、田、路、旅游、防火系统建设,使公路沿途溪流淙淙,绿树成荫,人文交融,体现自然美。道路沿线应设置必要的服务区,车辆停靠站、观景台、人文景观及人行步道,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修建集生态旅游观光、全民健身、农村公路教学、科技示范、文化体验、便民致富为一体的乡村公路,根据农村公路的功能、特点、交通量、交通组成、地形地质、路网结构、辐射范围、环境特点、使用条件等实际,把握技术标准、赋予公路个性,灵活设计、精心创作。根据地形和工程特点,结合资金的情况,对部分路段,参照标准和省市相关规定,灵活采用宽度、纵坡、平曲线半径等相关技术指标进行建设。有效调动企业面向市场、开拓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公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争取资金自持,拓展公路经济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们正处于公路建设极好的发展时机,各级领导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全省公路系统把握好机遇,加快发展,在公路养护、公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伴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工作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路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养路费大幅度欠收和公路建设投资快速增长等原因,公路建设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衡,投资回报率过低,资本回收期过长,调节经济发展的价值规律无法实现是主要的原因,所以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逐步提高收费路的收费标准,使公路生产价值的回报率体现市场规律是当前促进公路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选准项目,实行公路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公路资产市场形态转换,把单一公路线和公路区域面的开发结合起来,把举债建设、负债经营的政策、公司制的上市融资方式和发展公路三资企业等市场经济的运作体系全面展开,真正搞活,为公路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克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认真搞好项目调查和项目储备工作,主动计划,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农村公路通达工程项目,争取国家和省补助资金;二是逐年争取区级财政的投资力度;三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乡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增强乡镇对辖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筹资力度;四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用科技项目研究成果降低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同时,依托项目组织科技创新,为项目的实施争取上级的补助资金。
此外,农村公路覆盖面广,公路标准等级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差异大。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对路面结构形式多元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本着就地多取材、节约成本、保护环境、技术简便、利于推广、利于养护。总之,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履行好这个重要职责,是公路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通过科技进步来促进公路的体制创新,促进公路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公路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毕世杰等: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